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学科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时间:2022-08-05 11:57:52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学科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摘 要: 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更好发挥,成为了教学的手段之一。作者在地理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论述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地理学习方式、地理思维转变的点滴体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高中地理教学 应用方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当然也包括教育行业。地理学科内容有直观性强、综合性强、信息量大、信息源种类繁多、研究尺度(时间和空间)范围变化大等特点,既有宏观、抽象的内容,又有微观、具体的知识;既有美不胜收、风景迷人的自然地理内容,又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人文地理知识;传统地理教学虽然也重视直观教具的运用,如:挂图、地图、图片、图像和模型,有些教师还结合教材内容,自制了不少非常实用的教具,我曾经就制作了一个模拟昼夜更替的简易教具:用一根红线系在地球仪上模拟晨昏线的移动。但这些大多数是静止画面,学生看到的只是局部画面,操作起来也较困难,不便进行局部放大或缩小,无法详尽地反映出地理事物连续变化的过程,无法将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和三圈环流等动态知识讲透彻,难以完全表现出地理课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不易从宏观、微观的分析建立时空观,尤其不易根据教师的思想及课堂要求进行演示,不利于学生知识框架的主动建构,致使教学效果难以大幅度增强,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大打折扣。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其他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其固有的超文本阅读、信息量丰富、交互性强、反响快速、贮存量大,集图形、文字、声音、动画、图像于一体的多种媒体刺激的技术特点,极大地丰富了地理教学活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主动参与地理学习,探索地理知识和交流合作等提供了技术支持。下面我就在平时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谈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理学科中的应用。

一、获取、处理、应用地理信息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学会如何获取知识比学会多少知识更为重要,如何处理信息比单纯的记忆更重要。学会获取、处理地理信息是学习地理之基本。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会从课本以外的其他途径获取地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能力。新教材也安排了许多让学生收集资料的活动,如:收集全球气候变暖的资料,写提倡低碳生活的小论文,介绍自然灾害发生后的自救措施;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厄尔尼诺发生时对秘鲁渔场的影响,拉尼娜与厄尔尼诺的关系,拉尼娜发生的年份对我国及世界各地的不同影响,等等。虽然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很多,但访问互联网站是收集地理信息的最便捷途径,只要用鼠标轻轻一点,就能在知识的海洋提取到多种多样的地理信息:图片资料、视频讲解,了解到地理学科的新进展。

二、演示各种动态地理图像

对于那些用传统教学方法,如语言、文字、静态图像难以表达,学生难于理解的抽象内容,多媒体计算机可以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加以解决。如“地球公转”一课中,“昼夜长短变化”是一个难点,过去是由学生阅读教材与教师结合课本插图抽象地讲解,高一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不够,难以理解,教学很费力,一度成为地理学教与学难以逾越的鸿沟。现在使用Flash模拟变化的全过程,画面中既有白昼又有黑夜,晨昏线的移动较明显,任何一个节气的昼夜长短变化都可以通过点击鼠标演示出来。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同时用动画和语言显示变化的不同时期,把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结合在一起,可以生动地展示随着地球的公转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过程。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气旋与反气旋”、“板块运动”、“锋面过境前后对天气的影响”等知识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动态模拟,将文字信息在简便操作中转换为图像信息,变抽象思维为直观思维,突出地理事物不断变化的属性,使学生获得连续、动态、形象的感性材料,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有利于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耳目为之一新,重难点也容易接受消化,同时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形成了自主学习的态度,学习变得主动了。

三、模拟情境,具体应用

地理教材中有些内容,我们受各种因素制约有时不能实际到达或亲临其境,去观察、体验和感知。如海陆变迁、火山、地震、泥石流等。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学生的同化与顺应过程较难发生,使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存在困难。多媒体的最大特点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而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就可跨越地域、时空,将异域风土人情、火山喷发和地震发生情境等实景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获得感性的直觉知识,学生仿佛置身其中,领略了异域风情,感受了火山、地震的威力。多媒体能创设比传统教学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根据需要让屏幕顷刻出现所要的图形、画面,且可放大、缩小,图形、文字可以闪烁、变色,还可以平移、旋转、翻折,甚至可“走进沙漠”、“进入太空”、“潜入海底”,让学生主动探索。由于素材形象生动逼真,感染力强,又是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传输,这比口头描述或阅读文字材料更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掌握,拓宽了学生的地理形象感知领域和地理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经验系统,发展了地理思维。这是常规教学手段所无法代替的。

四、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所有学生,要想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实施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学习。通过多媒体网络的交流进行协作化学习,这是“合作学习”的具体表现之一。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多媒体网络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可利用电子邮件进行快捷而费用低廉的远距离交流,与远近不等的合作伙伴互相交换收集到的地理资料、信息,共同交流学习心得,探讨学习方案,等等。

总之,当今地理课堂教学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加大课堂信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地理教学更贴近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成为地理课堂教学的主体,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在信息技术和地理课程整合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教师的观念和能力,地理教师要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

上一篇:关于氢原子能级结构的物理思想和方法 下一篇:以“刘爱云大师工作室”为平台的湘绣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