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体现数学化思想

时间:2022-08-05 11:52:24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体现数学化思想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理论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活动,感受数学的意义,体会数学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牛顿也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曾经的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是一个发展的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而教育需要创新;创新教育、科学发展、高端技术、宇宙万象等等离不开数据也少不了数学。

关键词: 新课程 数学化 思想感悟 精神享受 生命灵动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永远分不开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中所阐述的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贴近生活、重视运用强化思维,其基本理念是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所以,所有学习内容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围绕“生活中的数学化思想”这个中心议题,通过具体的数学活动,去经历、体验、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完成数学知识的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多年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教研组以“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体现数学化思想”为课题进行专题实验、思考、探索、研究和总结认为:体现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化的思想具备思想感悟、获得精神享受、实现生命灵动和完成创新培养。

首先是具备思想感悟

一让数学走进生活:包括数学在内的一切科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启迪于生活,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借助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教数学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不仅生动、深刻,而且还能进行人文规范教育;如:带领学生测量旗杆高度、计算操场面积、关注家庭支出等,使学生走进客观现实生活中。二让数学走进游戏:游戏能够让学生主动发展,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激活情感、个性和智能;例:转动钟表的指针,指示表面数字,既让学生知道时间,也让学生辨别角度,还让学生明白原理,寓娱乐于掌握、记忆。三让数学走进语言:在教育数学的实际过程中我们发现,保证数学本身的科学性,教师在数学语言化上引用比喻和实际事例明确化;即:设计红、黄、蓝三种服装的一个班级学生,每四人互相握一次手,另一位同学仔细观察记录,这样的方式增强了认识的意识、提升了同学感情、促进了思想观念。

其次是获得精神享受

一要融情于数学教学: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是能够运用感情教学的,教师要通过创造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以最佳状态参与思想教学活动,强化师生的互相交流、互相爱护和互相帮助,这样,教师是无意之间获得热爱孩子的精神境界;二要融乐于数学教学:小学学生从家庭来到学校,教师就成为他们最亲近、最友爱、最实际的朋友,教师要加大感情投入,放下架子、带上微笑、集中热情,幽默一些、风趣一些、信任一些,使学生感觉到数学课学习的欢乐愉快,如此,教师才能真正体味自己的工作是太阳底下最高尚的职业;三要融责于数学教学:教学的责任是让学生懂得每一门学科的重要性,把数学的实用性、科学性和思想性融会贯通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总结,诚然,教师可以问心无愧于每一个孩子,能够获得既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也是学生的父母兄姐,陶醉于美好的向往之中。

再次是实现生命灵动

一是点燃生命灵动之火:《数学的发现》一书中这样讲:“教师在课堂上讲了什么并不是重要的,学生想了些什么更为重要。”教师要及时准确地掌握和发现学生的思想、思考和思路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和评价,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优越感,发现自己的发展优势,激发灵动、点燃热情、感悟生命的价值;二是拨响生命灵动之弦:课堂是师生共同获得文化知识、提高人生价值和实现生活梦想的场所,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运用学生所学道的知识反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学习,如:介绍历史人物数量、国家土地面积和工业产值增加等等,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感情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深化、加强和升华,净化学生的纯真心灵;三是闪耀生命灵动之光: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不是机械地执行教案的内容,而且是在课内、课外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动态的、开放的、高效的环境,发现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的思维、捕捉学生的亮点,使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闪耀超前思维的光辉。

最后是完成创新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还能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1)创设情景,捕捉好奇:新课程改革理论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合理有趣的情景,逐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创新意识;小学生具有十分浓厚的好奇心,爱看、爱想、爱问,这就是创新意识的萌芽状态,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这种“迹象”使其从好奇心上升为兴趣、理想和愿望实现;(2)转变观念,提供机会:新课程改革理论强调要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方式,变“传授”为“探究”、变“灌输”为“交流”、变“教师”为“学友”,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试题交给学生、把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选择兴趣、大胆参与、积极思考、尽情发挥;(3)鼓励个性,全面发展:人与人在思维、实践、了解上具有很大的区别,很聪敏的人在数学的思维中表现的特别突出,具有超长性,教师要及时鼓励发挥个性特长,让这样的学生以“小老师”的身份指导其他学生,“三人行,必有我师”同学之间能够毫无拘束的进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以求得更快更好地全面发展、整体发展和共同发展;(4)注重引导,优化组合: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看、摸、拼、贴、剪、想等等感官功能同时活动,自己动手操作、找出图片规律、总结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注重引导,把“教”变为“引”、把“片”连成“面”、把“浅”渗入“深”,因材施教、优化组合、循序渐进。

我们在实践中还通过多媒体进行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把现代新型科学技术运用推广,以图、文、声、像等等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的优点,使小学数学里抽象的概念在课堂明朗化、简单化、清晰化、形象化,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明显提高、兴趣感快速上升、主动性迅速增强,有效地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耗时多、效果差、理解慢的弊端,有力地加强和推进了数学化思想的进程,是小学数学教学实现合理化、科学化、思想化的跨越。

上一篇:让学生上地理课时感到轻松愉快 下一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种不良倾向及改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