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脑室穿刺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病情观察与护理

时间:2022-08-05 10:08:41

侧脑室穿刺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病情观察与护理

摘要: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形成血肿,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疾病且进展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侧脑室穿刺引流术简单、易行、安全有效、损伤小、且并发症少,对各类型的脑室内出血均适用,针对以上原因我科采取了早期微创侧脑室引流手术,并采取了严密的观察与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数量和质量,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侧脑室;穿刺引流;脑出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350-01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手术病人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41-62岁,平均53岁。经CT扫描诊断为脑出血破入脑室,发病时间30min-6h,格拉斯评分[Gcs]在8-15分,引流时间7-14天。

1.2 方法:应用20%甘露醇,速尿对症治疗的同时行侧脑室钻孔引流术。术后48h开始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置换前先夹闭脑室引流管,置换速度一般在2-5滴每分为宜,引流完毕监测颅压情况,并调整和引流瓶高度,并平卧4-6h头偏向一侧,在无菌操作下,每日用尿激酶2万单位加生理盐水2毫升,从引流管里注入脑室、夹闭2h后放开引流管,一般7-8天。

2 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

2.1 密切观察瞳孔、意识、生命体征及有无恶心、呕吐等情况,以及早期发现患者低颅内压和高颅内压的表现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输液过快引起颅高压。

2.2 引流瓶引流高度平侧脑室上10-15cm,以保持一定的脑室压力,控制脑脊液引流的速度,术后记录每小时引流量,以每小时不超过20ml为宜,每日不超过400ml.

操作者需注意无菌操作,保持头部敷料干燥、清洁、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避免牵拉引起引流管脱出。

置管期间观察脑脊液的性状,如发现颜色逐渐加深或大量新鲜血液提示脑室内有新鲜出血,如颜色混浊或毛玻璃状,有絮状物伴发热颈项强直,提示有颅内感染可能,应立即通知医生。

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记录引流量,必须无菌操作,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谢绝探视。

拔管后为降低颅内压减少脑脊液漏的发生,可取头高卧位,即抬高床头15-30度。

3 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3.1 肺部感染的预防与护理,脑出血的患者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应加强翻身、拍背。对昏迷程度较深咳嗽吞咽反射消失者,应及早行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加强人工气道护理,做好气道的湿化,防止因失水使痰液粘稠不易排出引起肺部感染。

3.2 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与护理,防止呕吐或误入气道应禁食水,一般术后4-6h可适当进流食,而昏迷患者应在3日内留置胃管,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低脂肪饮食,可持续胃肠内滴注营养液,每小时80-100ml,观察胃液及便的颜色,如发现大量咖啡色胃液或柏油样便提示消化道有出血,应立即停止鼻饲,用云南白药或凝血酶等鼻饲以达到局部止血,或早期静脉给抑酸药(如法莫替丁或雷米替丁),以预防或减少并发症。

3.3 口腔观察及护理:昏迷病人长期不能进食,应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2次,并观察口腔粘膜有无溃烂、异味、定时测定PH值,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3.4 尿管的观察及护理:重症出血患者多出现尿失禁或尿潴留,可留置双腔尿管保持尿管通畅,并准确记录24h尿量,每日用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2次,并更换尿袋一次,避免拖拽尿管以免引起尿道口损伤,防止尿路感染。

3.5 压疮的预防及护理:由于长期卧床营养差,体质消瘦易形成压疮,床单要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每1-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避免拖拉、以免擦伤皮肤、避免物理因素刺激皮肤,必要时用充气垫或用黍子褥,预防压疮效果极佳。

4 早期康复

注意肢体功能的锻炼,防止长期卧床关节僵硬、肌肉萎缩使患者失去行走,生活自理能力。对轻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良肢位保护,进行适当的肢体被动活动,3-4天可在床上活动,1周可离床活动。重者可延缓一周,加强肢体锻炼及语言训练,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缩短病程、减少家人的经济负担,争取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5 结论

40例手术病人,均采取了早期微创侧脑室引流手术,引流时间7-14天,结果死亡5例、回归家庭22例,回归社会10例,长期卧床2例,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数量和质量。

上一篇:乳腺癌手术舒适护理体会 下一篇:浅谈鼓室成形术的综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