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群结亲真扶贫 帮抓产业去穷根

时间:2022-08-05 09:26:06

干群结亲真扶贫 帮抓产业去穷根

深秋时节,颗粒归仓,又到了收获的时间。对于吴起县的广大贫困户来说,今年的收获要比往年好的多。随便走进一户看看:你看那猪圈里,一头头大肥猪步履蹒跚膘肥体壮;新盖的鸡圈里,几百只大肉鸡叽叽喳喳啄食不停;有养羊的、养兔的、养蜂的,五花八门。这些以前都是有钱庄户人的营生,现在在贫困户中竟然快速发展起来。

这是该县实施精准扶贫带来的巨大变化。今年来,按照上级精神,吴起县委、县政府全面启动精准扶贫工作,对全县3369贫困户8879人采取了多项扶贫举措,1199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以包扶到户的形式一包三年,今年的目标是全部脱贫。因此,从县委书记到办公室副科长,他们纷纷走出办公室,走进贫困户。从鼓励贫困户树立致富信心开始,设身处地解决实际困难,因户施策发展产业。一时间,遍布于吴起大山深处的贫困户家中热闹起来,整院落,建圈舍,买仔猪,三天两头来干部嘘寒问暖,一个个寂静多年的农家小院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扶贫先解困,解除困难人精神

吴起县吴起镇王台村的贫困户武兆万家的新房建好已经快两年了,可就是住不进去。三年前,通过申报移民搬迁项目,老武所在的王台村高湾组12户偏僻农户被统一规划搬出山沟,在靠近公路的一处阳坡上修建房屋。去年房屋修成后其他11户人家都搬进了新房,可除去国家补助,老武还欠着工地4万多元,眼看着新房就是住不上。

住新房可以说是老武一家现在面临的最大困难。今年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后,老武一家由于家有一个瘫痪儿童常年吃药,家庭生活困难,被认定为贫困户,并被确定为县委书记董强的帮扶对象。董强了解情况后,决定通过社会力量帮助老武解决实际困难。老武两口子对残疾儿子二十多年不离不弃,坚持寻医治疗,老武一家的事迹被县电视台进行了报道。当地三家企业了解情况后决定每家拿出一万元,帮助老武一家搬进新家。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对于贫困户来说,导致贫困的原因多种多样。要想脱贫首先要解决一系列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吴起县各级领导干部直面贫困户的困难和问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真心实意帮助贫困户解决问题。截至目前,全县共投入各类产业扶持资金9405万元,维修了5个贫困村的四级油路;新建集中供水工程3处、新打备用水源井工程10处,配套净化消毒设备4538处,新打水井500眼、水窖770孔。共落实公益性岗位168人,资助贫困家庭学生112人。全县贫困户全部按照一户一策进行了造册登记,具体困难一目了然,帮扶措施、计划、责任人、完成时限等清楚明白。

扶贫要扶志,扶出生活有信心

扶贫要扶志,贫困户要想脱贫首先自己要有信心。生活在大山深处的五谷城镇桐寨村村民张彦生,就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年轻时勤劳过光景,但人口多,仅仅能够吃饱穿暖。改革开放后本以为能过上好光景,偏偏又遇上疾病困扰,现在成了贫困户。因此,他就满足于国家的贫困补助,反正刚能吃饱,至于其他,走一天算一天。今年春季,吴起县县长李炜来到他家,和他拉起了家常,说要帮扶他发展养猪和种山地苹果,他心想,我老了,还不顶给我点钱好,当时碍于面子,他答应了下来。让他没想到的是,李县长三天两头来,带来了小猪仔,带来了苹果苗,还带来技术员帮助他,“逼迫”他新盖了猪舍,栽上了苹果树。半年下来,原来一向懒散的老张又恢复了勤劳的农民本色。

一段时间里,为了拿补助,农村人都争着当贫困户,吃救济不是被人瞧不起,反而成了人人争取的香饽饽。为了改变这种不正之风,吴起县通过精准识别,首先确定了真正的贫困户。然后各级领导干部全部入家入户,对全县贫困户进行谈心教育,通过请富裕户现身说法等多种方式,引导教育贫困户树立致富信心。在各级帮扶干部的思想动员下,一大部分贫困户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种植业,养殖业,劳务经济,各式各样围绕在家庭周围的庭院经济发展迅速上升。截至目前,全县贫困户发展地膜玉米8390亩,小杂粮2685亩,土豆852亩,大棚41座,弓棚11座,其他经济林果840亩,养猪3180头,羊5286只,土鸡75666只,大牲畜554头,蜂116箱,兔788只,鸽子161只,鱼65.7万尾。

脱贫靠产业,扶起产业去穷根

俗话说:“家有万贯,不如薄技在身。”短期的脱贫发展小规模的家庭养殖还可以,但长期脱贫还要靠产业。苹果产业是陕西省驰名国际的明星产业,洛川、宜川等县依靠苹果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县。因此,吴起县决定发展山地苹果产业,为贫困户打造长期脱贫的保护神。

“发展产业难,贫困户发展产业更难。尽管难,我们还是要坚持做,因为相对而言,贫困户对产业的渴望更加迫切。大家想想,如果我们的贫困户每户都有5亩左右的挂果苹果园,靠承包费他们就脱贫了,还要我们帮扶吗?”主管农业副县长薛德伟在一次贫困户产业推进会上这样讲。

为了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在上级每个贫困人口每年补助1000元基础上,吴起县财政再配套1000元,全部用于产业发展,对发展产业的贫困户,连续扶持三年;县财政局和扶贫办联合下发了《关于筹措贫困户发展产业资金的通知》,要求包扶单位可在经费中列支,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目前全县已筹措单位经费资金405万元。另外县财政每年列支500万元,用于贫困户3-5万元贴息贷款的风险担保基金。目前全县贫困户已发展苹果园2466亩。

找准“病根”治“贫病”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吴起县针对因病致贫的现象,采取健康扶贫和兜底扶贫的两种扶贫方式,增强了无数个贫困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让全县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过上温饱的生活, 让处于贫困边缘上的群众看到脱贫致富的希望。

按照健康扶贫的要求,吴起县每年开展一次“健康下乡义诊”活动,对14―45周岁的贫困人口进行免费体检,为未享受和享受医疗报销的贫困精神病患者分别提供900元和500元的药品补助,一次性提供住院医疗救助4000元;对大病患者报销后仍无力支付医药费的贫困户,由县财政列支,再给与救助。目前,吴起县已对全县3312人的贫困人口进行免费体检。

县卫生局局长吕立君说:“健康扶贫开展以来,我们采取抽调相关义务人员和专家坐诊的方式,对全县的贫困人口进行了拉网式、全覆盖的免费体检,使贫困人口的病情能够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最大限度地降低他们的医疗成本。”他还说:“仅此健康扶贫一项,县财政每年要拿出30万元。”

家庭林场开启生态扶贫新路子

李树和是吴起县依靠石油产业致富的大老板,拥有打井队等多项石油产业。为了家乡的生态建设,今年开始在铁边城镇庙梁子村建设家庭林场。截至目前,他已经投资了近100万元,建起了苗木基地,修建了高位蓄水池,栽植山地苹果100亩,绿化荒山荒坡2万亩。庙梁子村的村民都成了他的林场职工,他给村民免费发放树苗,村民把树苗栽到荒山上后,李树和还给村民发工资。

李树和说:“政府做工作让我把乡亲们组织起来搞家庭林场,给贫困户增加一些劳务收入,还能绿化环境,三五年后,政府再发补助给我。贫困户没有钱搞家庭林场,我作为老乡应该帮助他们。”现在,村民们对李树和开办家庭林场都很拥护。农民不仅种树不花钱,还能拿工资。

吴起县创森办主任刘广亮告诉记者,家庭林场分为农户自办林场、专业合作社林场、企业性林场和公益性林场几种形式。农户可以通过自办林场、自主经营,联户、合伙,林地流转,林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贫困群众优先受雇于林场,优先雇佣留守贫困群众当护林员等六种形式参与家庭林场。

家庭林场主要开展林木种苗培育、造林绿化、发展特色产业和进行森林管理管护。每个林场必须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吸纳贫困群众参与林场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带动辖区群众脱贫致富。同时,县上将给予政策、资金、技术方面的支持,家庭林场将按照适度规模、先行试点、逐步发展的建设原则进行,今年先行试点发展20家左右家庭林场。到2020年,全县力争培育发展家庭林场100家左右,吸纳贫困人口3000人,为他们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初步形成生态良好、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效益良好的家庭林场发展格局,进而实现森林资源总量稳步增长、林产品供给持续增加、质量水平大幅提高、富民增收效果显著增强的发展目标。

上一篇:静心等待绽放精彩课堂 下一篇: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