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主城区道路功能等级体系研究

时间:2022-08-05 07:27:45

渭南市主城区道路功能等级体系研究

摘要:不同的城市道路在城市道路系统中担负着不同的功能,在道路规划、建设、管理、使用上存在不同的特性和要求,这些要求表现为城市道路的等级划分。针对不同等级的道路,制定适用于该条道路的建设、改善和管理政策,是实现道路功能的保证 。渭南市处于我国城市化的浪潮中,是一个典型由中小城市转化大城市的例子,对我国城市其他中小城市的道路规划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运用意义。

关键词:渭南市主城区;城市道路;功能分类;分级体系

中图分类号:TU9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渭南市现状概况

渭南市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新一版总规确定渭南市中心城市形成“三大片区、五大组团”的空间结构。“三大片区”为主城区片区、华州组团片区与卤阳湖片区。其中主城区片区由高新区组团、中心区组团及经开区组团构成。

渭南市交通条件优越,目前,渭南市已初步形成以铁路、公路为主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市已有两条国道主干线(GZ40、GZ45)、三条国道(G310 、G108和G210)和六条省道。主城区现状共有16主干路,市区内大致形成方格网的道路系统,道路相互之间交叉为正交。中心区和高新区道路系统比较完善,经开区现有道路相对不系统。截止2011年初,渭南市主干路的道路密度为2.31km/ km2,次干路路网密度为0.68km/ km2,支路网密度为0.42 km/ km2。所有等级的道路总长为134.07km,全市道路网密度为3.41 km/ km2,主干路和次干路比例失调。

2.渭南市道路功能分类

本文着重分析道路的交通功能,结合渭南市城市道路特点,将渭南市道路功能主要分为三类。

2.1 通过

通过通常以满通过性为主要目的,承担城市主要交流及对外交通联系。在渭南市主城区中最具有通过的道路是组团间的联系道路。联系华州组团与经开区组团间的X219、S201与黄渭高速公路;联系经开区组团和中心区组团的渭清路、渭河大桥、渭蒲大桥;联系主城区与卤阳湖组团的纬一路、赤水大道、西潼高速和G310都是以移动为主的道路。

2.2 可达

可达指的是以城市生活通为主,为道路两侧用地开发提供到达和离开服务。中小城市一般都是随着道路的发展而向外扩展,因此城市道路通常具有多重性。渭南市主城区道路现状道路功能模糊不清,而真正以可达为主体的支路网却又严重短缺。

2.3 综合

综合的道路包括交通和可达,聚集生活性道路上的交通并连接到交通性道路。这种道路多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自主形成的一种道路功能,城市主干路和次干路上都会出现这种功能。道路上交通流复杂,在规划建设与沿线两侧用地的控制上极需谨慎,很容易混淆两种功能的主次,而导致交通堵塞。

3.渭南市基于功能分类的道路分级体系

根据道路所服务交通流的差异,承担功能的不同将《规范》确定的4级城市道路再细为7类。这种分类方法不仅考虑到道路的使用,也考虑了中心区与老城区为建成区、经开区与高新区为建设区的实际情况,体现“按高标准建设,因地制宜改善”的建设原则。

表3. 1渭南市主城区道路功能分类划分

3.1 快速路

根据道路功能分类的分级,规划渭南市主城区形成“一环两纵”的快速路网。“一环”为双王大街、乐天大街西段、西环路、华山大街西段与汉马街围合的环路,“两纵”为连接经开区与中心区的渭清路和信义大道。

环路以大容量、长距离、高速度的汽车交通为主,服务于两侧用地工业的快速货运、城内对外的快速出行、大容量公交的快速出行和渭南北站与渭南火车首站等等大型交通枢纽的交通疏散等等。

3.2 主干路

3.2.1综合性主干路

在总体规或路网的基础上,对渭南市主骨架路网进行调整,综合性主干路总体布局为“十横七纵”布局结构。“十横”为乐天大街、胜利大街、东风大街、朝阳大街、华山大街、站北路、老城街、许村街、纬一路、工业大道;“七纵”为石泉路、崇业路、新盛路、仓程路、金水路、民生路、渭富路。

3.2.2交通性及生活性主干路

在综合性主干路布局基础上,规划交通性主干路和生活性主干路。其中交通性主干路有:秦裕路、赤水大道、纬二路、常青大道、零河西路、经二路。生活性主干路有:前进路、解放路、经一路、经三路、经五路、经六路。

3.3 次干路

渭南市主城区道路次干路按道路功能分类也分为综合性次干路、和生活性次干路。不同组团片区的两功能次干道比例也不同,中心区和老城区多以生活性次干路为主, 高新区及经开区的综合性次干道较老城区多,渭南北站、火车站等大型交通枢纽周边交通性次干路较多。

3.4 支路

对于不同片区,由于发展形态以及制约因素的差异,规划支路网也不可一概而论。中心区及老城区的支路随城市发展而来,有些道路宽度虽达不到国标要求,但却承担着城市支路的功能作用,因此也划入支路范围,随着未来城市的规划发展,因适时适应的对道路进行整修。

4.对分级道路的要求

为了保证其功能的实施,必须强化城市微观交通设施的组织与设计。在考虑这些控制要求时,应当考虑到新道路与旧道路的区别、衔接,旧道路的改善,道路功能转变等等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4.1 道路横断面

在城市道路横断面的规划设计过程中,确定合理的车行道、人行道和绿化带的宽度,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各板块对不同交通主体的引导与限制,特别是摩托车自助车的控制。对道路横断面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断面控制及红线宽度等要求上。

4.2 公共交通

伴随我国城市机动化的快速发展,公交优先已成为既定的国家政策。公交线路诸多分级依据的实现需要有相应城市道路分级依据的保障,如不同功能的公交线路布置应有相应功能的道路与之对应,不同等级的公交线路对公交专用道、隔离设施、路面设施、公交车站的布设等要求也需要相应等级的道路在设计层面提供。

4.3 慢行与静态交通

渭南市属于平原城市,并且城市规模及空间结构都非常适合慢行交通的发展,因此应该大力发展和引导系统有序的慢行交通。路边停车的规划不但要根据道路的功能分类等级,同时也要考虑到两侧用地对停车的需求。

4.4 道路沿线两侧用地情况

道路功能的形成,主要原因来自于其两侧用地性质的影响。道路两侧的用地性质,决定了这条道路具有怎样的功能。对分级道路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侧道路出入口控制及两侧土地开发强度上。

4.5 交叉口控制

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往往不决定于路段而取决于网络系统结点即道路交叉口的通过能力,道路功能的发挥与交叉口的处理息息相关。对于交叉口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交叉口形式以等级上。

5、结语

渭南市是一个正在由中小城市逐渐向大城市转化的一个典型例子,其道路功能分类分级对中国许多小城市的道路发展有借鉴作用。结合各个不同城市的特点,在规范基础上对道路交通进行适当调整,采用建设及管理手段保障道路功能的发挥,是城市交通通畅的基本条件。

参考文献:

李朝阳,王新军,贾俊刚.关于我国城市道路功能分类的思考[J].城市规划汇刊,1999,(4):39-42.

陈小鸿.上海城市道路分级体系研究[J].城市交通,2004,2(1):39-45.

李朝阳,徐循初.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1,(2):47-52.

闫军.城市道路分类与城市用地关系[J].城市规划,1997,(4):24-26.

李朝阳.现代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地质勘查中物化探测井的应用 下一篇:节能减排城建工程分析,提高城建工程现场管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