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及对策

时间:2022-08-05 05:13:09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及对策

(山东省青州市机关幼儿园)

[摘要]幼儿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良好与否对儿童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但是,近年来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小学化”倾向日益严峻,危害到幼儿的成长和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研究旨在反映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探寻其成因,分析其危害,进而提出改善对策。

[关键词]幼儿教育 小学教育 小学化 对策

随着早期教育重要性的概念深入人心,传统的重视教育的观念更加得到强化,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是每一个幼儿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最关心的问题。幼儿园作为儿童迈出家庭以后,进入正式学校教育以前的一个集体组织,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它是儿童早期经历中影响最大的教育环境之一,也是幼儿最早接触的社会文化环境,它要为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但是,近年来在幼儿园中出现的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小学化”现象正日趋严重,危害到幼儿的成长和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成因

1.受人们对幼儿教育片面认识的影响

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在他的研究中曾形象的指出,如以人十七岁的智力水平为100%,则一至四岁发展了60%,四至八岁发展了30%,八至十七岁发展了20%。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根据儿童脑电活动的研究,指出四至八岁是在脑皮层细胞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大脑可塑性最高的时期,因而这个时期也是进行教育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许多关系到幼儿教育重要性的词:关键期、最佳期、敏感期。因此,20世纪说到幼儿教育更多的是开发智力的问题。这种对幼儿教育的片面认识导致在幼儿教育实践中,人们只重视智力教育和训练。

2.大量管理不规范、没有注册的非法个体幼儿园的出现

近年来,我国幼儿园的办园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1989年,国家颁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中提出:国家鼓励支持公民个人举办幼儿园。公民个人举办幼儿园是目前形势下幼儿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我国幼教管理力量不足,管理不规范,没有注册的非法个体幼儿园屡禁不止,他们的数目也非常可观。很多个体幼儿园单纯以营利为目的,其基础设施不全,设备简陋、活动场地小、师资力量差,幼儿玩具匮乏。正是这些幼儿园,往往收费较低,他们很多不能开展正规的教育教学活动,却给儿童进行小学教育,从4、5岁的孩子开始就上起数学、拼音课,这吸引了一部分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样的幼儿园,使办园条件较好的幼儿园生源不足,一些有规模的、办园条件好的幼儿园为了生存和发展,也不得不迎合家长的需要,在正常的教育活动之外,增加了知识性的教育内容,将幼儿教育拖向“小学化”的泥潭。

3.社会舆论和家长对幼儿发展的错误评价

由于各种媒体和某些“专家”、机构对早期教育作用的不当宣传,使许多家长接受了“早期教育决定论”的观念。他们认为送小孩到幼儿园是学习的,不是去玩的,而且也以幼儿在幼儿园认识多少字,会数到多少数来判断幼儿园办园的质量,另外,一些家长还存在着让孩子一入学便“鹤立鸡群”的心理。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视幼儿教育规律的本源而不顾,开办大量的特长班、兴趣班。忽视幼儿的兴趣、忽视游戏的作用,从而使“小学化”情形更加严重。

4.受应试教育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影响

我国的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其性质是面向全体的、普及性的、并非选拔性的。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应试教育模式下,形成了以知识评价为主流的考试制度和升学制度。以及中小学阶段“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不但没有得到有效的纠正,而且趋于低龄化。在这种应试“指挥棒”的指引下,幼儿园成了小学的预备班,成为小学教育向幼儿阶段的延伸。

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措施

1.加大对幼儿园教育的督导,培养正确的入学准备理念

首先,要健全幼教监督机制。应该加强幼教督导机构的作用,每年对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幼儿发展状况进行抽查。其次,全面提高办园质量。各级管理部门严格办园标准,提高个体幼儿园的整体水平。对申请办园且符合办园条件者经审批合格后发给准办证。对不具备办园条件的,坚决不能审批;对已非法设立的幼儿园要进行评估清理,防止因个体园不规范的“小学化”教育而导致生源方面的恶性竞争。另外,还要努力改善幼儿园的硬件设施,为提高保教质量创造更好的条件。第三,树立正确的入学准备理念。入学准备不只限于知识上的准备。当前国际流行的入学准备教育包括五个大的领域:身体健康和动作技能、语言发展、认知和一般知识、情绪和社会性、学习方式。应当通过培训端正幼儿园的入学准备理念,摆脱单纯开展知识准备竞赛的现状。

2.加强对幼儿教育宗旨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

教育部门应充分发挥其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作用,利用大众传播媒体、幼教专家讲座等形式广泛宣传幼儿教育的科学知识,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幼儿教育的宗旨、意义和目的。纠正“小孩子在幼儿园主要就是学知识”的错误认识,调整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懂得成功的幼儿园并不在于向幼儿传授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自立能力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3.加强幼教管理干部和幼教师资的培养培训工作

现有幼教管理干部和幼教队伍中,教师专业理论素养偏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人员不多,多数是中专幼师毕业的。在一些小城市,尤其是农村的幼儿园里,甚至还存在一部分教师是非幼师毕业的。许多幼教管理干部不能正确理解国家幼教方针,贯彻执行不到位,在管理上主观性、随意性大;许多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低下,专业知识贫乏,职业技能生疏,且缺乏上进心,为图省事,便以识字、算术教学取代了丰富的活动,如此低下的人员素质,在实践中出现不规范的管理行为、教学行为是必然的。为此,各地幼儿师范学校和师范大学幼教专业在为一线培养合格的幼教管理干部和幼教师资的同时,还要尽快对现有的未经专业培训的有关人员进行在职或离职的培训,培训的重点在于转变教育观念,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水平。另外,要加强幼儿园课程、幼儿园各领域教学、幼儿教育心理、幼儿教师教育技能、幼儿教育技术等学科的研究,使幼儿园教师在幼教实践中,能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结合多方面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教育。

4.推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改革,为幼儿园教育树立积极导向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和形式不可避免的受到中小学导向的影响。因此,推进中小学教育改革对改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有着重要的导向性作用。一方面,要彻底取消小学入学选拔制度。严禁小学组织入学考试,彻底贯彻就近入学。同时,要提高各类学校和班级的教育质量,缩小各类小学的差异,减少当前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现象,消除家长的顾虑,逐渐消除择校之风,可以从源头上使幼儿园摆脱小学预备班的命运。另一方面,要加快中小学向素质教育转轨。幼儿园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往往是以中小学需要为导向的。只有中小学淡化了考试竞争,幼儿教育才能减轻来自教育系统内部的压力,防止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向幼儿教育渗透。

5.明确幼教宗旨,遵循教学规律,体现幼教特点第一,幼儿教育是以开发幼儿智力为主的启蒙教育。幼儿所进行的学习,仅是对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简单、粗浅知识的认知;第二,突出幼儿一日常规活动的整体作用。通过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习惯,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社会和人格品质;第三,让幼儿园生活充满乐趣。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开展各种游戏活动,让幼儿的学习活动贯穿以游戏性为主,突出趣味性的特点,突出幼儿教育的特点。

儿童有儿童的世界,是与成人不同的世界。如果成人非要让儿童脱离童年的世界而进入成人的世界,等待他们的也是伤害和童年灵性的消失。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应当珍视儿童的世界、儿童的生活,学前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应当是生活取向的、成长取向的,而不是学习取向的,学前教育应当是生活本位、成长本位的而不是学习本位的。

上一篇:浅谈健美操在体育课准备活动中的作用 下一篇:浅谈动作示范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