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移动通信》的教学改革

时间:2022-08-05 05:06:18

关于《移动通信》的教学改革

【摘要】《移动通信技术》是高校通信专业的核心技术课程,由于它的概念多、原理多、理论抽象,本科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难学,课堂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但是该课程又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任务、技能出发,在《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中加大实验教学能够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移动通信;教学改革

一、《移动通信技术》课程的体系结构

在《移动通信技术》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实践性,以实际工作任务设计学习任务,以实际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把整个课程分为几个大块,每个大块又分为几个小块,这些小块完全与实际工作中的工作任务相对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技能出发,再穿插知识的讲授,采用图片展示、动画演示,具体过程的示范等一系列表现方法,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这些小块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原理、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按照“注重基础知识,以培养实践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及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指导思想,把各项理论知识和硬件结构及原理分解到各个具体的实例中,通过在规定的学时里完成各个实例,来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二、教学方法的探索

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在移动通信的课程教学中,有许多概念理解比较困难,有些甚至混淆。如在讲解IS-95 CDMA系统和GSM系统的联系和区别时,它们的网络结构图大体一样,通过多媒体比较两个系统的网络结构图如下图:

图1GSM和IS-95 CDMA网络结构图

2.加多试验次数,做综合性试验项目。在学习第六章数字调制解调以后,对数字调制解调理解不深,通过实验室的移动通信综合实验箱,做了MSK恒包络调制,GMSK高斯最小频移键控,QPSK四相相移键控,OQPSK交错四相相移键控。用示波器分别观察各个测试点的波形,比较这四种调制方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实验,学生们对抽象的理论知识有了形象的认识,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3.联系现场,做课程实训。学习理论知识是为了服务于实际的系统,所以,到现场去,对学生来说,意义重大。

WCDMA系统运行维护项目包括网络预规划、接入网设备的开通调测、接入网设备故障排除三个大的块。WCDMA网络预规划。根据给定地理条件和无线网络估算操作原则,完成所需覆盖区域的站点规划和站址选择。WCDMA接入网设备的开通调测:根据任务书要求,利用WCDMA RNS仿真软件(客户端)完成RNC和NODEB数据的配置,同时完成基站的调测开通,使系统正常运行。WCDMA接入网设备故障排除:根据设备、网管的故障现象,进行相应的故障分析,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故障处理,并填写故障处理单。

要完成WCDMA接入网设备的开通调测,就必须完成WCDMA网络预规划,也就是根据给定的条件,诸如规划区大小、地理环境、基本用户数量、话务模型和话务量等,确定基站列表,并计算出WCDMA需要的RRU(3804),BBU(3900)数量等参数。于是发现:对于WCDMA网络预规划任务,其实隐含了如下几个小块:规划区域总体描述、3G用户数量的规划、各业务话务量的计算、WCDMA单载波小区总数计算、站点规划和站址选择等。根据这些计算结果,才能确定WCDMA设备的合理配置情况。

根据上述教学改革思路,我们对多媒体课件内容不断更新,并连续在三届学生中探索教学方法的改进,取得一定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移动通信课程教学质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当然,教学改革是无止境的,今后,我们会不断尝试,将该课程建设成为院级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刘宝玲,付长东,张轶凡.3G移动通信系统概述[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5)

[2]段丽.移动通信技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5)

[3]杜毅.移动通信实验大纲

上一篇:针对性的开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下一篇:强化“主题班会”实效性,拓展思政工作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