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对新闻纸反倾销的负面影响及原因

时间:2022-08-05 03:19:58

浅议我国对新闻纸反倾销的负面影响及原因

我国对进口新闻纸征收反倾销税,虽然有利于国内新闻纸产业的发展,但是随着国内新闻纸产业的迅猛发展,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供需矛盾激化,寡头垄断格局逐步形成,尤其是环境问题突现,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这给国内新闻纸产业继续发展壮大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个问题的产生及原因值得探讨。

一、 我国对新闻纸反倾销的案例回顾

1.1995年倾销开始。美国、加拿大、韩国的新闻纸,大量低价进入我国市场,使国内新闻纸产业蒙受巨大损失。

2.1997年提讼。11月10日,九大国内新闻纸生产厂家代表国内新闻纸生产行业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提出申请,要求对来自加拿大、美国、韩国的新闻纸进行反倾销调查。

3.1998年反倾销初裁。7月9日对外经济合作部经过详实的调查后初裁公告,认定倾销成立,决定自1998年7月10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原产于加拿大、美国、韩国的进口新闻纸实施反倾销措施。

4.1999年反倾销终裁。6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终裁公告,根据1997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补贴条例》规定,对原产于加拿大、美国、韩国的进口新闻纸征收反倾销税(税率分别为9%-78%不等),实施期限自1998年7月10日起,为期5年。

5.2003年复审调查。5月9日商务部收到广州造纸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代表中国新闻纸产业正式递交的反倾销复审调查申请。7月1日,商务部决定对原产于加拿大、韩国、美国的进口新闻纸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进行复审调查。

6.2004年复审裁定。7月,商务部做出决定对原产于加拿大、韩国、美国的进口新闻纸实施9%―78%的反倾销税,截止日期至2009年7月,这次裁定是1999年反倾销最终裁定的延续。

二、我国对新闻纸反倾销的负面影响及其成因

我国对新闻纸征收反倾销税,维护了相关产业的利益,促使其形成规模经济,为带动就业,提高就业率,推动新农村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随着新闻纸行业的迅猛发展,一些负面影响也突出表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损害下游产业利益。征收反倾销税以前,国内新闻纸下游企业可以通过低廉的价格购买到国外倾销到国内的新闻纸,征收反倾销税以后,国内新闻纸下游企业不得不以较高的价格购买新闻纸,从而提高了其生产成本,在短期内影响其利润。

2. 环境问题突现,破坏生态平衡。新闻纸生产行业属于高污染、高能耗行业,环保成本极高。对进口新闻纸征收反倾销税,使国内市场供需出现缺口,小造纸厂借机复苏,由于小造纸厂资金匮乏,环保方面的投入极少,这些小造纸厂将不经处理的造纸污水直接排放到江海,赚取了小钱却污染了环境,损害了整个社会的利益,祸害无穷。

我国的新闻纸生产主要以纯木材料纸浆为原料,以废料为原料存在经济和技术上的困难,目前难以普及,国内新闻纸生产成本中对纯木纤维原料的需求是美国南部的近5倍,是美国西部、瑞典和加拿大的3倍(表1),生产同一单位新闻纸的木材耗费量极大。

对进口新闻纸征收反倾销税,国内新闻纸产业因利益的驱动而大幅提高产量,以国内成本较高的生产代替从成本较低的国家进口,2007年1季度全国新闻纸生产量为110.17万吨,而进口量仅有0.26万吨;国外新闻纸生产企业早已看到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征收反倾销税之后,为规避反倾销的制裁,国外新闻纸生产企业纷纷对华直接投资设厂,这必然导致国内对原生木浆等高端原料的需求比重上升。进口原生木浆的价格上涨,使国内生产企业将原料的来源放到了国内,然而我国是一个缺林少木的国家,森林资源覆盖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45%,速生林资源更是匮乏,对原生木浆需求量的扩大导致对原生森林的大面积砍伐,使我国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3. 产量过剩,供过于求。征收反倾销税后,新闻纸进口量大为减少,2006年新闻纸进口量急剧下降,据海关统计2006年我国进口新闻纸1万吨,比2005年下降92.86%,从受反倾销制裁国家进口占总进口额的6.1%,从加拿大进口新闻纸548吨,下降40.8%;从美国进口214吨,下降36.8%;自韩国进口量为零,国产替代效应突现,国内生产量大增,由于原料价格上涨(2007年5月北美针叶浆(NBSK)已经升至779美元/吨,较2002年上涨80%),新闻纸的价格也随之上涨,消费者不得不支付更高的价格来购买国内产品以代替原来价格低廉的进口产品。近年来,新闻纸的消费量虽然有所增加,然而,消费量的增加速度远小于生产量的增加速度,2005年的生产量为340.49万吨,2006年达到400.76万吨,增长17.7%,消费量2005年为331万吨,2006年为344万吨,仅增长3.93%,国内市场出现供略大于求的局面,预计2008年国内新闻纸生产量为527万吨,消费量在450万吨左右,由于从2008年4月开始国内新闻纸出口将不在享有出口退税,这必然导致部分出口国外的新闻纸转向国内销售,从而出现较严重的供给过剩。

4. 形成寡头垄断,行业巨头容易形成价格联盟,提高价格。2007年4月20日,国家环保总局等七部委联合《2007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证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在国家降污减排政策以及原料价格上涨的共同作用下,新闻纸行业内部整合力度进一步加强,行业巨头竞争的格局逐步形成。由于新闻纸行业在我国的集中程度较高,使得行业巨头容易形成价格联盟,提高价格。2008年1月至3月份,国内新闻纸价格上涨了600-700元左右,涨幅达14%,使国内新闻纸下游产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利润降低。

图1历年我国新闻纸生产量和消费量比较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三、关于国内新闻纸产业发展的前景分析

1. 对进口新闻纸征收反倾销税虽然在短期会损害国内新闻纸下游产业的利益,但是有利于规避反倾销的潜在威胁,稳定市场经济秩序,同时保护了处于幼稚阶段的国内新闻纸产业,为其发展壮大提供了保障,打破了倾销商控制我国新闻纸市场的企图,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新闻纸下游产业的和谐发展。

2. 对进口新闻纸征收反倾销税虽然在短期会损害国内新闻纸下游产业的利益,使需求增长缓慢,供给略大于需求,但是随着社会信息的暴涨和商业广告的大增,新闻纸消费量会稳步增长,尤其是奥运会和世博会的召开,将使新闻纸的需求量大增,预计2010年消费量将达到645万吨,与生产量基本持平,而出口的增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生产量过剩的压力。

3. 2007年4月20日,国家环保总局等七部委联合《2007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证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工作方案》,随着政府降污减排政策的有力贯彻,造纸污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将得到有效的控制;随着林纸一体化工程的加速,将造纸业、林业、农业有机的结合起来,速生林建设步伐加快,将使原生林得到有效的保护。

4. 目前国内新闻纸产业已经形成的规模经济,逐步走向成熟,完全可以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例如华泰集团2006年增加45万吨的新闻纸生产量,总生产规模达到125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基地,另外广东和山东两大新闻纸生产、出口基地也已经形成,就目前状况来说,继续对进口新闻纸征收反倾销税反而容易使国内新闻纸产业对政府形成依赖性,取消反倾销税让国内新闻纸产业广泛的参与国际竞争才是符合经济运行规律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薛净孝,佟家栋,李坤望.国际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英辉,李文陆.入世:企业反倾销的技巧与策略[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1.

3.沈瑶.倾销与反倾销的经济分析[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4.

4.海闻,P・林德特.国际贸易[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5.郑瑞芳,田明华,郭秀君.倾销和反倾销对中国新闻纸业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2006,(3):25-30.

6.卢征良,蒋立场.20世纪30年代中国水泥业反倾销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1):115-122.

7.李慕菡,王立军.国际贸易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影响与对策分析[J].对外贸易实务,2008,(2):92-95.

8.丁勇,李磊,朱彤.中国对外反倾销的特点与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财经,2008,(1):79-83.

上一篇:0ECD《投资政策框架》评述及启示 下一篇:进口业务流程与成本预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