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移默化 细水长流

时间:2022-08-05 02:42:46

摘 要:最近学生在学分数除法的时候遇到了用方程解决问题,发现大多数学生都不喜欢用方程,如果不加以强调,他们绝不会用方程,但是,方程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好方法,解题思路属于顺向思维,应该更容易理解,所以是一种必须要掌握的解题方法。那么如何让学生爱上用方程呢?从学生不爱用方程的原因分析,再对怎样引导学生用方程解决问题进行阐述,以求让学生爱上方程,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

关键词:方程;解决问题;顺向思维;数学思想

一、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好处

1.何为“方程”

方程是表示两个数学式(如两个数、函数、量、运算)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等式,通常在两者之间有一等号“=”。方程不用按逆向思维思考,可直接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再通过解方程得到答案,方便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

2.好处

方程是一种很好的数学思维,它能帮助人们用顺向思维解决问题,思维过程比较简单。算术的方法通常是从问题到条件进行推导,属于逆向思维,解题时难度较大。而方程的出现是一种数学思想的转变,它是从条件到问题进行推导,顺向思考的时候更简单,提高了做题的准确率,只需顺着思考的方程解答,相比之下就更符合学生的学习思路。

二、让学生爱上方程的“妙招”

教材集中安排的方程,这部分知识内容还算多,而教学总时不足20课时。要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方程的相关知识并熟练运用,甚至爱上方程,应该说有不小的难度。

1.将方程思想提前蕴藏于学生平时的练习之中

学习四则运算时,经常性地让学生做一些如“48×( )=192,( )+84=32,108-( )=28,864÷( )=32,÷50=200,是( )”等类型的题目,告诉学生:括号或还可以用字母来表示,如:48×a=192,a=4。

提前将方程的思想介绍给学生,还可以利用字母来表示规律、公式等,这样,学生遇到方程就不会觉得陌生,也不会排斥。

2.重视解方程的练习,提高解方程的正确率

四年级学习的解方程方法主要以等式的性质为依据,这样对于解决“105-x=15,210÷( )=10”存在一些问题。

在教学时,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的关系去理解解方程的依据,并据此规范书写的求解过程。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小学阶段各类方程的解法。这有助于学生完善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感受方程解题的优越性,有助于学生运用方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3.通过对比,感受方程解题思维上的独特优势

我们可以出示这样的题目:“比一个数的4倍小3的数是13,求这个数。”让学生用算术和方程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学生就能发现算术的方法是逆推求解,算式(13+3)÷4;而方程的方法则是顺向推导,设这个数为x,只要直译原题,即4x-3=13便可求解,很鲜明地体会到方程解题思维的顺向优势。

另外,还有鸡兔同笼的问题,如:鸡兔同笼,共有30个头,88只脚。求笼中鸡兔各有多少只?

算术的解法:

假设都是鸡 30×2=60(只)

88-60=28(只) 4-2=2(只)

兔有28÷2=14(只)

鸡有30-14=16(只)

方程的解法:

解:设兔有x只,那么鸡有30-x只。

2(30-x)+4x=88

2x=28

x=14

30-x=30-14=16

对比这两种解法,很明显,第一种方法的理解思路较复杂,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根本没办法掌握;而第二种方法清晰明了,利用等量关系式“鸡的腿数+兔的腿数=总腿数”直接列出方程,再通过求解得到答案。不过这一方程的解法需多加练习,比教材中的解法略微复杂了一些,但多练以后,掌握并不难。可是在介绍方程解法的时候,最好避免设鸡为x只,因为这个方程解起来更复杂。

4.帮助学生理清题意,找到正确的等量关系式,培养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兴趣

最近学习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如“育才小学开展了节水活动,十月份用水240吨,正好是九月份用水量的5/8,九月份用水多少吨?”

(1)我会引导学生找到关键的条件,让学生用“( )的几分之几是( )”的形式来叙述条件,上题就可以得到“九月份用水量的5/8是十月份的用水量”。

(2)引导学生根据“九月份用水量的5/8是十月份的用水量”这一条件,说说等量关系式,即“九月份用水量×5/8=十月份的用水量240吨”。

(3)将九月份用水量设为x吨,再依据等量关系式很清楚地列出方程:5/8x=240。

(4)解出方程并作答。

因为是刚刚接触这一类型的题目,所以每道练习题我都让学生依据这个过程进行思考,发现对于部分学习较差生来说也挺有效的,同时还增加了他们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信心,让我颇感欣慰。

总之,方程解题可以帮助我们顺向思维,能将问题变得简单、易懂,它可以开发智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较好的数学思维。让学生爱上方程,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爱上数学!

参考文献:

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8.

上一篇:关于小学数学后进生的辅导方法 下一篇:试析如何优化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