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企业成长的组织合法性获取机制

时间:2022-08-05 01:58:03

新创企业成长的组织合法性获取机制

[内容摘要]新创企业的成长问题是创业研究的重点之一。由于新创企业的先天性劣势使得其死亡率远高于老企业,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组织的合法性。合法性来源于社会化的制度结构,是一种能够帮助新创企业接近和动员所需其他资源的资源。新创企业要想快速的成长,就必须拥有足够数量的资源;要想拥有所需的这些资源,就必须具备足够的合法性。因此,时新创企业来说,如何采取有效的战略行动来获取组织合法性是其快速成长的关键。

[关键词]合法性;创业;新创企业;成长

一、引 言

创业是一种充满风险的商业活动。大量的研究表明,组织的死亡率是与其年龄成反比的,新创企业与老企业相比更容易灭亡。据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企业成长过程中有40%的企业在其创立的头两年就不得不以失败而告终。那么,为何新创企业的死亡率如此之高、生存和成长如此之艰难呢?早在1965年,Stinchcombe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他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新创企业的先天性劣势(Liability of Newness)所致:因为新创企业必须要学会如何承担社会行动者这样一个角色,协调好内部员工之间的角色分工,处理好各参与者之间的相互社会化(MutuaI Socialization)问题;还因为新创企业无法与老企业展开有效的竞争,缺乏必要的组织合法性。在这里,组织的合法性被作为影响新创企业成长的一个关键因素提了出来。

所谓合法性,是指在特定的信念、规范和价值观等社会化建构的系统内对事物的行动是否合乎期望及恰当性、合适性的一般认识和假定。在许多创业研究学者看来,合法性对新创企业是否能够成功至关重要。。他们认为,合法性对于新创企业乃至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一种稀缺而又十分重要的资源,因为它能够使企业接近(Access t0)和动员(Mobilize)支撑其成长所需的其他各种资源,如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市场等。

寻找市场机会、获得资金投入、招聘合适的员工……这是每一个新创企业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然而,这些资源的投入又不是企业本身就能够解决的,因此,企业必须与控制这些资源的外部资源拥有者进行战略性的合作与互动以使他们愿意向企业投入所需的资源。这些资源拥有者也是以追求自身利益最九化为目标的理性人,在他们没有确信新创企业将来能够为他们带来丰厚的收益之前是不会随随便便地就将资源投入进去的。“没有明显的证据,我们凭什么要相信创业者作出的‘一定能够赚钱’的保证,说不定这个创业者并不比一个总是走霉运的傻瓜强呢”。对于存活多年的老企业来说,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因为它有很好的显示信号可以向外部资源拥有者表明自己是值得信任的,这个信号就是其多年的经营业绩――良好的经营历史能够使外部资源拥有者对企业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但是,对于新创企业来说,由于其刚刚成立不久,必然没有良好的经营业绩记录可供外部资源拥有者参考以对其作出理性的判断。Start和MacMillan就明确地指出,正是因为新创企业缺乏经营业绩历史才使得外部资源拥有者不敢轻易地将资源投入到企业中。这也是新创企业存在“先天性劣势”的一个主要原因。

而合法性资源则可以代替经营业绩记录作为新创企业的显示信号向外部资源拥有者表明其值得信任。组织社会学中的新制度学派认为,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在没有清晰和完整的证据前提下,人们是很难准确判断既定的行动是否能够达成目标、是否比其他的行动方案更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只能以该项活动是否符合广为接受(Taken for granted)的规则、规范和价值观来作为其判断标准。也就是说,在没有更有效的显示信号的情况下,外部资源拥有者就会将新创企业是否具备合法性作为判断其是否值得信任的依据。毕竟,当一个新创企业设有正规的组织结构、按照标准的操作程序运作、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即使不能说它一定会比其他企业强,它也不会比其他企业差到哪去。

由此可见,组织的合法性对于新创企业的资源获取以及生存和发展是多么的重要。新创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需要具备哪些合法性资源、又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有效方式来获得这些合法性资源呢?本文的研究焦点就在于此。国外已有一些学者对该问题进行了先期的研究,但是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框架和一致的意见。因此,本文将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构建一个整合的分析框架,从而能够系统深入地揭示出组织合法性与创业企业成长之间的本质关系。

二、新创企业成长过程中组织合法性的获取:一个分析框架

组织的合法性是一种无形资源,对它的衡量往往是采用研究合法性来源这种近似的估计方式,因此,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学者们会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对合法性进行划分。但是,总的来说,由于合法性来自于人们对事物或行动是否符合规范和期望的一种认知,因此,将合法性划分为规制合法性、规范合法性和认知合法性三种来源是目前被普遍采用的观点。

Zimmerman和Zeitz的研究表明,新创企业存在着一个合法性资源的临界水平:超过这个水平,新创企业所拥有的合法性资源就足以支持其获得所需的其他资源从而健康的成长;而低于这个水平,新创企业不仅不能够获得所需的其他资源,还将最终走向死亡。但是,对于不同的新创企业而言,这个临界水平并不相同。Aldrich和Fiol就指出,在一个新兴行业中的企业对合法性资源的需求程度要明显高于那些在成熟行业中的企业。Dacin等人也发现,创业者个人的相关经验和声誉对新创企业获得合法性资源有重要影响。因此,新创企业对合法性的需求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其所在的行业特征和创业者的个人特征。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构建如下分析框架,如下图所示。其逻辑含义是:新创企业所面临的环境特征(主要指所在的行业特征和创业者的相关经验与声誉)驱使企业为了获得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对组织的合法性产生了需求,这些合法性资源主要来源于规制、规范和认知;为了能够得到这些合法性资源,新创企业将根据具体的环境特征采取相应的获取方式;当新创企业所拥有的合法性资源超过了临界水平时,就能够有效地进行资源动员、提升经营业绩和扩张规模,最终实现快速的成长。

三、新创企业合法性的来源

(一)规制合法性

顾名思义,规制合法性来源于政府、专业机构、行业协会等相关部门所制订的规章制度。有一些制度是以法律的形式来规定的,要求所有企业都必须遵守。例如,我国劳动法规定,企业女性员工享有带薪休产假的权利,只要是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都必须照此执行。另一些制度则是以行业标准和规范的形式规定的,只有属于该行业的企业才必须遵守。一旦新创企业按照这些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经营运作,它就获得了相应的合法性资源。因为这可以向企业的各个利益相关者表明,它是一个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规制合法性对新创企业的成长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它,企业很难通过合法的途径去接近和

寻求所需的其他资源。例如,如果一个新创企业达不到银行贷款所规定的各项标准,它就不能够从银行获得所需的资金投入。

但是,处于不同行业中的新创企业对规制合法性的需求程度是存在着差异的。如果新创企业所在的是成熟行业,它对规制合法性的需求意愿更为强烈。因为在成熟的行业中,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了大量的标准和规范。这些标准和规范不仅被行业内的企业所严格遵守,而且也为行业外的利益相关者所熟悉和认可。如果新创企业不按此行事、没有获得相应的合法性资源,那么很容易与其他企业形成鲜明的对比,被别人理解为“离经叛道、有违常理”,不为大家所接受。相反,如果新创企业所在的是新兴行业的话,它对规制合法性的需求程度则没有那么强烈。一是因为新兴行业出现的时间比较晚、在位企业还不多,没有形成什么共同的标准和规范,新创企业就是想遵守也不知该遵守什么,只能是一些宽泛的法律法规。二是因为行业外的人对这个行业还不熟悉,没有形成一致的判断标准和社会期望,这就造成何为“合法”,何为“不合法”的界限并不清晰,合法性资源较为匮乏。在这种情况下,新创企业可能会更加重视其他合法性资源的获取。因此,成熟行业中新创企业对规制合法性的需求程度要明显高于新兴行业中的新创企业。

(二)规范合法性

规范合法性,也被称之为道德合法性(Moral Legitimacy),它来源于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与规制合法性反映的是社会公众对组织“正确地做事”的判断所不同,规范合法性反映的是社会公众对组织“做正确的事”的判断;这种判断是基于组织的行动是否有利于增进社会福利,是否符合广为接受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例如在中国,诚实守信是一种被人普遍接受的道德标准,新创企业如果能够秉承这一点不作投机取巧的事情,那么它就拥有了规范合法性资源。规范合法性有助于新创企业接近消费者、获得顾客资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受其价值观影响,而消费者个体的价值观又是根植于整个社会的共同价值观的。只要新创企业的经营活动符合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必将会得到消费者的心理认同,愿意购买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创业者的相关经验和声誉对新创企业获取规范合法性有很大的影响。创业的本质就是“创业者在一定的创业环境下去发现机会、评价机会和开发机会,从而产生绩效”的一种商业活动,创业者在整个创业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在企业初创阶段,正式的组织结构、规则和程序尚未形成,创业者主导了所有职能和沟通活动;创业者个人的经验和能力在事实上就构成了新创企业的组织经验和能力。按照能力观的观点,新创企业的成长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企业家(创业者)的个人能力转化为组织能力的过程。因此,社会公众在对新创企业不熟悉的情况下,对其合法性的判断往往采取替代性的方式,即以对创业者个人的价值判断来代替对企业的价值判断。如果创业者本人在创业前具有良好的声誉和丰富的从业经验的话,就意味着他自身的价值观是与社会价值观相符的,由其主导下的企业经营活动也一定是符合社会道德期望的。反之,如果创业者在创业前并不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没有建立起个人的声誉,社会公众就无法对创业者本人进行准确的价值判断,进而也无法明确地断定其领导的企业是否具备合法性。所以,与创业者具备相关经验和声誉的新创企业相比,创业者不具备相关经验和声誉的新创企业先前所拥有的规范合法性资源相对要少,对规范合法性的需求也相应更加强烈一些。

(三)认知合法性

认知合法性来源于有关特定事物或活动的知识的扩散,当一项活动被人们所“广为接受”时,它就具备了认知合法性。认知合法性与上面所提到的规范合法性不太容易区分,但是Jepperson指出,基于“广为接受(Taken―for―granted)”的认知合法性与基于“评价(Evaluation)”的规范合法性存在差异:前者强调的是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后者强调的是符合人们的兴趣和价值观。例如,一些活动虽然不符合人们的道德标准、对其的评价也很差(也即是说该项活动不具备规范合法性),但是,这些活动却可能是人们所熟悉的、对其有清晰了解的(也即是说该项活动具备了认知合法性)。认知合法性对新创企业的成长也非常重要:外部资源拥有者只有在对企业有所了解、有所认识的基础上才会对其进行道德评价和价值判断,才会作出是否投入资源的最终决策。因此,认知合法性是新创企业接近和动员资源的前提条件。

无论是对于处在成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的新创企业,也无论是对于有先前的相关经验还是没有先前的相关经验的新创企业来说,对认知合法性的需求都是非常强烈的。因为认知合法性来源于社会公众对新创企业本身的认识,他们并不能根据行业的特征和过去的经验来完全了解新创企业目前的具体经营情况。而这些新创企业都面临着需要向社会公众传达具有符合社会需求、值得大众期待、能够获得商业成功的这样一种身份(Identity),通过什么样的有效方式能够使社会公众尽快地认识和熟悉自己从而获得认知合法性是它们急需解决的头等大事。

四、新创企业合法性的获取机制

对于新创企业来说,准确地认识到合法性的来源很重要,但是,如何采取有效的方式获得这些合法性更重要。企业至少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主动地获得合法性:(1)对自身进行改变,如建立新的组织架构、管理团队和操作流程等;(2)对所在的外部环境进行改变,如企业通过广告和公关来改变规制环境等。具体来说,新创企业可以采取四种有效的战略来获取合法性资源。

1 遵从环境(Conform to Environments)。新创企业可以将自身置于现有的制度框架之内来寻求合法性。采用这种战略的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上严格遵守既定的文化次序和制度逻辑,不违背已约定俗成的认知框架。通过服从而不是改变其所在的社会结构,新创企业就能够获得相应的规制、规范和认知合法性。遵从战略是许多新创企业普遍采取的合法性获取方式,因为新创企业缺乏资源、影响力太小,所以它很难对现有的制度结构发起挑战。举例来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版上市的新创企业都必须定期向外界公布其财务状况,虽然很多新创企业并不愿意这么做,但是为了获得规制合法性进而筹集所需的资金,它们还是不得不照此执行。

2 选择环境(Select among Environments)。每一个新创企业所面对的环境都是复杂的,既包括不同的行业,又包括不同的区域。因此,企业可以通过选择对其最为有利的细分环境作为生产经营的制度结构。但是,一旦企业选定了具体的细分环境之后,还需要通过服从这个细分环境中既定的文化次序和制度逻辑来获得合法性。也就是说,与遵从环境战略相比,采用选择环境战略的新创企业虽然仍需要通过遵守和服从既定制度框架的方式获得合法性,但是却多了对所要服从的制度框架选择的主动性。例如,新创企业可以选择它最熟悉的区域从事生产经营。当然,采用选择战略对新创企业自身的能力要求也要高于采用遵从战略的新

创企业。这种能力首先体现在新创企业必须具备先前的相关经验上。如果新创企业的创业者以前并未从事过与现在的业务有关的活动、也没有建立很好的个人声誉,那么对他而言就没有什么“熟悉与不熟悉”、“擅长与不擅长”之分,所有的细分环境都是同等陌生的,“选择”也就无从谈起。

3 控制环境(Manipulate Environments)。对于一些新创企业来说,与其通过被动地遵从环境来获得合法性,还不如通过主动地改变环境来获得合法性。而能够实现这种目的的战略就是控制环境。它要求新创企业通过对其所在的细分环境进行部分改变以取得组织与环境的一致性。Suchnlan指出,“控制包括对建立组织独特性需求的支持基础的抢先性干预”在这种情况下,新创企业再不仅仅是遵循和选择环境,而是要对社会现实作出新的解释。一般而言,采用这种战略的新创企业不多,因为它难以控制,而且难以被人所理解。典型的例子包括企业通过游说和公关使得政府相关部门对规章制度进行修改,通过社会捐赠活动改变公众对企业的看法等等。

4 创造环境(Create Environments)。还有一些新创企业,由于其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商业活动,所面对的外部环境并没有现成的规律可循,因此,它们要想获得合法性必须通过自身的主动性创造建立一套为后来者所接受和遵守的合法性基础。举例来说,当互联网还属于一种新鲜事物的时候,那些互联网公司不得不依靠自身的力量创建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在这种商业模式中,成长速度和市场覆盖面而不是利润率成为投资者衡量公司价值的主要标准和依据。在所有的合法性获取战略中,创造环境是对外部环境改变最大、也是最难控制和最少采用的主动性获取方式。通过创造环境来进行创业的活动也被专门称之为“制度创业”(Institutional Entrepreneurship),Etzioni将制度创业家比喻为“最令人震惊的创新一族”――他们不仅创造了令世人所瞩目的规则、规范、价值观和商业模式,而且还改变了现有的制度结构。

不同的合法性获取战略对企业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同样的,不同行业和组织特征的新创企业对合法性获取战略的选择倾向也是存在差异的。有效的战略选择必须同时考虑新创企业的行业特征和自身的组织特征。我们根据新创企业是处在成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新创企业的创业者是具备先前的相关经验还是不具备先前的相关经验将新创企业划分为四种类型,与每一种类型相匹配的合法性获取战略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对于处在成熟行业、创业者自身不具备先前相关经验的新创企业来说,由于各种既定的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久已存在,并且被行业中其他企业所广泛采纳;新创企业对那些现有的规章制度更适合自己也没有深刻的认识,因此采用这种“随行就市”的遵从战略来获取合法性更为有效。对于处在成熟行业、创业者具备先前相关经验的新创企业来说,虽然各种既定的规章制度和道德标准已经根深蒂固、仅凭单个力量无法改变,但是却可以利用先前的经验寻找和发现那些更有利于自己的细分环境并进入其中采取遵从战略来获取所需的合法性资源。如果这些具备先前相关经验的新创企业所在的是新兴行业的话,那么它可以采取更为主动的控制战略来获取合法性。新兴行业出现时间不长、在位企业也不多,无论是社会公众对该行业的认知和了解还是相关规章制度和规范标准的制订都处于较低的水平,远没有达到难以改变的程度。虽然新创企业不可能将所有的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推倒重来,但是却可以根据先前的经验判断出对自己最为不利的制度和标准,然后通过广告、公关和捐赠等策略积极向社会宣传自己,要求对这些既定的制度作出改变,从而化不利为有利、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受。而对于既没有先前相关经验又是处在新兴行业的新创企业尤其是那些正是由它自己创立了这个新行业的新创企业来说,一方面自身的生产运作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阶段,另一方面构成其组织域的外部环境要素还没有完全确定。因此,就是想要采取前三种合法性获取战略都无法开展,只能依靠自己的创造性活动来建立这个行业的标准和规范,积极向政府和社会公众宣传自己、,推广这些标准和规范,并引导后进入的企业采用这些标准和规范使其制度化,通过主动的创造环境、创造合法性基础的方式来获得合法性资源。

从对合法性资源的获取上来看,处于成熟行业的新创企业所采取的战略较为稳妥、易于控制,因此所面对的风险较小,但是却缺乏主动性;而处于新兴行业的新创企业所采取的战略则充满不确定性、不易控制,因此所面对的风险较大,但是却更为主动。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新创企业采取什么样的获取战略,只要它最终能够获得达到其临界值所需的合法性资源,就可以以此作为显示信号赢得外部资源拥有者的信任,从而接近和动员所需的其他各种资源开展经营运作,实现企业的快速成长。

五、简短的结论

本文探讨了新创企业成长过程中如何采取有效的战略获取组织合法性的问题。我们认为,合法性对新创企业的成长至关重要,因为它是一种有效的资源能够作为显示信号帮助新创企业接近和动员成长所需的其他资源。但是和其他资源一样,合法性资源也不是新创企业天生就有的,必须采取有效的战略行动来获取之。按照其来源组织合法性可分为规制合法性、规范合法性和认知合法性;对新创企业来说,可以运用的合法性获取战略包括遵从环境、选择环境、控制环境和创造环境,但是不同行业特征和组织特征的新创企业对这些战略的偏好并不相同。具体来说,处于成熟行业、不具备先前相关经验的新创企业适宜采取遵从环境战略,处于成熟行业、具备先前相关经验的新创企业适宜采取选择环境战略,处于新兴行业、具备先前相关经验的新创企业适宜采取控制环境战略,而处于新兴行业、不具备先前相关经验的新创企业则适宜采取创造环境战略。只要这些新创企业采取有效的战略获得的合法性资源总量超过临界值时,都能够在企业中发挥作用,实现企业的快速成长。

上一篇:经济现象的复杂性与经济学数量化的认识论局限 下一篇:农村金融服务可获得性:监管问题与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