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赏景、劳动

时间:2022-08-05 01:03:49

乡情、赏景、劳动

“作文难,难作文,一见作文就头疼”是农村小学生流行的一句话,也揭示了农村学生写作的现状。 农村的孩子和城里孩子相比,获得信息的机会相对较少,再加上课外书少,知识面也不及城里孩子丰富,因此孤陋寡闻,腹内空空,囊中无物。由此使得一部分同学一遇作文就畏惧、埋怨甚至诅咒, “最讨厌写作文”。对于如何下笔,脑子里一片空白,理不出头绪,万般无奈,只好咬着笔头,数着格子,艰难“跋涉”,压力很大。久而久之,学生对写作产生了一种严重的恐惧感和焦虑情绪。

在农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引领农村孩子进入作文领域,能写自己感兴趣的事,乐写、善写生活中的事。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农村淳朴的乡土人情与城市生活截然不同;农村孩子生活在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的世外胜景,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比城里孩子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农村孩子有广阔的劳动空间,丰富的劳动实践,正是极好的写作素材。因此,我从“乡情、赏景、劳动”三方面入手,让作文走进学生心田。

一、乡土风情孕育写作激情

作文是需要激情的,它是兴趣、信心、期望等的整合。写作要“为时而著”,这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学会观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获得写作的源泉。 农村浓浓的乡土味是极好的催化剂,能激发孩子们的写作激情。

1.传统节日激创作

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各具特色。但各地风俗不同,形式也不尽相同。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过元宵,舞龙灯是我们当地的风俗。家家户户出门迎龙灯。孩子们跟着舞龙队穿街走巷感受节日的喜庆!当我说:“元宵节,你们过得快乐吗?想不想把这个场景记录下来,并介绍给其他同龄人?让他们也来感受下这份快乐?”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想!”于是我让学生趁热打铁,让其记录下来。学生们的作文不再那么抽象、空洞,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龙灯游走在村里的主要街道上,弯弯曲曲。龙灯闪闪发光,真像一条真龙游走在人间。”“村里人声鼎沸,锣鼓喧天,炊烟袅袅,爆竹声声,构成了一幅和谐新农村画卷。”

2.特色习俗来点缀

农历八月初一是大明市物资交流日。这天,很多外地生意人都会聚集到大明市。这几天的商品物种繁多,涉及到吃、穿、住、用等方面,比起往日冷冷清清的大街,这几日的大街热闹非凡。学生的情绪也异常激动。

不过,当我问他们:“今天的大街与往日有什么不同?”回答最多的是“比以前热闹”,好一点的“大街上人山人海,叫卖声此起彼伏”。我趁机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小贩的叫卖声,或商铺的物品,或买卖双方的对话交流,或赶集者的动作、神态,等等,选择其中一个方面写具体。于是各具特色的语言纷至沓来。如:小贩们那节奏明快的叫卖声“要买快来买!快来!快来买!”“走过路过,瞧一瞧!看一看!”“亏本卖,大甩卖,回家不想带!”不禁吸引人去看一看;赶集者有的正蹲在货摊前,专心致志地挑选货物;有的则很悠闲,随便逛逛,买点吃的,买点喝的,买点玩的,尽兴而为;最快乐的是孩子们,他们跟在大人身边,多为一些小玩意儿,或各种风味小吃吸引。你瞧,有的左手拿着冰糖葫芦,右手捏着麻花糕;有的拿着大大的棉花糖,边走边吃;有的一手抱着洋娃娃,一手指指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

二、自然风光扩充写作素材

自然美是永恒的,又是变幻莫测的,可是孩子们不去观察、不去感悟就发现不了它们的美丽。

1.下水文导航,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一句:“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不会写作文。”为了让学生有写作的兴趣,我经常把自己看到的美景用笔记录下来。黄泽江的沙滩、白鹭,藕岸村的桔园,白杨村的樱桃园,都是我记录的内容。记录下来后,我就读给学生听。 我以童心看待世界,记录的又是他们熟悉的风景,他们虽亲眼见过却没有仔细观察过。我的写作接近了学生的心灵,帮助他们克服了畏难情绪。他们惊喜地发现属于他们的河流、果园、村庄原来是那么美好,他们领悟到了身在美丽大自然的幸福,许多孩子都觉着“我也需要把它们写下来”。我告诉它们每种树、每株花、每种景象都有各自不同的精彩,但只属于那些真正喜欢和关注它们的人。在好奇心和好胜心的驱使下,孩子们习作的积极性提高了,我写过的地方和景物,他们也跃跃欲试。

2.从生活环境入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要会写作,必须会观察。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学校周围是一大片的桂花林,每年秋季,一阵阵花香沁入心脾。原先我让学生介绍桂花,学生只会说“好香啊!”。我就鼓动学生仔细看看,看它的花型,闻它的香味,甚至尝尝它的味道。观察之后,学生说:“满树金黄细小的花儿,点缀着红叶娇艳的季节。更有那浓郁的芳香。”“一簇簇的桂花,有的淡黄,有的金黄,尽情散发着香味。”“桂花的颜色五彩缤纷,菊黄的叫丹桂,淡黄的叫金桂,白的叫银桂。”“我拾起掉在地上的几朵桂花,放在手心里,细细观察它,那桂花有六、七片花瓣,好看极了。然后我吹一口气,桂花就在蓝天上飞舞,把香味带给远方。”

3.唤醒观察情感,以情激情

在观察自然现象后,很多学生还学会了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比如观察了自由飞翔的蝴蝶,悦悦这样写道:“谢谢你。谢谢你让我懂得了一个真理,一个生命的真谛:有活力的,有自由的,才是最美的。所以,美丽与自由是共存的,它们是永远在一起,各自缺一不可。” 小婷在描写了春雨后这样抒情:“啊,雨儿,你带给人间一片欢乐,人们感激你——春天辛勤的使者。”小君在赏梅后说:“ 腊梅不和百花争艳,只在风雪中锻炼自己。它的品格是多么高尚啊!我们要学习它的在逆境里顽强生活,不怕挫折,在困难中努力锻炼,茁壮成长的高尚品质。”

三、劳动丰富写作空间

马卡连柯曾说过:“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农村孩子和乡村、田野、树林在一起,有广阔的劳动空间,从中收获愉悦的劳动乐趣。利用这一优势,我们可以让学生写作空间更大,内容更精彩,形式更新颖。

1.在季节性劳动中收获写作

根据农村不同季节的特点,让学生参加劳动,增加生活体验,也为学生创造观察的条件。春天,组织开展“春在田野”班队活动,让学生去采茶,挖笋,种树。学生在劳动中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体会土地的厚重,真真切切感受到春的气息,追随春的脚步,领略自然之美。夏天,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摘桃子、葡萄。秋天,让学生摘橘子,打板栗,割稻谷。在活动中学生的感官被调动,情感得到升华,品格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创造欲被诱发。此时再让学生进行写作, 使作文不再是一种颈部以上的活动,学生的头脑手脚真正得到了解放,共同参与到学习之中,成了真正的主人。

2.在自主性“劳动”中创造写作

“情动而辞发”,大凡写作,都是为了抒发感情。农村孩子的课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到田野里割野菜,到沟渠里、大河里游泳,摸螺丝。到树林里打麻雀,到池塘里钓鱼。大明市有一条大河,这里的孩子每年夏天都去游泳。于是,我就让学生说说怎么学会游泳的。孩子们畅所欲言。当我说“我还不会游泳,请你们教教我,告诉我游泳的要领”,孩子们的积极性就更高了,一个个争着当小老师。我趁机让他们把游泳的要领写下来。孩子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无事可写了。

因此,我注重引导学生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提炼生活,并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心发现,真实感受,真情体验,写出原汁原味的农村生活。

作文教学之路是漫长而曲折的,教师可以结合本地的乡土风情,利用学校的地理优势,引导学生在观察自然之美、体验劳动生活中,丰富积累,这样农村的孩子也能扬起思维的风帆,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生活中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作者单位:浙江省新昌县羽林街道三联小学)

上一篇:因为放手,见证了奇迹 下一篇:公主彻底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