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学科化服务的思考

时间:2022-08-05 12:08:14

关于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学科化服务的思考

摘要:如今高职院校图书馆新的服务模式就是学科化服务,它是高职院校图书馆新的发展方向。探讨了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学科化服务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图书馆 学科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6-168-02

如今高职院校图书馆新的服务模式就是学科化服务,它是高职院校图书馆新的发展方向。所谓的学科化服务,也就是“一种基于馆藏物理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以用户需求目标驱动的,面向知识内容的,融入用户决策过程并帮助用户找到或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增值服务。”。它将读者设立为服务的中心,建立图书馆工作与学生、教师、科研人员的直接联系,是一种个性化、学科化、知识文献化的图书馆服务。本文探讨了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学科化服务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1 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学科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数字图书馆和网络的普及,很多高职院校都开展了学科化的服务,效果显著。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现总结为以下几点:

1.1 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宣传力度不够

学生和教师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是高职院校开展学科化服务的原动力。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多读者特别是刚进校的大一新生往往不知道怎么在图书馆中查找到需要的书籍,对于图书馆中的文献检索工具也了解甚微,不知道怎么利用图书馆的网络资源库,甚至有的学生对于图书馆还处于初高中的认识,以为图书馆只是一个自习看书的地方。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图书馆的工作重点仅仅放在了流通上面,宣传的力度不够。当然图书馆的内部信息化建设很重要,但是对外的宣传也同样重要。如果读者对于图书馆的多项服务功能都不了解,那么又怎么谈其服务的效果呢?

1.2 信息资源缺乏保障

充足的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开展学科化服务的基本条件,但是如今很多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到位,具体表现为:

1.2.1 图书馆的馆藏结构不合理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图书馆仍然是以纸质文献为主要馆藏,电子资源的馆藏只是作为一种辅助的资源。据有关数据得知,高职院校图书馆80%的经费都是用于购置纸质文献资料,用于购置电子文献资源的经费仅仅占有20%。纸质文献资料在量、查找速度、查全率、准确率等方面都很难与电子文献资源相比,而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中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信息的及时推送,因此如果仅仅将资源购置的中心放在纸质文献资料方面,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科化服务的要求的。

1.2.2 专业化的信息资源不足

如今很多高职院校都拥有自己的教学科研的重点专业,但是图书馆的建设却一味的追求大而全,没有根据自己院校的教学科研重点专业来建设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专业化程度低、缺乏自身院校独有的专业特色资源,对院校间的数据库资源传递的开发不够,专业网络导航库和专业特色的数据库也不能有效地建立起来,这些都会影响到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效果。

1.3 图书馆的馆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学科馆员

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是一种直接面向读者的专业化服务,有特别是高职院校中的图书馆,是面向的是高素质读者,因此一定要配各有一定专业水平的高素质图书馆馆员。例如国家图书馆就要求馆员必须具备大学本科的专业背景和硕士程度的图书情报专业背景。然而,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的文化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具有专业化背景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图书馆自身的体制陈旧,馆员缺乏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人才引进和流动机制也没有形成制度化,造成高职院校图书馆留不住高素质人才的现象。虽然近几年来,很多高职院校的图书馆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也通过种种政策措施引进了一些高素质人才,但是人才引进的速度往往小于人才外流的速度。如今除了国内几所著名大学的图书馆馆员素质较高之外,大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人才现状和学科化服务中所要求的学科馆员的素质相差很大,这样无形中制约了图书馆学科化建设的进度。

1.4 图书馆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一套合理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组织机构是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重要保证,它需要图书馆和学院各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在管理上,为了取得更有效的学科化服务的效果,必须要调动全馆各部门、学院有关部门的合作。如采编部为学科馆员推荐最新的资源信息;参考咨询部为学科官员提供培训机会,提供资料和研究指南;信息网络工程部为学校师生提供更好的网络信息资源的途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现今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都是实行目标管理的模式,图书馆没有相对独立的人事任免权,没有办法自主按照需要引进人才,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也正是这样,导致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制度形同虚设。

1.5 缺乏有效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机制

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基础就是文献资源,因此要想开展有效的学科化服务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文献资源及现代化的网络设备问题。否则一切都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配置文献资源方面,仅仅以一个高职院校的能力是不够,还应该形成院校间、国际院校间、图书馆与出版社间、图书馆与作家间的联合。

2 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有效的学科化服务的对策

2.1 加大图书馆服务的宣传力度

首先在学生中开展专题讲座,帮助学生重新认识了解图书馆,改善他们信息获取的观念。其次加大对馆藏资源、网络资源、信息获取方式、信息检索及管理工具的宣传力度。针对院校自身的专业特色,在每轮的图书期刊资源的采编中,大量征求学生、教师、科研人员的建议和一件,确保图书资源的采编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图书资源到馆之后,不仅要在图书馆的网页上及时公布,还将信息发到每个院系的公共邮箱中。这样可以保证资源的最大认知度。另一方面,图书馆也可以鼓励学生,推荐优秀的书籍和期刊资源。

其次,开设文献代查的服务,由于网络设备的限制,有部分文献是很难被文献搜索工具搜索出来的,图书馆的馆员可以不断学习、摸索文献查找的新方法,积极主动地向学生提供文献代查的服务。

2.2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图书馆馆员队伍

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对于图书馆官员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强调帮助读者解决问题,更是一种基于图书馆内容的垂直的专业化服务,融参考咨询和参与研究的能力于一体的动态的、连续的服务。所以,高职院校图书馆要想搞好学科化服务就必须要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的专业化图书馆官员,这样学科化服务的质量才有保障。如今,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这样一支服务队伍。可以通过引进人才、选拔优秀馆员进修学习、聘请离退休教师等途径,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图书馆馆员队伍。

2.3 开通馆藏评价渠道

所谓的馆藏评价指的是对文献采集和入藏情况、馆藏满足读者需求情况以及馆藏物理状态等进行全面的衡量和测定,

综合做出的评价,它是专业图书馆的重要评价指标。通过馆藏评价可以了解馆藏是否符合建馆的宗旨?能否满足读者的需求?有哪些特点和不足之处等。我们可以进行调查,为学生、教师及科研人员开通一条馆藏评价的有效渠道,从而通过对馆藏建设的成果、工作效益、系统运行状态和能力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衡量,认识和分析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可为改进光藏建设方针进而文献选择原则、文献采购经费预算及分配提供依据,它有助于文献采集、馆藏清点、藏书提出、文献保管等各种工作的开展,是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内容。

如以下是2008年和2009年全文数据的使用情况统计表,从表中我们可以得知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这三个数据库的使用率最高,与学校的读者需求较吻合,其中中国期刊网在2009年全年的全文下载篇数远远超过其他数据库,说明中国期刊网是我校师生利用率最高的资源信息库。

2.4 加强各个高职院校间的馆际、学科机构协作

首先,我们都知道每个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优势学科一般都不一样,所以,加强各个高职院校间的馆际协作分厂有必要。而且馆际间的写作不仅仅是地区间的,也可以深入扩大到国家间的,如每个学院都会有自己的国内外联合办学的兄弟院校,如果是地区性的协作,哪个学校为学科信息资源建设的承建单位,哪个是协助建设单位,明确好各个学校的任务和责任,定期检查任务完成的质量,这样才能将学校间的馆际协作工作落实到实处。

其次是图书馆与学校中其他学科机构间的协作。图书馆在文献资源采编和建设方面最缺乏的就是与读者的协调沟通,对于自己的读者群没有全面的了解。为了更好地做好学科化服务,一方面图书馆应该与学校相关部门人员(学科带头人、科研骨干)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到读者的最新需求,另一方面还要与学校中的研究所、科研处等相关学科机构保持良好的文献资源建设协作关系,使得图书馆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贴合读者的需求。

2.5 确保读者的隐私得到保护

为了使的学科化服务的效果达到最好的效果,一般读者都要提供很详细的个人信息,如通讯资料、电子邮箱、需求信息情报、科研方向等等。而且学科化服务还要对读者的信息进行基本的分析了解,所以会涉及到读者的个人隐私问题。而个人隐私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在日常的工作中,图书馆要注意提高馆员的素质、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出健全的读者隐私保护策略。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系统性的工作。学校要以自身的办学特色、学科优势、研究方向入手,确定图书馆资源建设工作的先后,确保重点突出,全面建设的学科化服务工作。

上一篇:移动话务行为分析系统在移动业务管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雷电定位系统在贵州电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