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所门诊部护士预防锐器伤的实践与体会

时间:2022-08-04 11:48:52

监所门诊部护士预防锐器伤的实践与体会

随着监所医疗卫生工作社会化的推进,同时为保障在押人员的生命健康权利,最大限度减少在押人员因病死亡事件的发生,在市委,市政府,市公安局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我市成立了监所门诊部,卫生局派我院作为协作医院,负责入所人员的健康体检和在押人员的日常巡诊及危急病处置工作。由于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各种获得性传染性疾病的概率远远大于综合性医院),有效地预防锐器伤是护理人员自我防护的重要途径。我监所门诊部通过实施职业安全教育,制定有效的预防管理策略等一系列规范化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实施方法

1.1提高认识,育培训 有研究表明,锐器伤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主要的职业因素,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通过锐器伤接触传播,其中被污染针头刺伤后导致感染HIV 概率为0.3%, HBV概率为6~30% ,HCV 概率为1.8%,锐器伤已成为全球医疗界一个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1】。因此监所门诊部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医疗锐器伤的危害。而职业安全教育是公认的减少职业暴露的重要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锐器伤。医院通过举办“职业防护”“预防针刺伤”“院感知识”“艾滋病防护知识”等专题知识讲座,情景模拟训练,现场操作示范(包括,安全注射,静脉采血的操作,手术刀片及缝针使用后的处理,输液后拔针的流程及如何进行医疗废物的处理等),分阶段,持续性地进行系统的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培训【2】,通过不断的反复,重复的强化,使门诊部护理人员深刻领会培训的内容,并使其防护态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提高护理人员对于预防锐器伤的重要性的认识,推广和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和职业防护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规范防护措施,使护理人员自觉采取标准的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导【3】。

1.2制度上墙,安全管理 把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制作成模板统一上墙(其中制度的内容要精而全,重点内容的颜色和比例要突出重点,起到醒目的作用)挂在各个治疗场所墙上。通过制度上墙这种形式,时刻提醒我们的护理人员遵守制度,并认真执行。并且通过不定期的现场监督管理,应用PDCA循环进行持续改进锐器伤发生的流程。在制度上墙的同时,也要让我们的护理人员明白“制度上墙还要上心”。只有对这些防护知识烂熟于心,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增强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性,真正地让我们的护理人员受益。

1.3规范流程,安全操作 规范操作行为是降低锐器伤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做各项操作都应集中注意力,合理使用锐器,遵循操作流程并严格执行操作流程。缝合过程中,抽血拔出针头时,静脉留置针穿刺拔出导芯时,静脉注射拔除针头护帽时都是预防锐器伤的重点环节。在严格执行安全注射原则的同时尽量使用安全针具,如安全型留置针,自动销毁式注射器,真空采血系统等,另外在加药的过程中,特别是锯玻璃瓶和用手掰开的环节,一定要按要求用纱布包裹,禁止用手直接掰开;抽血检验时及接触患者血液及体液时都应手套【4】,特别是护理人员手上有伤时必须戴2副手套,减少皮肤的接触。送检标本时也应戴手套。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通过熟练掌握各种技术操作,规范操作行为,可有效降低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率。

1.4锐器使用后正确处理 加强医疗锐器正确处理的教育,这也是通过对锐器伤重点环节进行规范管理。对使用过的锐器做安全处理,严禁将针头回插入针头套内,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缝针,剪刀,刀片等锐器,采用辅助工具分离针头,刀片,对使用过的锐器应尽快投入专用防刺伤的锐器盒,容器盒外表有醒目标志。通过规范化处理使用后的锐器,有效地避免锐器的伤害。

1.5人性化管理 通过专题知识讲座,让门诊部护理人员知晓锐器伤是最常见的职业暴露,微量血传播是护理人员感染乙肝病毒的重要途径,纠正她们的侥幸心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主动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同时医院定期为门诊部护理人员进行体检,通过体检,对无抗体的护理人员提供免费的乙肝疫苗接种,有效地预防HBV易感者感染HBV,降低乙肝发病率。

2 体会

随着监所医疗社会化工作的稳步推进,监所医务人员不仅承担着犯罪嫌疑人和行政拘留人员的入所健康体检,还要负责在押人员的疾病防治工作。所面对的群体是特殊群体,既有刑事案件在押人员,也有行政拘留人员。门诊护理人员是各项治疗操作工作的具体落实者,与锐器接触的频率最高,而锐器伤是职业暴露的重要途径。我们通过统一的培训教育,使护理人员预防锐器伤的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摒弃了侥幸心理,同时通过掌握锐器伤流行病学知识,提高了预防锐器伤的经验,消除了心中的顾虑。护理人员在规范操作的同时积极主动采取防护措施,工作热情也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董建.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防护新进展[J].当代护士,2012(6):8-10.

[2]李黎,余咏梅.提高护士职业防护意识降低护士职业危害 [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4):88-89.

[3]毕银花.一例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狂犬病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2B):52.

[4]郑晓澜,陈园,付美娇.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A):67-68.

上一篇:CEA不同表达水平联合CA199检验对大肠癌诊断中... 下一篇:持续质量改进在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