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斜为直用勾股

时间:2022-08-04 10:38:37

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有的定理.它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几何中最重要的计算依据之一.尤其是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原有的计算公式及定理少了许多,所以不少问题都要靠勾股定理来解决.对于斜三角形,我们不能直接用它来解决问题,这时就需化斜为直,具体说就是用作高来构造直角三角形.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复习中尤其要重视.下面举例加以讲解.

例1 等腰ABC中,AB = AC = 10,BC = 12,求AC边上的高.

分析:等腰三角形最重要的性质是“三线合一”,所以我们可以作底边上的高,求出三角形的面积,再用面积公式求AC边上的高.也可以直接作AC边上的高,利用方程求解.

解法1:过A作ADBC,垂足为D.如图1.

由AB = AC和ADBC知,点D是BC的中点,所以BD = CD = 6.

在RtABD中,

AD === 8.

设AC边上的高为h,则

SABC=BC・AD=AC・h.

代入数据可求得h = 9.6,即为所求.

解法2:过点B作BDAC,垂足为D.如图2.

设CD = x ,则AD = 10 - x.

在RtABD中,BD2 = AB2 - AD2.

同理,BD2 = BC2 - CD2.

从而得到方程102 - (10 - x)2 = 122 - x2.

解得x = 7.2.

所以BD = = 9.6,即为所求.

点评:解法1,间接求高,巧妙地利用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面积公式,运算简单;解法2,直接作高,但由于高不能直接求得,我们可用列方程的方法,先求CD,再用勾股定理求高,思路简单,但运算较复杂.这两种方法在解题中均经常使用,应给予重视.

例2 ABC中,AB = 10,AC = 8,∠A = 60°,求边BC的长.

分析: 由于∠A = 60°,AB = 10,我们可考虑作AC边上的高BD,求出AD、BD,再求出CD,最后利用勾股定理求BC.

解:如图3,过点B作BDAC,垂足为D.

在RtABD中,∠ADB = 90°,∠A = 60°,

∠ABD = 30°.

AD =AB = 5,CD = 3.

在RtABD中,BD2 = AB2 - AD2 = 102 - 52= 75.

同理,BC2 = BD2 + CD2.

BC2 = 75 + 9 = 84.

BC = = 2 .

点评:若三角形中有60°、30°或45°的角,但无直角,我们通常都是作高,把这些角放到直角三角形中去.这样可以利用有关的特殊性质(如等腰、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等)去解决问题.

例3 如图4,ABC中,∠B = 2∠C.求证:AC2 - AB2 = AB・BC.

分析: 显然,我们要构造直角三角形,才能得出求证式左边的形式.由此我们可以作BC边上的高AD,关键是∠B = 2∠C这个条件怎样利用.联想到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我们可在DC上截取DP = BD,这样可以利用∠B = 2∠C,证得AP = CP.

证明:如图5,过A作ADBC,垂足为D.在DC上截取DP = BD,连接AP.

∠ADB = ∠ADC = 90°, AB = AP.

∠B = ∠APB = 2∠C.

∠APB = ∠PAC + ∠C,

∠C = ∠PAC.

AP = CP.

在RtACD中,

AC2 = CD2 + AD2. ①

同理,AB2 = BD2 + AD2.②

① - ②得AC2 - AB2 = CD2 - BD2.

而CD2 - BD2 = (CD - BD)(CD + BD) = (CD - BD)・BC = (CP + DP - BD)・BC = CP・BC,

AC2 - AB2 = CP・BC.

CP = AP = AB,

AC2 - AB2 = AB・BC.

点评:本题实质上是利用高线构造了一对成轴对称的三角形,而这种作辅助线的方法(作AD、AP),也是解“α = 2 β”型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关键是边的等量代换.应用代数方法化平方差为乘积式,也是本题的一大亮点.

总之,把斜三角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再运用勾股定理,是斜三角形问题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解题思路.L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勾股定理错解剖析 下一篇:勾股定理学习指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