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论视觉的管理定义探析

时间:2022-08-04 10:18:19

系统论视觉的管理定义探析

摘 要:管理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使人们一直努力探寻着管理的内涵。系统论视觉的管理定义从系统思想出发,深刻地提示了管理的内涵,拓展了管理的外延,对我们加深对管理的认识和提高管理实践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管理;定义;系统论视觉

中图分类号:F069.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7-0173-02

一、各种管理定义的评析

管理,顾名思义,有“管人”、“理事”的意思。近一百多年来,管理学者们对管理的定义做了大量的研究,并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提出了大量关于管理的定义。

泰勒认为,管理是一门怎样建立目标,然后用最好的方法经过他人的努力来达到目标的艺术。

法约尔指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指挥,协调。这个定义只强调了管理的作业过程和主要职能,缺陷是显而易见的,而且还忽视了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创新。

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这个定义从管理的核心环节出发,着重说明了决策在管理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尽管在当代社会中,决策在整个管理中的确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简单地用决策来说明管理仍然有失偏颇。

孔茨和韦里克认为(1998),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1]。这个定义应该理解为领导的含义,它强调领导的职责是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使下属和员工能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中愉快和高效地工作,从而顺利地完成管理目标。

杨文仕认为(1994),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2]。这个定义比较全面地包括了管理的内涵,但缺乏对管理环境的足够重视。

张康之和李传军认为(2005),管理是指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3]。这个定义与上一个定义基本相似。

戴淑芬认为(2000),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4]。这个定义的优点在于强调了管理环境的重要性和管理对环境的适应性,缺点是缺乏对管理主体的重视。

周三多认为(1999),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5]。这个定义主要强调了组织管理中目标和人的因素的重要性,并认为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以上各种管理定义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管理的内涵,但从系统论的视觉看,这些管理定义还不够完善。下面,我们尝试从系统论的视觉探索管理的定义。

二、系统论视觉的管理定义分析

1.系统论的思想观点

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并与其环境发生关系的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的这个定义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有生命力的整体,系统的要素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系统总是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的,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环境制约着系统的生存和发展,而系统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环境的特性,系统的要素与要素之间的联系使系统总是呈现出一定的结构,系统的结构形式决定了系统的功能性,而系统的功能则体现着系统的目的性[6]。

2.系统论视觉的管理定义

从系统论的视觉出发,以组织管理为例,我们可以给出如下的管理定义:所谓管理就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有关人员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手段对组织所拥有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进行配置和协调,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和活动。

这个定义说明了系统论视觉的管理有五个要素,即管理环境、管理目标、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和管理手段。管理定义的系统图示见下图。

对于上述系统论视觉的管理定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阐述。

第一,任何管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管理环境既是管理活动的生存土壤,又是其约束条件。重视管理环境研究既可以给组织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又可以避开致命的威胁;而忽视管理环境则可能给组织发展带来障碍,甚至是灾难性后果。在众多的管理学派中,权变学派的理论观点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的支持和认同,就是因为它十分强调管理环境对管理活动的重要性。

第二,任何管理都是有目标的,管理活动是为实现特定管理目标服务的,建立结构合理、切实可行而行之有效的目标体系是管理的重要职责和活动。管理的任务就是通过最佳的协作方式和最优的组织结构,以最少的付出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当今管理理论界和实践界都十分重视的目标管理,就是把管理的目标作为所有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第三,任何管理活动都有管理主体,所谓管理主体即管理者,也就是上述定义中的“有关人员”,因为在给管理下定义,所以没有使用“管理者”一词,而用了“有关人员”是管理活动的施动者。管理界有句名言 “成也管理,败也管理”。这说明管理者管理的好坏往往直接关系着组织和事业的兴衰成败,而决定管理者管理好坏的是管理者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所以,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说,“如果一个企业运转不动了,我们当然是去找一个新的总经理,而不是另雇一批工人”。[LL]

第四,任何管理活动离不开管理资源的支持,管理资源,即管理客体。管理活动的开展需要各种资源,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和时间是任何现代管理活动都必不可少的五大资源。但是,问题在于一般说来,这些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管理活动对资源配置的重要性。说到底,管理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尽可能以更少的资源投入去获得更大的产出回报,或者说使各种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更好地完成管理的目标。

第五,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的作用就是管理手段,这里的“管理手段”是管理方式方法、管理机制制度和管理职能等的总称。从总体上讲,任何管理需要一定的手段来实施。管理手段是管理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的一种作用形式。管理活动最终要落实到行政、法律、经济和教育等一系列的管理方法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一系列的管理职能上。无论对什么类型的组织而言,盈利性组织(如企业)也好,非营利性组织(如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也罢,管理职能都是管理主体开展管理工作的手段和方法,都是每个管理者要做的具体事情。

第六,管理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活动。从时间的维度看,任何管理都表现为由一定的管理作业环节前后衔接而成的有机过程体系。从空间的维度看,任何管理也是由一系列的管理活动组成的有机整体。

三、系统论视觉管理定义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与前述各种管理定义相比,系统论视觉的管理定义从系统思想出发,深刻揭示了管理的内涵,拓展了管理的外延,对我们加深对管理的认识和提高管理实践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该定义可以引发我们对管理内涵的系统思考,从而使我们更加深刻而全面的认识管理的本质。组成管理的各个要素都可以视作子系统,它们又可以继续划分为若干模块。其次,该定义使我们在管理实践活动中更加注意管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从而加强协调活动,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益。管理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之间是有相互作用和联系的。管理要达到“1+1>2”的系统整体涌现性,就必须协调和优化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手段和管理目标之间的关系。最后,该定义强调了环境对于管理系统的重要性,从而使我们更加重视管理环境对管理活动的影响,增强管理活动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2.

[2]杨文士,张雁.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4.

[3]张康之,齐明山.一般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

[4]戴淑芬.管理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

[5]周三多,等.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10-11.

[6]李宝山.管理系统工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9-14.

上一篇:刘家峡旅游业的问题与改进 下一篇:非政府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