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时间:2022-08-04 09:17:09

关键词 留置导尿 尿路感染 预防措施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291

导尿并留置尿管是临床上抢救危重患者、某些大手术后、排尿困难患者常用的一种操作技术,而长期留置尿管后引发的尿路感染却是一种常见的院内感染,居医院感染的前3位。有资料显示,医院获得性感染40%为尿路感染,70%以上尿路感染与尿管有关[1]。因此留置导尿中如何预防和控制感染成了临床工作中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本文查找留置导尿中引起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提示医护人员应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适应证,缩短留置尿管时间,加强无菌观念,加强对留置导尿后的护理,可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现将留置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尿路感染相关因素

留置时间过长:大量研究表明,尿路感染与留置尿管的时间呈正相关。留置尿管患者菌尿发生率按每天5%递增,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几乎100%发生菌尿,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2]。

机械性损伤:导尿管在插入过程中损伤尿道黏膜,尤其是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强行插入极易引起黏膜损伤。而导尿管插入长度不够,气囊段未完全进入膀胱,注液后压迫尿道,亦可致尿道黏膜损伤。导尿管本身作为异物也可导致尿道黏膜及膀胱黏膜产生刺激性炎症。

操作者无菌观念差:操作前未按要求执行六步洗手法,外阴消毒不彻底,动作粗暴;操作中未严格区分无菌区和清洁区,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等极易将细菌带入尿道内,引发感染。

破坏引流系统的密闭性:频繁更换集尿袋,疑似导尿管阻塞时,用注射器疏通,进行不必要的膀胱冲洗等,这些操作破坏了泌尿系统的密闭性,增加了细菌入侵的机会。

健康宣教不到位:对于留置导尿的患者,护理人员未能进行有效的健康宣教,患者及家属不能正确掌握留置导尿的日常护理和注意事项。同时对医务人员预防尿路感染的在职教育也欠缺,导致了尿路感染的增加。

预防措施

严格掌握适应证,缩短留置时间: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分析,选择是否需要留置尿管,能不留置的尽量不要留置,不能用留置导尿解决尿失禁和记出入量问题,对尿失禁者,女性可用尿不湿,男性可用接尿器或保鲜袋接尿。对已留置导尿的患者,注意训练自主排尿功能,定期开管。同时,每天对留置导尿患者进行评估,尽早拔除尿管。研究证明,尿路感染与留置时间呈正相关,因此,尽早拔除尿管是防止泌尿系统感染的关键[3]。

导尿管的选择:导尿前应对患者进行评估,首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导尿管的型号,一般情况下成年男性选择12~14号,成年女性选择16~18号,目的是减少尿管对尿道黏膜的刺激和损伤。其次是尿管材质的选择,应选用质地柔软、对黏膜刺激性小的硅胶尿管。有研究证明,橡胶导尿管发生尿道炎者22%,而硅胶管仅为2%[4]。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泌尿系是一个无菌的环境,操作前洗手(六步洗手法),按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导尿前彻底清洁患者会,认真消毒尿道口。操作过程中始终保持一个无菌区域,不慎污染时及时更换,拔出的导尿管切忌重新插入,以免污染。插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男性尿道狭窄难以插入时,用10ml一次性注射器去掉针头,抽取少量灭菌石蜡油从尿道口注入,减轻插入时的摩擦,尽可能缩短操作时间,避免反复多次插入,减少污染机会。在引流过程中若发生脱落及渗尿,应采取无菌操作处置,更换已脱落的导管。

留置尿管的护理:保持会清洁,每天用1%新洁尔灭或2%醋酸洗必泰及碘伏等消毒外阴,导尿管与尿道连接处用消毒液擦拭,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从尿道处上行感染[4]。妥善固定好引流管,防止其扭曲、堵塞及滑脱,疑似导尿管阻塞应更换导管,不得冲洗。同时避免不必要的膀胱冲洗,不要轻易分离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头及频繁采集尿标本,尽量保持其密闭性,以减少细菌污染。导尿管每两周更换1次,集尿袋每周更换2次,集尿袋及引流管位置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尿液逆流。采用间歇性引流夹管方法,加强膀胱功能锻炼。

加强健康教育:尿路感染的治疗成功,不仅依靠抗菌药物,更应注意纠正可能存在的易感因素,并鼓励患者采取一些自助的预防措施,这在经常发生的患者尤为重要[6]。医护人员应教会留置导尿者注意个人卫生,每天大便后及时清洗会阴,保持会清洁。摄入营养丰富的食物,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少吃油腻及刺激性强的食物。同时多饮水,每日饮水量要达2000ml以上,增加尿量,以达到泌尿道自净的目的,保持泌尿道清洁。

医护人员的在职教育:医院感染管理科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进行相关感染率的监测,定期将监测结果反馈给病房。举办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在职培训,使得每个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认真执行留置导尿管相关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有资料表明,此措施执行后导尿管相关感染率由32‰下降至17.4‰。

总之,留置导尿是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因素,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必要的情况下,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尽量缩短留置导尿的时间,维持系统的密闭性,加强护理,加强健康宣教,建立住院患者留置导尿管相关感染率监测,并定期将资料反馈给病房,有助于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黄青敏.留置气囊导尿管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4):541.

2 吕建萍,方玟,李小林,等.留置导尿过程中集尿袋更换时间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4):975-976.

3 纪莲莲.导尿及留置尿管的护理[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2):187.

4 周宏珍,尹凤华.留置导尿中尿路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探讨(附152例报告)[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3,23(5):510-511.

5 黄美坤.女性尿路感染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5):196.

上一篇: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 下一篇:美沙酮维持治疗中对不同心理患者采取的心理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