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化中植物景观的设计方法分析

时间:2022-08-04 07:36:54

城市绿化中植物景观的设计方法分析

摘要:城市绿化中的植物景观是绿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景观因植物的自然特性而带来的魅力是其他景观所不能替代的。在植物景观的设计中应当将自然的规律和审美需求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多种设计方法来体现植物景观的审美价值和实用性。

关键词:城市绿化;植物景观;植物景观设计

一、城市绿化中植物景观的设计原则

(一)设计应讲求科学性

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对园林中植物景观的设计和营造,而且我国的审美标准要求植物景观要实现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即有人为干预而形式的景观意境也突出与自然相得益彰的追求。从现代的植物景观设计发展来看,很多的植物都已经实现了人工栽培,并且可以实现多种组合形式,这就要求植物景观的设计要依循科学的原则,保证植物和植物群落的科学搭配,让植物在适合本身生理、生态的环境中展现出最佳的艺术效果。其原则多是以乡土植物为主导,配合外来植物加以点缀,并需要根据植物的节律变化来科学营造景观的动与静。

(二)植物景观的实用性

植物景观的设计还应当具有一定的实际功能,做到美化和使用相结合,这样才能体现出景观的存在价值,也可以保证景观的作用是长效的。因此,在实际的设计中应当首先明确设计的用途,并以此选择合适的植物来营造景观。如:在公园植物景观的设计中应当注重其观赏性和变化性,以此丰富公园景物的层次,让游园的人感受移步易景的快乐。而在道路中央的分隔带上设计植物景观则需要具备调节光线的作用,并且颜色不应过于鲜艳和特殊,以防干扰视线。而在滨水的区域设计植物景观则需要考虑到植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尽量保持整个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则是这类景观设计的重点。

(三)植物景观设计还应当节约空间

随着城市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可用的绿化范围越来越少。这种情况下城市绿化中的植物景观也随着向着精简化方向发展,节约型景观也受到了推崇。例如:某些城市利用人工的框架结构,经花卉摆在上面营造出各种不同的几何形态,以此形成植物景观,这样的景观设计既方便也节约了有限的空间。当前,时代要求城市植物景观设计中必须体现出这种节约的理念,以此实现用地、用水、用资金最少的植物景观营造模式。这有利于改善城市中的绿化死角,也有利于扩大绿化的面积。

(四)植物景观的持续发展原则

首先,植物景观是具备一定的成长过程和变化需求的景观体。从科学的角度考虑植物景观的持续发展性能,因为植物的生长是一个长期变化的过程,这种发展会使得景观发生变化,而遵从持续发展的性原则将可以满足对这种发展的控制,以保证景观的美化效果。

其次,可持续发展还应当着眼于未来,即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可持续的运行模式,当今环保、节能、低碳已经成为了人类发展的主旋律。虽然植物景观设计只是城市绿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其可持续性也是需要人们精心设计才能实现的。因此,在设计中应当重点考虑景观的发展方向和动态适应性能,尽量体现出对环境的保护和维持,力求对环境产生的干扰最小。并且利用景观自身的生长和发展来恢复其周边的自然环境,从而完成景观和生态的统一和互补。

二、城市绿化中植物景观的设计方法

(一)与周围要素建立互补的设计方法

城市绿化中的植物景观设计应当首先考虑到周围环境的美学特质,即应当将地形、功能、环境、周边建筑等影响因素考虑到设计中,以求景观和其他的要素相配合体现出美学效果。其中环境和功能是最为重要的两个要素,采用互补设计方法时应当将周围的环境和景观的功能性体现出来,使得景观与周围的环境向和谐,并且保证其基本的功能性实现,如:前面所提到的道路中间的景观设计,这样的景观设计既需要满足功能性需求,也应当与周围的环境相关联,因此不适宜利用阔叶植物来进行景观构建。另外,城市绿化的特征是其要点缀在建筑群中,因此,植物景观的互补设计在某些环境下还应当考虑到与周围建筑物的协调,如街心广场上的景观设计,可以根据周边建筑的风格来进行设计,或现代、或古典、或动态、或静态。

(二)从空间角度出发的设计方法

这种设计方法的应用可以从植物景观的轮廓线上入手设计。因为植物在景观中除了利用绿化和美化作用外,还具备一定的空间营造作用,即在整个景观中利用植物本身的高度、形状等营造出在高度层次上不同的景观效果。设计时应深入分析绿化地点的环境因素,在利用植物的选择和种植位置来营造整个景观的空间层次,以此改变整个景观的起伏变化,营造出具有丰富立面的植物景观。在具体的设计实施中,将植物景观的立面空间分为三层,即上、中、下,并以一定的高度等级来划分,这样就可以在设计中选择合理的植物种类进行搭配。设计中力求使得三个空间层次中的植物轮廓形成绵延起伏、疏密有致的立体形态,以此丰富景观的空间结构。但是,在设计中除了保证其整体的美观外,还应是景观具备一定的节奏感,即利用一些色彩、高度上的变换来突出整个景观的风格变化,这些节奏可以是急的也可以是缓的。同时,注意这种节奏必须与周边的环境相协调,以保证景观的整体美。

(三)利用植物的变化来完成设计

在植物景观的设计中始终离不开的就是植物的时间性变化,因此可以利用这种规律性的变化来完成景观设计,以营造出随着时间而变化的植物景观,以此丰富植物景观的设计元素。而且,从植物自然生长的角度看,节律是自然的不受人为控制的,但是从园林设计的角度看,这种植物的更新和变化恰恰是可以被巧妙的设计所利用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控制植物的生长和自然特征,并以此为景观设计所用。从实践中看,城市绿化的植物景观设计只有以植物的这一变化规律为依据才能让植物景观具有更加丰富的魅力。

因此,要完成对植物时序性景观的设计,在设计的时候应当从分的了解所选择植物的观赏特性,并结合种类的选择,色调的搭配,甚至是纹理的协调,将植物的枝干、叶、花朵、果实、以及气味等因素统一到景观设计中,综合设计和布置,营造出四季分明、色彩丰富、变化有序的植物景观。

(四)以景观构图为主的设计方法

植物景观有时也需要进行整体构图的规划,即利用不同的颜色和植物营造出具有某种意义的图形、图画等。因此植物景观的设计也可以从这一方面入手进行设计。这种构图为主的设计突出的是植物的色彩和现实意义的作用,因此在设计中应当首先按照“图样”来设计采用的植物和色彩,并注意其季节的变化,保证其在花朵凋谢后也可以体现出原有图形的意义,这才能体现出以构图为依据的景观设计的现实作用。

三、植物景观设计应注重内涵和创新

(一)利用特色植物突出城市内涵

城市的地域性差异使之成就了不同的文化底蕴,也就是具有独特的城市内涵,而具有一方水土特色的植物往往可以成就这种内涵的升华。在建筑中如:华盛顿的林荫大道、纽约的中央公园、上海的外滩等都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同样在植物中也可以将这种地域性标志体现出来,并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独特魅力。如:荷兰的郁金香、日本的樱花、香山的红叶等都是以植物为代表的国家和城市的名片。这些植物应用在绿化景观中就可以充分的体现出城市的文化特征,因此可以将其与景观设计融合在一起。这样既可以让景观看起来更加的亲切也可以突出城市的特征。在设计中应当选择有代表性的本地植物,并配合以适当的景观形式,已达到共同表现城市内涵的作用。

另外,在植物景观的设计中还可以利用形象化突出的市花、市树等进行景观设计。这种方式可以定向的体现出城市品味和精神内涵。同时也可以提高植物景观对当地的适应性。从人文和景观价值上都有着较好的现实意义。

最后,还可以选择一些当地栽培历史悠久的植物参与到景观设计和实现中,因为这样的植物在旅游者来看是有“故事”的,如:扬州的琼花、香港的紫金花等其植物的本身就已经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可以提升整个植物景观的观赏性。

(二)利用园林植物构建景观

一些园林植物有着突出的特征,这种植物本身的姿态或者造型,甚至是独特的生长方式都可以帮助景观实现一种独特的美感。因此可以借助这些植物来配合景观设计。具体有:

1.彩色植物。这种植物主要以彩叶植物为主,这些植物的叶子具有花朵一样的丰富色彩,并且生长期中枝叶繁茂,容易形成大面积的彩色景观效果,同时彩叶植物由于其展示色彩的是茎叶,因此与花朵相比更加的容易管理和养护,因此将其利用在景观设计中是可以起到双重效果的。

2.地被植物。这种植物在城市的绿化中被广泛应用,是植物景观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元素。这种植物在划分空间、边缘处理、间隔带绿化等都可以起到较好的过度作用。而且一些地被植物具有品种多、姿态丰富、变化多样等特征,可以通过延时设计体现出不同的造型、图案等。

3.攀缘植物。这种植物的生长特征是向上行和攀缘性,这样就可以利用较小的面积来达到对较大的立体平面的造景,可以从分的节约空间。同时其攀缘的特性还可以对园林中的建筑物进行绿化,如:墙壁、桥梁、栏杆、铁丝网等,以掩盖这些辅助设施形成的景观的断层。

四、结语

植物景观是城市绿化中最为重要的生态性元素,其融合了审美性和功能性于一体的特征,使植物景观成为了城市绿化中的点睛之笔。综合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植物景观的设计所依循的设计思路就是利用植物本身的特性,通过合理的设计依据选择,从而实现整个景观的审美意义和使用价值。因此,采用何种设计方法都需要将美观性、功能性、持续性作为根本依据,这才能保证植物景观的长久魅力。

上一篇:城市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原则和生态环境探讨 下一篇:旅游型小城镇空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