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金石空间

时间:2022-08-04 07:32:39

魔金石坐落在798艺术区内人流量最大的798东街,但被各色大小商铺所包围的画廊入口却显得异常低调,并很难在第一时间内引起多数人的注意;而与毗邻的亚洲艺术中心等较大的画廊相比,总面积仅为80平米的展厅空间所表现出的“紧迫”感,也并不适合旅行团式的扎堆看展方式。每次去798都会看到有很多游客坐在魔金石门外的石凳上歇脚,却很鲜有人专门走进展厅里去一探究竟,而这种“闹中取静”的独立状态却也符合业界对于魔金石的一贯印象—在日益商业化的艺术区生态环境中,保留着自身对于展览学术品质的坚持。

“魔金石”的名称来源于英文“Magician”,有魔术师、变幻莫测等意思,又含有东方文化中反复锤炼的修为和金石互用等精神。空间创始人曲科杰希望魔金石能够为优秀的艺术家提供一个专业的舞台,让“点石成金”的艺术魔术在有限的物理空间中变化出丰富多样的观念和形式表现,并为喜爱艺术的观众提供一个鉴赏互动的平台。

作为几乎是798里最小的画廊,从到2008年至今,魔金石空间已经做过20多个展览,经过五年的磨砺,魔金石空间也从最初的籍籍无名发展成国内知名的新锐画廊之一了。曲科杰说:“在2005年的时候我就租下了现在的展览空间,从2007年底开始酝酿魔金石空间,2008年4月12日我们的第一个项目‘燃点’开幕,从一开始就计划朝着尊重学术、为艺术家服务、为优秀作品服务的纯理想状态发展,但在开业三个月就遭受了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惨淡经营局面,发展到今天其间的磨难与周折也是不言而喻的。但我一直都很看好未来发展的情景,因为这是一个信息无障碍的时代,也是一个变幻莫测的时代,魔金石也正是一个为未来而存在的艺术空间,现在魔金石空间的客户多是因为真正喜欢作品而进行收藏的,所以目前整体市场的好坏也不会对画廊的经营产生重要的影响了。”

展厅空间的限制一方面为魔金石空间划定了“微型展览”的项目模式,另一方面却也促进了魔金石与艺术家深度合作的可能性。因为相对其他拥有较大展厅面积的画廊而言,要在有限的小空间内完整构建起一个生动的展览,不论对空间还是艺术家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艺术家与空间的沟通性和自身的创造性在此也显得尤为重要。曲科杰说:“小型空间的优势在于可以把一个项目有一个清晰、准确的展现,可以让艺术家更谨慎地梳理自己的思路,舍弃不必要的东西,只留下最核心的部分拿出来展示。在阶段中总结,这就是小空间最不同于大空间的纯粹性特性。”而魔金石所表现出的“纯粹性”,在“致力于梳理和总结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现状的缺口”的理想化目标中,又在不同的展览项目间表现出一种潜在的“相似性”,这也源于初曲科杰最早为魔金石定做的一套以艺术家为先导的游戏规则:1、邀请具有实验精神的艺术家;2、非策展人制度的展览模式;3、展览作品及展览方式由艺术家独立决策;4、将根据艺术家作品的独特方式制作画册。

魔金石实施的大部分展览项目都邀请具有严肃的艺术态度和具备敢于突破创造实验精神的艺术家来参与,每个项目都力求纵向的能引起人们对当下意识形态的思考,或横向的能拓展现有的思维及视觉习惯模式。如不久前在魔金石举办的李然《圣维克多尔山》和比利安娜·思瑞克的《焦虑为艺术家的工具》等个展,从简单的语言模仿逐渐进入到对于被模仿模仿问题的探讨、以文学化的台词重塑录像作品的观看角度与叙事方式等,尽管主题表现截然不同,但展览本身却都指向关于具体文化问题的错位思考,及修正习惯性艺术语言的谨慎态度等,而艺术上的“年轻”状态也是他们共有的特征之一。对此曲科杰也说到:“魔金石空间主要关注年轻艺术家和被艺术市场忽视的重要的青年艺术家,他们大多经济力量比较薄弱,有许多很好的想法但因为没钱实施或市场不好而被搁置,我们为艺术家提供帮助,实施作品并展示给大家,让好的作品呈现出它应有的魅力,让优秀的青年艺术家多一些成功的可能性,给年轻艺术家创造更多的积极的可能性。”

近两年魔金石的表现也确如其名称中所含有的“魔术”之意,已经有不少年轻的艺术家在这里经历了“点石成金”的过程。如潘泓钢、胡有辰入围马爹利艺术英才奖,2011年5月26日高伟刚获得香港国际艺术展(ART HK)“艺术世界之未来”大奖后,又开始与沪申画廊广泛合作等,对此作为艺术家“伯乐”的曲科杰说到:“魔金石现阶段与艺术家的主要合作方式都是项目合作,在项目合作的基础上我们会产生更深入的相互了解,而那些希望和魔金石共同成长的艺术家我们再进一步合作,包括作品和有计划地宣传推广艺术家等。同时我也很高兴看到和魔金石空间合作过的艺术家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与支持,我们会向所有的我们认为优秀的平台包括优秀的画廊推荐我们的艺术家,尽力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展示机会和合作机会。”而在成功挖掘并推出多位年轻艺术家的同时,类似魔金石这样较小的空间也时常面临着被“挖角”的“尴尬”。如何与艺术家维持长久且稳固的合作关系,也成为魔金石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因为合作艺术家的成功和群体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都代表着画廊的实力和声誉。曲科杰认为,维持长久稳固的合作关系并不是靠一纸合约就可以完成的,更要看一个空间为艺术家做了什么,能够做什么?被“挖角”的成功恰恰说明了其他画廊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做的成功,他也给魔金石空间预支了未来五年内走向成熟与成型的时间期限。

在谈到保障艺术家与魔金石之间稳定合作关系的方式时,曲科杰还表示,除了能够认同彼此的艺术理念和精神价值之外,固定的收藏群体和画廊自身合理的运营模式、推广手段等,也是保障画廊与艺术家之间合作关系的重要因素。他说:“我们现在有一个较为稳定的收藏群体,多是国外的基金会、个人和策展人等,国内有些个人和公司,他们都是非常喜欢艺术的人,有的是专业人士。中国的收藏传统是非常悠久和成熟的,当代艺术对于大家还是新鲜事物,但通过画廊展览的不断推进,一些原先的只是对我们空间作品感兴趣的人,也逐渐成为我们固定的收藏者。此外,我们还会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博览会,通过在博览会上亮相让更多的藏家和策展人看到我们,了解我们。例如在今年我们就参加了‘2012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香港国际艺术展’,还携艺术家于伯公‘升起的寂静’项目参加艺术登陆新加坡等。”

最后,在问及魔金石空间所偏重的学术性与实验性是否会与画廊的盈利模式产生矛盾时,曲科杰说:“美国默克制药的缔造者乔治·默克说:‘应永远铭记,我们旨在救人,不在求利。如果记住这一点,我们绝不会没有利润,记得越清楚,利润越大。’这是我在微持博上看到的,药和艺术品有本质的相似性。我认为优秀的,有价值的一定是市场没有问题的。我个人对未来是非常看好的,在中国真正喜欢艺术和消费艺术的藏家正在逐步形成规模性,我相信未来市场一定是会和学术接轨的,真正好的作品是一定会有好的归属。”

上一篇:文学就是掐出来的 下一篇:走向世界和寻找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