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感性假借理性掩面而示

时间:2022-09-26 03:43:21

展览:胡向前:主演/王思顺:空间差

时间:2012年07月01日 - 2012年08月12日地点:长征空间(北京·798)

闷热的中午就着满眼的雾气,走在798略显潮湿的路上,专门跑到长征空间去看两个青年艺术家的展览。踏入门槛的那一刻,两个展厅像两尾黑白色羽翼向两极延伸,我习惯性的首先向左走进黑暗的空间。《胡向前—主演》三个影像行为视频同时播放,让我有点分身乏术。哼哼唧唧的调调瞬时间让我想到了左小祖咒吟诗般的歌唱。像他的名字“向前”一样,仿佛他的作品是超越了既有的理解范围,初看难免显得有些滑稽,但是又有种一定要想去解析的执拗感。

《劳动者之歌I夜》最富有一种不紧不慢的戏剧性,整洁的妆容,彼此的欢畅与对白,认真地互相商量着一件正经事儿一样。这让我想到很多类似于保安、影院检票员、司机等职业的寂寞和孤独。鲜艳的红色制服有一种呆滞的正能量无处发挥。我突然意识到胡向前对于生活难以遮蔽的敏感,有时只是我们一闪念的瞬间,被他夸张放大。作为一个手持显微镜的高手将最为细小的形状勾勒出来,内容丰富。还有那个饶舌无限蹦跶表演,最为印象深刻。在本身应该具有表演性质的现场录像看来,胡向前不是在表演,是在释放每一个人无意识、唯剩自我时的不伪装和歇斯底里的心理活动。当人抛开环境和身边的人时,会有不断感知自我和无我的状态。至于那段唯美的、极具画面感的电影化影像,让我觉得一切美好有时是做作的刻意而为。这是对于美好阴暗的心理状态,但往往也是真实的。这可能也是来自于艺术家在生活中的某次视觉经历,也可能源于累月经年的质疑与困惑。那无比正常、绅士、优雅的画面,缓慢而有序,却怎么也觉得不舒服。感知觉的不通畅和不自在的缘由,被牵制而自发伸出的探寻触角,其实都与现实相关,但需仔细想想,细细体味。

好奇的心带我走进另一个偌大的白色空间,我的潜意识告诉我《王思顺—空间差》将再一次挑战视觉与脑神经。展览有三件雕塑装置和一部录像作品。作为观者的心智如果还沉浸在胡向前略带迷幻的情绪中的话,那么这突如其来的理性强迫便会瞬间使感知系统重启。在这三件雕塑间,迅速的徘徊了一遭后,首先驻足在王思顺影像作品《所有肉体都是有悔恨的》面前,看桥洞底下的小情侣不知原因的纠结,身体的不退让,精神的缠绕,有一种僵硬的空气作祟。这取自于现实的太平常不过的小片段,让生活变得戏剧化。穿过时空的我的手,何时已经触摸到某一天的某一时刻。被抽离的生活片段,被遗忘的情绪死结,随着影像一次次的循环往复、死而复生。

那三件雕塑装置作品我忘记了名字,但是那深邃、光洁如灵魂镜子一般的黑色长方体,却竖在我心里好久。突然觉得,面对这样一件作品,无需解读,站在那里便开始了一种追忆,一种对已知的怀疑与对未知的好感,没有乏解的困惑。在艺术家做出这样一件作品的同时,似乎一个神秘的空间黑洞已悄然诞生,而我就像个孩子,企图用手指轻轻触摸。走到离蓝色细长棍棍一段距离的时候,我发现我错了,我怎么会以为这是一个理性艺术家做的作品呢?光影投射在墙上的叠影重重,地面反射出的另一空间幻影,那些微妙又微弱的存在,不正是一个对生活进行抽象的成功案例么?像所有的真理一样,规整又深刻,却来自于平实的生活与真切的感受。当我看到最后一件作品的时候,诺大的白墙上倒挂着一支花,已经渐趋枯萎,褶皱的花裙暴露了时间的残酷,也记载了时间,佐证着他来过。不得不说那一刻,有种宗教的圣洁感灌遍周身,温暖又熟悉。

胡向前与王思顺同样拥有着特殊的敏锐感知现实的能力,并且巧妙又智慧的以极具个人特色的方式创造出来。胡向前的作品看似有些戏耍,有些佯装的调侃,但沉淀的余味却是极其认真的思考,无厘头的剧情包涵着特殊的视角,使观者初尝精神边缘的甘味。而看王思顺的作品,初始感觉会以为这是个类似于科学家或者物理学家的人物,仿佛不理智、不严肃的思考就不能面对他的作品。当走进去,那些看似冰冷、直楞的几何形体,便挣脱了它们的现实外在体貌,轻敲着被视觉经验束缚已久的灵魂,真的有些不一样。

上一篇:以建筑之心,行艺术之实 下一篇:对材质的迷恋与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