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武当

时间:2022-08-04 03:34:47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生于1586年,卒于1641年(享年56岁),江苏省江阴县人。他出身读书世家,原是江阴县一大富户。至霞客祖父家境中落。霞客自23岁开始游历生涯。

徐霞客十九岁时丧父,之后外侮叠来,人世间的强夺豪取,争争斗斗,接应不暇的琐事纷至沓来,使他更加厌弃尘俗,坚定了问奇于名山大川的志向。经三年为父守丧后,二十二岁的徐霞客初婚。但就于此时,在母亲王孺人的勉励下,徐霞客开始了他的远游生涯。母亲告诫儿子“志在四方,男子事业”,并为霞客制远游冠,以壮其行。公元1607年开始出游,1613年开始写作游记。至1639年前后34年中,在家的时间只有14年。其足迹北至燕晋,南及云贵两广。他不畏艰险不畏的毅力和精神,卓见殊识与细微观察的特长,精炼优美的文笔,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徐霞客经过十多年出游后,又拟定一个远游计划,即经过鄂西北进入陕西,然后入四川。因母亲届八十高龄,不宜远游。他说:“八髻年蓄五岳志,而元岳(即武当山)出五岳上 ,慕尤切”,故拟采取“陆行舟返”方法最为妥当。这样,放弃了原定计划,陆行汝邓之间,去嵩山,又取道西岳华山,又东南去均州,上太和。公元1623年3月11日达今丹江口市大沟乡曹家店住宿,12日抵均州南城住宿,13日至15日游历武当山,15日住草店,之后沿汉水东行,越24日归家,“以太和(即武当山)榔梅为老母寿。”自此,徐霞客夙愿得偿。

徐霞客游武当之路线

自郧县土地岭入均州境,宿丹江口市大沟乡曹家店。曹家店――火龙岭――行头岗――红粉渡――均州城――迎恩宫―草店――遇真宫――玉虚宫――回龙观――太子坡――九渡涧――琼台(下)观――八仙罗公院――十八盘――紫霄宫――南岩南天门――一榔梅祠――虎头岩――斜桥――朝天宫――一、二、三天门――太和宫――金顶――太和宫――金顶――三天门之右小径下峡中――蜡烛峰――蜡烛涧――右行上琼台观――中观――左越蜡烛峰――出朝天宫右――南岩宫――飞升台――返宿南岩宫―北天门(下―――滴水、仙侣二岩――竹笆桥――白云、仙龟岩――攒天岭――五龙宫――凌虚岩――传经台――榔梅台(下山)――草店。后自草店离开武当回归。

徐霞客笔下的均州武当胜境

进入均州境:“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山坞之中,居庐相望,沿流稻畦,高下鳞次,不似山(西)陕(西)间矣。但途中蹊径狭、行人稀,且闻虎暴……”

见沧浪亭景:“汉水西来,涯下苍壁悬空,清流绕面。”

见净乐宫:“当州之中,踞城之半,规制宏整。”

回龙观望金顶:“望岳顶青紫插天,然相去五十里,满山乔木夹道,密布上下,如行绿幕中。”

紫霄宫:“左入溪,即溯九渡涧,自琼台观及八仙罗公院路也。峻登十里,则紫霄宫在焉。紫霄前临禹迹地,背依展旗峰,高台杰殿,高敝特异,入殿瞻谒。”

谒榔梅祠见榔梅树:“前有榔树特大,无寸肤,赤干耸立,纤芽未发。傍多榔梅树,亦高耸,花色深浅如桃杏,蒂垂丝作海棠状……”

走虎头岩至斜桥:“突峰悬岩,屡屡而是,径多循峰隙上。”

走朝天宫至一、二、三天门:“皆石级曲折上跻,两傍以铁柱悬索。”“取径峰坳间,悬级直上,路虽陡峻,而石级既整,栏索钩连,不似华山悬空飞度也。”

所见天柱峰:“山顶众峰皆如履钟峙鼎,离离攒立;天柱中悬,独出众峰之表,四旁崭绝。峰顶平处,纵横止及寻丈。金殿峙其上,中奉元帝及四将,炉案俱具,悉以金为之。”“天宇澄朗,下瞰诸峰,近者鹄峙,远者罗列,诚天真奥区也。”

三天门及蜡烛峰见闻:“此径无级无索,乱峰离立,路穿其间,回觉幽胜。”

琼台上观:“其旁榔梅数株,大皆合抱,花色浮空映山,绚烂岩际。地既幽绝,景复殊异。”

蜡烛峰山坳中:“峰参差廉利,人影中度,兀兀欲动。既度,循岩宛转,连越数重。峰头土石往往随地异色。”

南岩宫:“崇岩嵌空,如悬廊复道,蜿蜒山半,下临无际。是名南岩,亦名紫霄岩,为三十六岩之最。”

飞升岩:“自岩还至殿左,历级坞中,数抱松杉,连阴挺秀,层台孤悬,高峰四眺。”

自南岩北天门下竹笆桥:“飞岩上突,泉滴沥于中,中可容室,皆祠真武……一路多突石危岩间错,于乱倩丛翠中,时时放榔梅花,映耀远近。”

竹笆桥至青羊桥沿途20余里:“两岩蓊葱蔽日,清流延回,桥跨其上,不知流之所去。仰视碧落,宛若*9口”。

五龙宫:“度桥(指青羊桥),直上攒天岭。五里,抵五龙宫,规制与紫霄宫、南岩相伯仲。”

凌虚岩:“岩倚重峦,临绝壑,面对桃源洞诸山,嘉木尤深密,紫翠之色,互映如图画,为希夷(陈抟)习静处。”

传经台:陈抟习静处“前有传经台,孤瞰壑中,可与飞升(台)作匹。”

对华山与武当山的比较评述:“华山四面皆石壁,故峰麓无乔枝异干,直至峰顶。则松柏多合三人围者,松悉五鬣,实大如莲,间有未堕者,采食之,鲜香殊绝。太和(即武当山)则四山环抱,百里内密树森罗,蔽日参天。至近山数十里内,则异杉老柏合三人抱者,连络山坞,盖国禁也。”

《游太和山日记》检索

徐霞客武当之游,为什么选择以上路线?为什么要经历如此艰辛?这在其《游太和山日记》中都得到了一些真实的流露。

首先,徐霞客游武当山选择的路线,体现了他“问奇于名山大川”的坚定志向。自均州城“骑而南趋”,至平台十八盘,即今剑河桥处,“即走紫霄登太和大道”,至此步行攀登三日。三日中连续上下迂回,且不走回头路。武当名胜,虽有少数不得已而舍弃,然足迹所至却涵盖全山。特别是3月14日这天,自金顶三天门小径下峡中,由蜡烛峰下蜡烛涧,又上琼台观,后上蜡烛峰,越朝天宫之右,再下至南岩宫住宿。这一天的行径,不仅路途较远,而且难度很大。且不说他所走的路线当时都是原始森林,就连400多年后的今天除了探险者外,他人莫可及。在徐霞客从武当返家的次年,陈眉公目睹霞客风采,写道:“墨颧雪齿,长六尺,望之如枯道人,有寝处山峰间仪,而贵内腴多胆骨。”徐霞客行至均州“且闻虎暴”,却偏偏走向杳无人迹的密林深处探险,若无坚定不移之志向,何来如此之胆骨?

再者,徐霞客在武当山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享受着人生乐趣,实乃不虚此行。他曾两次登临金顶,两次写下感受。至今人们仍在品味那“天柱中悬”、“天真奥区”意境。他一生“不信神怪”,凡遇自然现象,均以自然之事实说明之”,被武当山建筑融于自然美景所征服,曾“瞻谒”紫霄宫、“瞻叩”金殿、“趋谒”南岩宫。他所到之处的观察“初不限地质(丁文江语)”,也有奇花异木的记实。在武当山就详细地记载了榔梅树的情况。榔梅祠、琼台上观、中观、南岩宫、五龙宫等处均见榔梅树,且得榔梅果,不惜篇幅记载颇多。其树“亦高耸”,“大皆合抱”;其花三月绽放,“花色深浅如桃杏,蒂垂丝作海棠状”;“于乱倩丛翠中,时时放榔梅花,映耀远近”;其贡果“形侔金橘,漉似蜂液,金相玉质,非凡品也。”后共得八枚(中观2枚,南岩6枚)榔梅果归,“以 太和榔梅为老母寿”。这就是300多年前徐霞客亲身经历的榔梅贡果。实天下一绝。

《游太和山日记》也体现了徐霞客人格和毕生追求的魅力。武当山的皇家建筑,在整个明代的200年间保存完好,从规格到工艺都可与北京故宫相媲美。然而,徐霞客仅记有廖廖数笔。如前所载。看来对于明代末年的徐霞客来说 ,游记重点不在于此。但记载山川胜景却不惜笔墨,对各处景点多有记述,并在篇末对华山、蒿山、武当山做综合比较记述,少见于其它日记。

徐霞客很早就对武当山仰慕迫切,此次出游似乎又显匆忙,还有许多胜境没有涉足。其《游太和山日记》中,言有“俱不暇问”、“迂回不便”等语。又详记有在琼台上观、琼台中观、南岩宫求榔梅果的情况,且在篇尾记有匆匆赶回,以武当山榔梅果为老母祝寿事。加之此次出游,因“母老志移,不得不先事太和”。徐霞客对母亲十分孝敬,似乎是赶上母亲八十寿辰而行色匆匆。这就是徐霞客夙愿得偿的一段故事,他对武当山感受最深的是“山峦清秀,风景幽奇。”清秀和幽奇可称为武当山独特的风格。

上一篇:武当陶翁 无为而至 下一篇:酷暑当防热中风等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