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数幸福,把我们数进去

时间:2022-08-04 01:41:41

中国摄影师朱英豪和瑞士摄影师佩特里・德・皮塔(Petri de Pità),分别拍摄了一组对方国家60岁的老人。拍摄对象是他们通过广告和网站招募来的,每个人都自认为很幸福。

自从有全球最幸福国家评选以来,瑞士一直名列前茅。“瑞士生活保障非常好,你未来的一切差不多都安排好了,生活节奏很慢。农村和城市一样,城市则不像城市,不似北京、上海这么摩登。因为没有大的城市改造,保留有众多古堡。也因为一切皆成熟完善,所以整个国家会趋向保守。”朱英豪如此描述他对瑞士的印象。

“瑞士之所以成为瑞士,是因为有些德意志人不愿做德国人;有些法兰西人不愿做法国人;有些意大利人不愿做意大利人。于是这些人一起成了瑞士人。瑞士文化是这三种文化的混合物,具备三种文化的特征,但国民性格更接近德国人。如果要给出一个词形容瑞士人的话,我觉得这个词应该是‘不露感情的’(undemonstrative)。”佩特里对《LENS.视觉》记者说。

相形之下,中国更为沸腾喧嚣。“瑞士的社会更加扁平化,更社会主义。中国的阶层分野更明显。在中国,民工去五星级饭店吗?我们小区门口的一位黑车司机,从外地来北京两年了,从来没吃过麦当劳,只给孩子买过,我们都是牺牲了自己这一代人。中国现在很多人都是物质的奴隶,内心得不到关照,私欲特别膨胀。有些开了好车的人,会膨胀到感觉路是自己一个人占有的,想怎么开就怎么开。车都成了凶器了。”朱英豪说。

但他也不愿意把责任都推给个人,“幸福感是由那些日常的生活习惯和周边的环境帮助建立的,瑞士的公共设施都会让你感觉到是享受。而在中国,即便堵得要死,你也会选择开车出去而不愿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瑞士这个国人印象中的小国,值得 借鉴、研究。在瑞士,朱英豪时常问自己,到了60岁的时候,能不能过上和瑞士老人一样的生活,“但在中国,你很难设想以后,很难有保障和安全的感觉,现实变化太大、太快了,很刺激,这可能是在中国的唯一的幸福感了。很多外国人来到中国之后,他不愿意离开,因为觉得很刺激,在欧美国家虽然会感觉很踏实,但没有惊喜。”

佩特里正是带着这份好奇在中国定居了下来。但是,他更愿意寻找两个国家的相似,而不是不同,他说,“我对那些接受采访和拍摄的模特心怀感激,因为有了他们,我知道以后的路会去向何方。”虽然两国老人们的生活方式迥异,幸福观也各自不同,但佩特里说,“我认识到,当人们不断变老时,不管他们属于哪个阶层,也不管他们银行账户里的钱够不够多,他们都倾向于拥抱同样的价值。”

上一篇:大地的诗 第2期 下一篇:摄影师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