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黄埔军校代校长的方鼎英

时间:2022-08-04 01:32:04

1888年4月7日,方鼎英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圳上镇方家湾。他幼年丧父,5岁入学, 11岁时到长沙读书。在长沙期间,他阅读了陈天华的《猛回头》后,决定学军事投身革命,挽救国家于危亡。1904年春,湖南巡抚赵尔巽选派50名学生去日本留学,方鼎英考后被录取。不久,经人介绍加入同盟会,认识了孙中山,结识了许多革命人士。1906年,方鼎英考入振武学校。1909年,升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1911年春,方鼎英学成回国,分到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入伍生总队,任炮兵教官。辛亥革命爆发后,他南下武汉,投入起义军炮兵司令部工作,参加了攻取汉阳的战斗。1917年,方鼎英受北京政府派遣,携带眷属东渡,再次赴日留学4年。

1921年,方鼎英回国后,任湖南陆军第一师参谋长。7月,湖北发生“宜武兵变”,他又任援鄂军总指挥部参谋长。

1923年9月,方鼎英奉命驰援孙中山,后受孙中山嘉奖,并赐佩刀。

1925年底,方鼎英任黄埔军校入伍生部中将部长,他将办事机构设为秘书、总务、军事、政治、外语等科。并根据学生文化程度不齐的特点,设置普通科,还翻译审定了军校的四大教程。他每天早晨提前起床,到操场检查学生操练,晚上迟睡觉,查看学生寝室。他经常给学生讲话,提倡身先士卒、吃苦耐劳精神,鼓励学生自觉自愿地锻炼身心,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1926年4月,方鼎英被委任为黄埔军校教育长兼入伍生部部长。当时学校的职员大多数是从保定军官学校、云南讲武堂、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出来的。课程设置、规章、条例等,都依照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旧框框,与现代军事不相适应。他向建议:“要想教好学,必须先要好先生,就得广揽人才,望今后用人尺度放宽些,给予进黄埔的军事人才较高待遇。”采纳了他的建议,使学校的人才不断增加,规模逐步扩大。

北伐战争前夕,方鼎英被任命为黄埔军校代校长兼教育长。在他的组织领导下,根据部队需要,增设了特种兵班,改变了单一培养步兵初级军官的格局,增加到骑兵、炮、工、辎和军工专科,学生从500人增加到2万人,经费从3万元上升到50多万元。方鼎英主政黄埔军校期间,为北伐前线输送了两批共5000多名训练有素的学生军。当年的学生称赞方鼎英军事知识渊博,说他是一位和气慈祥的忠厚长者。

1927年秋,方鼎英离开黄埔军校,担任新编第十三军军长,参加了二次北伐。

抗日战争时期,方鼎英广泛联络各界人士团结抗日,发行《晨曦》、《怒潮》、《民岩》等刊物,从事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1949年8月,方鼎英参加湖南和平起义,力促程潜、陈明仁起义,受到了的高度称赞。

解放后,方鼎英历任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参事室主任、司法厅厅长、湖南省政协副主席。1976年6月1日,方鼎英因病去世,享年88岁。

(曾德新 周智林)

上一篇:论奢侈品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 下一篇:改革快跑 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