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交流化春风 吹开心灵之花

时间:2022-08-04 12:27:37

我们学校所处的地段存在“三多”,下岗工人子女多,留守儿童多,农村户口孩子多。面对这样的情境,分到班上的学生自然有很多不如人意,难道能抱怨?能放弃?都不能。有人埋怨说,这样的孩子不好管,不好教,学生自身素质差。我想说:这样的孩子独立能力强、自尊心强、善良。常言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们为什么不能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放大他们的优点呢?我常提醒自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好教的老师。

走进教室,学生没有那种光鲜、亮丽、跃跃欲试的神情,从他们的坐姿、神态和与同学交流的眼神,可以看出他们的不自信和很强的戒备心,我想打破这种生疏与防备,就对学生说:请你们一边鼓掌一边对周围的人说:“欢迎你!欢迎你!”一遍、二遍、三遍……一会儿,教室里活跃起来,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眼神中流露出单纯友好和对老师的无限信任与期待。

“管人要管心,管心要知心,知心要关心,关心要真心”,以诚相待,推心置腹的交流是师生关心融洽的源头活水。下课后,我从不走出教室,有时走下讲台,坐在学生座位上与学生聊天,此时的老师不仅仅是老师,可以是朋友,可以是同学,可以是家长,引导他们敞开心扉,放松自我。有时坐在讲台上,看他们就像林中的小鸟自由自在,偶尔也会给老师投来微笑,我甚至会看到他们小手捧出来问别人要食物,哪怕是面包渣、一粒糖、一块饼干……那是小孩子特有的纯真和快乐。我有颈椎病和关节炎,还有的同学会亲近你,给你捶背,给你揉揉肩,那柔柔的小拳头,天真的笑容,无拘无束的聊天,让你觉得做老师是值得的,幸福的。

这美好的感受源于老师的俯身交流和微笑谈话,教师要生发学生的感召力,激发学生的凝聚力,点燃学生创新力,教师的引导风格,引导行为,以及自身的素质,决定教师的引导力,我们必须从自身的人格魅力出发,做之以身、行之以心、持之以心、言之以行,教师除走进教室,走进课堂外,还应走进学生,做到静倾听、善交流、乐着想,才能化着春风,吹开学生心灵之花。

上一篇:分享爱的感动 下一篇:打造特色班级文化 给力高效课堂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