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你正在破坏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时间:2022-08-04 11:22:28

当心!你正在破坏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特约专家陈忻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心理学博士,世界儿童发展研究协会和国际婴儿研究协会成员。主要研究方向是婴幼儿心理的发展,尤其是婴幼儿社会性和社会认知的发展。著有《高效能父母的 2 1个教子习惯》。

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非常神秘的能力。

现在很多父母会担心孩子学习知识,学习一些技能会破坏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种担心有必要吗?

那究竟什么样的活动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想象力和创造力虽然看起来很神秘,然而也不难理解。简单地说,就是运用已知的信息,输出与众不同的信息。其中的过程包括:

信息的输入,包括信息输入的内容和方式。

信息的处理,即孩子作为主体,需要运用自己的方式把输入的信息在自己头脑里消化吸 收,重新整合,理解运用。

信息的输出,即孩子将自己所获得的信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输出。

如果我们这样理解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不会被一些论调,如“知识破坏想象力”“只要不干扰就能培养创造力”等所误导了。

对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误解也主要产生在信息处理的 3 个环节里。

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两个典型误区

误区 1:稀奇古怪的想法 = 想象力和创造力

有些父母只看信息的输出过程,一旦孩子有个什么稀奇古怪的想法,就认为他们有想象力。不错,学龄前儿童甚至学龄儿童因为思维方式和成人不一样,他们有时候会以成人意想不到的方式输出信息,从而显得很有“想象力”。我们需要鼓励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让想象力持续发展的土壤。

误区 2:知道的越少就越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还有很多父母认为向孩子输入信息就一定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认为孩子知道的越少就越有想象力。这种想法秉承的逻辑是:孩子比成人知道的少,孩子比成人有想象力,所以孩子知道的越少想象力就越好。这种论调既没有看到信息输入的过程,更忽视了孩子内部吸收信息的主体性和重要性。

学习才能不断给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源泉

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源泉,也就是不断输入的信息。这样,想象力和创造力才会持续发展。所以,输入的信息并不会破坏想象力和创造力,关键是信息输入的内容和方式必须要符合儿童发展的特点。以合适的方式进行认字、读书、画画、做手工等都不会破坏想象力和创造力,相反,这样做能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科普书多数是写一些科学知识,都算事实,在很多成人看来事实就是事实,根本没有办法体现想象力。可是,有些孩子看了科普书,了解了一些科学知识,在自己的头脑里将这些信息理解、加工,并且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把这些信息输出,恰恰充分体现了想象力。比方说,不同的波有不同的波长,而且它们穿透不同材质的能力也不同。了解了这些信息,有的孩子就用拟人化的手法写了个故事:

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源泉,也就是不断输入的信息。这样,想象力和创造力才会持续发展。所以,输入的信息并不会破坏想象力和创造力,关键是信息输入的内容和方式必须要符合儿童发展的特点。

这些波长不同的波参加一个比赛,看谁能穿过最多的材质。阿尔法波连一张纸都穿不过,很快被淘汰了;有些波像 x 光,能穿透很厚的铅板,x光最后赢了!

这个故事就是孩子吸收已知的知识并且经过自己的整合消化,最后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我是这么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的。这就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种体现。试想,如果没有任何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看过这些关于波长的科普书,怎么可能产生这样的作品?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拿什么体现呢?

因此,只要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孩子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我们就不用特别担心学习会损害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明白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就会尊重孩子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比方说,0~2 岁的宝宝是通过感知和动作来探索和了解世界;学龄前的孩子是前运算阶段,能够用语言和符号来思考;学龄的孩子还是以具体思维为主,等等。如果每个阶段,父母和老师都能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来引导他们顺势学习,充分注重学习中孩子的主体性,那么,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和适当的学习就并不矛盾了。

什么在破坏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很多父母担心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破坏,那到底什么在破坏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呢?其实对应我们理解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两个过程,我们会发现 2 种情况下会存在破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可能性。一是信息输入的方式和内容不符合儿童的发展规律;二是不允许孩子有输出信息的自由。

学习,没有尊重孩子的主体性

成人忽视了儿童发展的规律,用不恰当的方式去输入信息,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方说,学龄前儿童以动手、体验的方式来学习比较好,如果我们只用直接灌输的方式,就会破坏孩子理解和学习的方式。儿童的学习往往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如果我们剥夺了这样的过程,用一种不容置疑的方式去灌输,就会破坏儿童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向孩子输入他们理解能力尚未达到的内容,不仅仅让他们无法吸收和整合信息,也许会破坏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一系列的方式,正是我们说的,输入的内容和方式不符合儿童的发展特点,同时还破坏了第二过程,儿童无法用符合自己特点的方式来加工、整合、吸收和消化信息。这种方式会破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不允许孩子自由表达

同样,不允许孩子以自己的特点自由地输出信息也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怎么看到他们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呢?通过一定的载体,他们可以通过说、书写、画画等方式,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以自己的理解方式,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出来。现在的问题是,很多父母和老师不知不觉地创造出一种“追求正确答案”“追求唯一标准”的教育氛围。而事实上,很多时候并没有一个最好的或最正确的答案,比如艺术的表现,再如自己对一个问题的想法。只有当孩子认识到,每个人有每人的特点,很 多问题 没有标准答案的时候,他们才不会对自己的想法产生疑虑:“我想的是不是唯一正确的?”没有了这样的后顾之忧,孩子才敢于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相反,让孩子们追求条条框框里的答案,当然会破坏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不能因此得出结论,学习和知识破坏了想象力。这样的说法搞错了因果关系。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明白输入的信息量多不会破坏想象力,一个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孩子必定有大量知识储备;但是,有一个大量知识储备的孩子不一定有好的创造力,因为这些信息输入的方式是不是恰当很重要,这些信息是怎么在大脑里被重新加工、整合、吸收也很重要。同时,我们一定允许孩子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只有这样,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源源不断,持续发展。

上一篇:毒性药材在骨科中成药中的合理使用与应用现状 下一篇:切口脂肪层下放置引流管对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