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心广:清贫对我来说不是什么糟糕的事

时间:2022-08-04 07:53:45

杨心广的故事从一开始就围绕着艺术进行,所以他的成长路径显得十分清晰。虽然入学比同龄人晚了几年,却反而让他对艺术有着更成熟稳重的见解和判断。经历了短暂的蛰伏期,他的“非写实造型语言”作品便迅速得到策展人和画廊老板的认可,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展览邀请和驻留的机会,尽管作品销售并不多,但这种清贫日子让杨心广很是享受。如果说最初的创作是在寻找什么是好的艺术,那么现在杨心广更多地是在建立对艺术的态度。 金色5,铝塑板、木、铁,244×122×23cm,2013

如果不是那段在设计公司的打工经历,杨心广现在或许还只是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中专毕业后,杨心广跟着湖南老乡来到北京一家设计公司打工,巧的是,这家公司租用的场地正是中央美院雕塑研究所的房子。他常常借着工作间隙,站在一旁看美院的学生做雕塑。他清楚记得当时做的是卢沟桥纪念碑群雕,有坦克、有人脸。脑子里顿时冒出一个想法:要是自己能来这里读书该多好啊!此后一年的工作又给杨心广上了一课,他得出自己不适合当职员或者经商的结论,再次坚定了考美院的决心。 布面抽象1,画布、墨汁,244×220cm,2014

2002年的秋天,杨心广正式成为美院的一名新生。抱着对装置艺术的兴趣,加上听说当时雕塑系系主任隋建国很开放,杨心广很自然地选择进入雕塑系学习。可是对于以传统雕塑为教学基础的课程,杨心广并不全然认同。他认为传统雕塑对信息的承载过于局限,语言单调,形式死板,在传统与现代的纠结中生产了一大批风情艺术,而这些风情作品居然还进入了教科书。所以课上他一边学写这门手艺,课后就自己捣饬装置、做行为艺术。他的第一件作品《请与我对视》就完成于大学一年级:在胸前挂着一块写着“请与我对视”字样的木牌到王府井大街上一直溜达到后海。意在驱逐肢体语言,希望与陌生人建立起真诚交流。

走出校园的杨心广对未来依旧充满了迷茫,但他心里却存有一份对职业艺术家的憧憬。去培训班上课赚钱成了一条没有选择的路,每周除了代课那几天,其余全部时间用来创作。《年轮》就是在那个期间完成的。“就地取材,手头有什么就先做什么,这是隋建国教导我的”,用铅笔在他准备用来做箱子的木板上描木纹。一边做着毫无前景的美术老师的工作,一边百无聊赖地描着那些象征着蹉跎岁月的木纹,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两三个月,杨心广等到了奔向职业艺术家的转折点。几乎是在同时,皮力找杨心广看作品,并决定给他做个展;冯博一也找他参加自己策划的群展。什么叫“咸鱼翻身”,杨心广在那一刻的体会是最深的。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杨心广依然很兴奋。但事后杨心广才知道,其实隋建国才是伯乐,尽管没有教过自己,但是他的毕业作品给隋建国留下的深刻印象,才把自己推荐给了皮力和冯博一。

紧接着,杨心广参加了冯博一在深圳华侨城策划的“全国高等院校毕业生优秀作品展”,作品均被华侨城收藏。他毅然辞掉了培训班的工作,租下了一间100平米的工作室,开始他一直梦想的“职业艺术家”生活,尽管此时他脑中仍没有职业艺术家确切的形象,但有一点他很清楚:职业艺术家不应该只是卖作品。

与博而励画廊签约后,生活并没有迅速得到改善,他依然需要省吃俭用来维持创作,准备2008年在画廊的个展。凭借画廊良好的平台优势,杨心广获得了不少令同辈艺术家艳羡的机会,比如第41届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艺术宣言”新晋艺术家个展,让杨心广在欧洲拥有了一群自己的粉丝。 杨心广,尖头2,木,尺寸可变,2012

故事说到这里,对杨心广艺术事业起到帮助的最重要的三个人都已出场。学术导师隋建国,说话不多句句到位;冯博一是他艺术事业的领路人;皮力则让他正式踏入职业艺术家生涯。

现在杨心广住在工作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能清贫了一点,但对我来说不是什么糟糕的事,只要方式正确”。现在的作品依旧是基于雕塑基础上的装置作品,只是处理作品的方式和思考方法上有很多变化,比如摆脱命题式的创作,不局限于单件作品的构思,而是系统考虑整个创作脉络。如果说最初的创作是在寻找什么是好的艺术,现在杨心广更多的是在建立对艺术的态度。

杨心广的作品在极简中带着自然的味道,最新个展,北京公社直接以“杨心广”命名,仿佛郑重地为这个迈入当代艺术中坚力量的艺术家作以定位。他带来了5件作品,包括被砍过但保留了树枝自然造型的《无题(格子)》;金色背景上悬挂的焊接钢筋,并保留了在焊接过程中铁水四溅痕迹的《金色H-NO.2a》;因为“如何画出有意义的绘画”而思索徘徊,干脆在画纸上记录下自己“徘徊”的脚印的《徘徊》;被金色泥巴涂抹弄“脏”的台阶《无题(台阶)》;以及犹如“滚刀”切出的树木《剩余体积》……延续了杨心广一贯的创作思路,“物”的随机选择和“心”的偶然结合。“在艺术上,我更倾向于认为人类玩的是一个一厢情愿,我们依然在用我们的眼睛看世界。”

上一篇:杰尼亚:精良到“牙齿”的品质 下一篇:基于STM32的姿态测量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