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

时间:2022-08-04 05:39:17

概论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

一、多媒体课件制作困难,素材缺乏

语文课件,不仅仅是声音、画面、视频、文字等的简单组合,更需要经过反复多次的深加工和细节琢磨,以求精致严密与流畅优美。制作过多媒体课件的人知道,要制作一个完美的多媒体课件,必然要对采集到的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生动的素材进行一些技术或艺术处理,这要求制作者很熟练地使用文字编辑软件、声音处理软件以及视频和图片软件等等。对于这样高的计算机技术要求,很多语文老师只能望洋兴叹!另一方面,且不说网上可下载的课件资源寥寥无几,可下载到的课件资源质量不佳,不是缺图片,就是缺声音,林林总总,甚是繁杂。在市场上出售的课件,大多是对计算机软件很熟悉的人制作的,这样的课件虽然制作加工得很精美,但由于他们并不熟悉教材内容,也不熟悉教学中的情景,更不了解学生在课堂中的熟悉程度与接受程度,很不好用。同时,要制作好课件,找素材也是一件很头疼的事。高质量的课件,素材必须丰富。这方面笔者深有体会,有时候为了找到一张与课文内容相符的图片,百度找不到找谷歌,网上找不到跑书店,问同事,问朋友,折腾下来最终找到了可怜的几张图,但时间花费太久,险些赶不上教学进度。音频视频素材也是难找,有时候在网上等好长时间下载下来,却不是相关的音频视频;是相关的,音质和画面感又不行,怕效果不好。可见,要找到丰富的素材真是难于上青天,对于奋战在日常教学工作一线的教师来说,又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寻觅合适的图片、音频、视频呢?

二、教师角色的退化,影响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众所周知,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其优势在于能把课文内容更形象地表现出来。这样的优势暗含了很大的劣势,潜伏着深刻的危机。一方面由于课文的内容已经在多媒体上呈现出来,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接受情况,诱导启发,适时点拨的教学过程就相对少了。并且在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很大的变数,随时都会有“突况”,但在多媒体教学下,教师更多精力放在课件的呈现和解说上,很难做到根据课堂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知道,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教师不仅仅是让学生接受课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调控课堂情绪和气氛,激活思辨的火花。而在以粉笔、黑板为工具的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中,可以通过口语、动作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甚至是语调和语音的高低起伏变化都是一种潜在的交流,留给学生回味与想象的空间。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形象的多媒体虽然说接受得快,但学生注意的是大屏幕上的图像,学生很少有向老师发问和自己独立思考的机会。教学过程本是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互动过程,在多媒体教学下,却演变成师与机、生与机的单向传输与接受,流动在师与生之间的情感被明显削弱。教师在学生面前俨然成了一个熟练的计算机操作员,而学生则成了知识的“容器”,很被动地去接受。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作用全都荡然无存。

三、抹杀了语言的抽象美,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我们在看完一部电影后,往往会有不尽意的感觉,总感觉拍出来的电影比文本小说失去了一些原汁原味的东西,这就是电影媒体无法代替文本的原因所在:语言具有的抽象美及留给读者的现象空间。在语文的多媒体教学中也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在语文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会让一些文本的语言和内容过于形象化、直观化,直接秒杀了语言的模糊和抽象美的特性。而且通过多媒体的形象呈现,学生们更加依赖于屏幕上老师的“精心设计”,学生很容易陷入老师思维的圈套,想象空间和联想思维受到很大的限制。语文课堂是一门活生生的艺术,它理应有抽象的美,给学生无限想象的空间。另一方面,由于多媒体课件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自己想表达、能表达的信息先制作好输入电脑的,在教学中通过显示器放映出来,教师虽然在课堂上避免了写板书的麻烦,但上课的速度明显加快。面对多媒体不断切换的画面,学生根本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去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只能被动地顺应教师的思维去接受知识,因此这不仅很难让学生完全接受和消化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更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作者:郭金荣单位:瑞金第一中学语文教研组

上一篇:概述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下一篇:探求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