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生活之源 深化艺术创新

时间:2022-08-04 04:43:21

植根生活之源 深化艺术创新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身为一名话剧文艺工作者,生活在一个变革的时代,如何站在时代的高点,理性审视和解读当代社会特征,正确把握和准确感触时代主旋律,充分利用话剧这一文艺形式,表现生活真实,体现当代文化内容,讴歌社会文明进步,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话剧作为文艺形式的一种表现方式,具有明显的宣传功能和社会功效,其特点是通过创造尖锐冲突情节,揭示和反映社会深层矛盾的艺术表现力,服务于民众与时代。

2006年,我执导的话剧《作文课》得到了省戏剧节评委们的一致好评和观众认可,荣膺了优秀导演奖。认真总结《作文课》导演的成功,我对艺术二度创作的认知与理解产生了一些感悟和体会。

细化解读剧本为首要。打磨一个好作品首先是抓剧本。不仅要选好,更要读懂、触摸准剧本的内涵与精髓。作为执导人员,不能依赖经验、资历和所谓“灵气”进行艺术作品再创作。每当面对一个新作品,必须在对剧本反复解读的基础上构思二度创作。《作文课》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准确把握了该剧的主题、理念、手法、风格样式、人物台词等。《作文课》作为一出反映当代中学生校园生活的话剧。旨在揭示应试教育弊端,它以中考为背景,以考前几堂作文课为铺垫,表现一群应试中学生,在“残酷”的中考压力下,“为考试而学习,为拿分而作文”的一系列困惑矛盾心理,向社会展露了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现状。该剧思维新颖、风格独特,汇集了多种艺术样式和手段,集歌舞、戏曲、杂技、魔术、体育于一体,全方位多角度尽现中学生多元性格和思想个性。该剧人物语言颇具特色,融快板、快书、灌口和时尚RAP手段及中学生流行语于剧中,突出中学生语言特征和时代气息,选用“冗长繁引”大段语言台词和有关“师道尊严”表述及老师为贴近学生违心做一些怪异举止动作等细节,来生动刻画教师形象。这些不同一般剧的特点都给导演、演员、舞美留下了较大的自主创作空间,剧本构思的故事情节,须在舞台自由流动的情景中转换,流畅地推动舞台事件进程,全剧不做分场分幕的切割,要求一气呵成。要让剧中人物在跳跃的情景中,依照自己的感受随心所欲、随性所动,做到戏里戏外无限制,跳进眺出不约束。想说就说,想玩就玩,想唱就唱,想跳就眺。让一群充满青春活力的孩子们通过活蹦乱跳,无拘无束、尽情张扬,以中学生特有年龄段的方式表现宣泄、释放缓解中考压力。通过创作视觉和心理冲击,令观者耳目一新,带给观众多维想象、达到直观启迪和感悟艺术表演效果。面对剧中多场景如何做到瞬间转换,舞台表演区如何分割布局、环境如何设置、表演支点如何选择定位、舞台调度如何安排、剧中节奏如何处理及多种艺术样式和表现手段如何融入使用等艺术再加工问题,经过深刻分析,大胆采用先进艺术表现手段和方法,准确生动地展现了主题和人物形象。

积极实践生活是关键。如何做到剧好看,人爱看,二度创作是关键。二度创作即艺术再创作,是指执导工作人员根据自己对剧本的理解,进行剧本艺术形象再加工的过程。艺术源自生活,任何一个艺术作品,都是对生活的反映和提炼。生活是确立艺术二度创作理念的思想基础,生活是艺术二度创作“灵感”的催化剂和“智慧库”,只有热爱并积极实践生活,才能不断创新艺术。为排好《作文课》这部表现中学生的戏,我先后到西安多个学校进行观察。接触了数十名学生、老师和家长,通过与他们交谈,掌握了学生的现状,当代中学生学习包袱太沉重,身心很疲惫,应试教育抑制了他们许多天性的展现与发展。由此确立了以“学习”贯穿全剧,以“玩”为支点,在还原孩子们的天性方面下工夫,让孩子们在戏里痛快地玩一次,放松一下身心的构思理念。让中学生在舞台上玩个痛快,玩出天真、活泼、顽皮、勇敢和可爱。让他们在玩中体验快乐,在欢乐中尽现精彩人生。一个“玩”字,升华了我对《作文课》剧本的见解,凝练了我对艺术二度创作的思想,激发了我创作的冲动和调动运用艺术手段的思维灵感。我重新梳理了剧本的事件,把玩作为排练的突破口。在玩中投入对孩子们的情感:在玩中把握剧作的风格;在玩中塑造舞台的整体形象。

表现学生的戏还得从学生身上突破,依据生活中观察到中学生穿着滑冰鞋进校,快进校门时,即用双脚跟一碰,收起滑轮不见,然后大步走进校园的情景,我大胆将这种创作灵感运用到开场,让一群学生全都穿上滑轮鞋从舞台两侧滑上舞台,以各种姿态在舞台上层现人物风采。听到上课铃声后即快速滑进教室,然后双脚一碰,轮子嵌入鞋底,用则放,不用则收,行走自如,收到了非常好的视觉效果,旱冰鞋营造出了全剧舞台演出的第一个亮点。接着我又把这种创意用在剧中的有关段落,进行延伸发挥和贯穿使用。借鉴生活中理发店的座椅能升能降又可随意转动的功能,我把教室中学生的课椅改造成了座椅,在椅腿上装上转向滑轮。用椅子组合合理分割了舞台剧的时空和场景变换,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通过椅子在原地180°的转动,多角度、清晰地表现了老师在授课中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对转动“椅子”道具的借鉴和改造使用,不仅拓展了全剧运用艺术手段的想象空间,还升华了舞台情景内涵‘。美化了舞台形象,使玩椅子营造出全剧演出的第二个亮点。另外,我对剧中几堂作文课的处理,采取了把课上得轻松些、快乐些、有趣些,把常规的静态教学模式改成动态形象教学的方式,让戏好看有娱乐性。对第一堂作文课,在戏中老师关于单句、复句、几个分句关系上与学生的问答中,大胆地采用了RAP表现手法,让师生们在夸张的形体动作组合和电子琴强烈、明快的节奏中完成讲授。第二堂作文课,在陈老师讲到金庸写作武功用八十二个动词对“打”字解义时,采用了曲艺的灌口和大幅度形体动作及武术招式形象演义法,让师生在互动中动静结合、情趣相融,在快乐的教学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在对“玩”的处理上,我把握一个“变”字,玩在戏中,人情人理。玩在人物上,要呈现不同性格,玩出智慧,展现青春活力。在技巧上要玩出水平,玩出难度。全剧二度艺术创作过程中,我对自己的要求是:风格统一、戏点清楚、支点多功能、看点新颖、接点有机、调度有序、节奏变化、停顿有度、手段不重复、不落套。正因如此安排处理戏中各个细节,又形成了戏中第三个亮点。

坚持不断学习是根本。艺术无止境,只有不断提高对艺术作品的感悟力和鉴赏力,才能做到对艺术表现再创作的推陈出新。学习是使入进步的阶梯,是创新艺术的动力和源泉。只有摒弃抱残守缺和死守经验主义的陈旧观念,面对新时代的多元生活方式,努力学习,谦虚谨慎,热爱生活,提高思想敏锐性,才能勇攀艺术高峰,只有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执著追求艺术,积极探索话剧科学发展道路,适应社会和广大民众需求,才能促进话剧艺术不断发展。只有不断总结再创作艺术作品正反经验,才能在新的高度上拓步,在遗憾中思变,在思变中提升。只有不断学习借鉴国内外各种现代科技手段,才能不断增强艺术再创作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上一篇:山里人家(线腔小戏) 下一篇:二十一世纪戏曲生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