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请家长的“四忌”与“四要”

时间:2022-08-04 04:01:57

班主任请家长的“四忌”与“四要”

经常听到身边的班主任因为学生违纪而请家长之后的感慨:如今不仅学生难管,就连家长也不肯好好配合。家长不配合的原因大多是班主任与之沟通的方式不恰当所致。班主任请家长必须做到"四忌"和"四要",才能得到家长的通力合作。

一忌不分轻重,动辄就请。小学生自我约束力较差,犯错违纪是正常的。犯错后大可不必兴师动众,把请家长当作灵丹妙药,尤其忌讳不分错误的轻重,一犯错就以请家长相要挟的做法。殊不知,学生最反感班主任请家长。不管学生多么顽劣,不管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如何丧失,他们的道德底线是不希望父母因为自己的错误受"株连"。动辄就请家长只会激化师生间的矛盾,让学生耿耿于怀,即使暂时起到震慑学生的作用,学生对班主任也不会心悦诚服。

二忌迁怒家长,发生争执。有些班主任因为学生犯的错误很严重,往往迁怒于家长。见面后,像训斥学生一样埋怨批评家长,随意否定家长的教育方法。其实班主任和家长的关系是平等的,都是教育学生的CEO,切忌高高在上,板起面孔"教育"家长,甚至与家长发生争执,其结果只能是落得两败俱伤,达不到真正教育学生的目的。

三忌不分场合,数落揭短。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能有一个引以为荣的子女,也都很爱面子,班主任切忌把面谈地点选在办公室等公共场合。在这种场合,家长常会因为孩子让自己的颜面丢尽而激发起对孩子的愤怒,脾气暴躁的家长甚至会当场暴打学生,影响沟通效果。

由于教师和家长评价孩子的标准不同,被老师视为顽劣的学生,在家长眼中可能是有很多优点的孩子,班主任切忌一见面就急不可耐地向家长告状,数落孩子的过错,专揭孩子的短处,这很容易引起家长的反感,让家长如坐针毡,非常难堪,严重挫伤家长的自尊,家长又怎会通力合作,配合我们的工作呢?一位年轻班主任在数落了孩子的种种罪状后,就曾遭到家长的质问:"我的孩子在家里那么听话,在学校却犯了这么多错,你们学校和老师难道就没有责任吗?"问得那位班主任哑口无言。

四忌回家反思,推脱责任。对屡次犯错的学生,班主任切忌让家长领回家反思。从学生角度分析,此法正中那些平日厌学懒散学生的下怀。他们心中明白:反正也不是开除,回家住几天又有何妨?从家长角度分析,家长大多是迫于教师的压力才无奈地把孩子领回家,并非心甘情愿。孩子被领回家,家长不可能为了孩子连续几天不上班,不出工,可若把孩子一人扔在家里,面对网络和电视的诱惑,孩子又怎会静下心来好好反思?这些家长的家教方式本来就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学生回家,只会让班主任先前的努力付之东流,实为下下策也,也是推脱责任的表现。

结合多年的经验,我认为请家长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要仔细分析,三思后行。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当学生在学校屡屡违纪,学校教育对其不起作用时,请家长配合是应该的,因为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但首先要仔细分析学生所犯错误的原因和类型,分析是否有家庭教育的失误,是否有家长责任的缺失,是否确实需要家长的配合,然后再决定是否请家长。对一些叛逆学生,请家长前最好通知学生,假如学生强烈反对,绝不可强请,否则只会使学生对班主任产生怨恨情绪和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一位学生违纪后,当老师告诉他已通知家长时,他竟大喊:"你如果叫我妈来,那我们没什么话可以说的了,我永远都不会再理你了......"可见请家长要慎重,须三思而后行。

二要认真备课,有备无患。请家长之前,班主任必须认真备课。首先要了解该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情况,熟知学生的性格特点、成绩、优点。其次要了解家长教育管理孩子的类型特点,是溺爱型还是放纵型?以备谈话时有的放矢。对家长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是否单亲等也要做到了然于胸,"有备无患",避免面谈中触及家长们的敏感话题,造成双方的尴尬。再次要精心选择面谈场所,这样既能拉近和家长的心理距离,又能稳定家长的情绪,使家长无所顾虑,愿谈乐谈,收到良好沟通效果。

三要先扬后抑,营造氛围。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时,班主任要本着先扬后抑的谈话原则。即使是差生也要尽量发掘其身上的闪光点。见面后,先从表扬孩子的优点入手。俗话说:"数子十过,莫如奖子一言。"教师对孩子的表扬肯定,会消除家长的紧张心理,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面谈氛围。然后再向家长介绍学生的违纪表现,共同研讨教育孩子的措施,这样家长就能比较容易接受孩子违纪的现实,并乐意与教师联手实施教育措施。

四要真诚相待,因人而异。由于家长的文化程度、性格特点、家庭背景不同,他们对待孩子的教育态度也各不相同。我们在接待不同类型的家长时,除了要彬彬有礼,以诚相待,坦诚地与家长交流外,

还要因人而异,有的放矢。

配合型的家长能很好的理解教师的意图,并与教师密切配合,步调一致。教师可以提前把自己的意图告诉家长,真诚地征求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然后与家长默契配合,分别扮演好红脸与黑脸,互相唱和,以期取得最佳效果。

护短型的家长喜欢袒护孩子,不能如实反映学生的情况,与教师交流时爱躲躲闪闪。教师也宜与其先单独交流,在肯定学生的长处后,再指出学生的不足。为了避免家长替孩子的过错辩解,最好有学生的书面检查为证。同时要婉转地指出溺爱的危害,让家长改变溺爱孩子的做法。

放纵型的家长大多对孩子缺乏信心。班主任在介绍优点时,语气要肯定,饱含感情;在介绍缺点时,宜有所保留,语气平淡。班主任要把曾为该生做了哪些工作介绍给家长,让家长产生老师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的感觉,理解班主任的良苦用心,促其改变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地配合老师的工作。还要通过身边那些触目惊心的的实例指出对孩子放任不管的危害,引起家长对孩子教育管理的重视。

每一个家长心中都想把孩子教育好,即使是遇到最蛮横不讲理的家长,只要我们克制自己的情绪,以诚相待,微笑面对,注意疏导,善于倾听,误解和矛盾一定会最终解决。

随着独生子女的越来越多,教育工作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请家长配合班主任的工作将成为教育学生的主旋律,只要我们请家长时讲究方式方法,就一定能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上一篇:心理应激及应对研究述评 下一篇:高校学生的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