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语冷水江方言研究综述

时间:2022-08-04 03:56:47

湘语冷水江方言研究综述

摘要:一直以来学术界对冷水江方言的研究并不充分,本文通过详细查阅当前描写或涉及到冷水江方言的文献,在此基础上拟从归属问题、语音研究、语法研究和综合研究四方面对冷水江方言的研究现状进行较为全面的综述。

关键词:冷水江方言;归属问题;语音研究;语法研究;综合研究

冷水江市(县)属湖南省娄底地区,是湖南省中部的一座矿业和工业城市,有“世界锑都”之称。地处资江中游、雪峰山东麓,沪昆铁路湘黔线上。因境内涟溪两岸多井,井水极冷而得名。冷水江市地处东经111°18’57”~111°36’40”与北纬27°30’49”~27°50’38”之间,为湖南几何中心。市中心区东距娄底市87公里,南距邵阳市83公里,西距怀化市244公里,东北距省会长沙236公里。全市总面积439平方公里,市境周长128.5公里,南北最大纵横39公里。现辖4个街道、7个镇、5个乡。

从现有的文献和资料来看,学术界对冷水江方言的研究并不多。冷水江历史上为新化县管辖,1969年才恢复市建制,在此之前的文献中关于冷水江方言的部分都归为新化方言。后期对冷水江方言进行专题研究的文章也不多,目前还没发现词汇方面的文章。本文细致查阅了当前描写或涉及到冷水江方言的文献,并在此基础上拟从归属问题、语音研究、语法研究和综合研究四方面对冷水江方言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论述。

一、归属问题

1935年秋,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赵元任、丁声树、吴宗济、杨时逢等老一辈语言学家对湖南全省的方言作了一次大面积的调查,记录了75个县的语音,这次调查成果由杨时逢先生整理成《湖南方言调查报告》。并将75个县的话按语音特点分成五个区:第一区是“典型的湖南话”;第二区“大都跟第一区差不多”;第三、四区有官话、土话并存的局面,情况较为复杂;第五区“很像西南官话”。此时冷水江属新化县,划在第一区。

1956年,在全国汉语方言普查中,湖南语言工作者对全省方言作了一番初步的调查,至1960年共调查了87个地点(当时有78个县,12个市)的方言,并石印出版了《湖南省汉语方言普查报告(初稿)》。把湖南方言分为三个区:第一区属于湘方言;第二区属于西南官话;第三区在大致接近客、赣方言。其中冷水江方言划到第一区。

1979年,日本学者伸久对前人关于湖南方言调查研究的成果进行了全面的综合分析,在其《湖南诸方言の分类と分布――全浊声母变化に基く初步的み》中,把湖南方言分为四种类:北方型方言、江西型方言、新湘型方言、老湘型方言。其中冷水江方言归为老湘型方言。直到1985年湖南方言工作者重新绘制了《1985年湖南省汉语方言分区图》。把湖南省方言分为五区:湘语区、西南官话区、赣客方言区、西南官话与土语双语区、瓦乡话区。其中把冷水江等37个县(市)明确划分为湘方言通行的地点。而1986年,鲍厚星、颜森在《方言》第4期发表了《湖南省方言的分区》,初步将湖南方言分为六区:湘语区、赣语区、客家话区、江淮官话区、西南官话区、乡话区。其中将冷水江方言归为湘语区的娄邵片。

1994年,李蓝在《语言研究》上发表了《湖南方言分区述评及再分区》。采用“声韵调系统三重投影法”。把湖南方言分为五种类型:湘语型方言、赣语型方言、西南官话型方言、混合型方言、独立型方言。将冷水江方言归为湘语型方言。

2005年,鲍厚星、陈晖在《湘语的分区(稿)》中,把娄邵片进一步划为五个小片:湘双小片、涟梅小片、新化小片、邵武小片、绥会小片,冷水江属于涟梅小片;2007年,鲍厚星、陈晖在《湖南省的汉语方言(稿)》中,将冷水江方言划分到两个小片中,冷水江东部(包括渣度、铎山、岩口等地)属于涟梅小片,冷水江市包括市区在内的大部分地区属于新化小片。

二、语音研究

李亭玉的《冷水江市方言纪略》(1983)和《冷水江市方言的文白异读》(1985)简要的记录了冷水江市方言的语音特点和文白异读情况。简单地将市内的方言分为东部、西部和中南部三个区域,并没有对冷水江市方言的语音做全面系统的研究;

彭逢澍、唐斯力的《娄底地区普通话语音教程》(1995),列举了普通话与冷水江市方言的语音对应规律,但并未具体地分析冷水江市方言的音系;并且陈晖的《湘方言语音研究》(2006),赵脆阳的《湖南冷水江毛易话中的浊音清化与阴平分调》(2009),以及李红湘的硕士论文《湖南省冷水江市方言语音研究》(2009),他们都在声母、送气以及音调上有所提及,但是却没有对冷水江市方言做出更加全面,系统的研究。

三、语法研究

陈建初的《湖南冷水江市方言的代词》(1995),主要描写了冷水江方言的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谢元春的《冷水江方言的“仔”和“唧”》(2002)和《冷水江方言中动词的重叠用法》(2005);李红湘的《湖南冷水江方言数量结构“A一A”研究》(2008)主要探讨冷水江方言中数量结构“A一A”这一特别的语法现象,分析其句法结构、语法功能、语法意义以及语用功能。

四、综合研究

谢元春《冷水江方言中的“V山V里”:语法还是修辞》(2009)主要是综合语法与修辞的理论考察湖南省冷水江方言中的“V山V里”这一用法。从修辞和语法的角度观察“V山V里”,对其究竟是语法结构还是修辞结构做尝试性地探讨。

由此可见,前人对冷水江方言的研究是很不充分的,大部分文章都只是对冷水江方言的语音略有提及。近年来对冷水江方言的研究虽然有所增多,但除了对市区的方言有过一次全面的描写,其他乡镇语音全面的描写目前还没有。因此,对冷水江乡镇方言的研究很有现实意义。(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专著类

[1]鲍厚星.湘方言概要[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陈晖.湘方言语音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侯精一主编.现代汉语方言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方言普查组编.湖南省汉语方言普查总结报告(初稿)

[5]罗昕如.新化方言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6]王力.汉语语音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7]游汝杰.汉语方言学教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8]詹伯慧.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论文类

[1]鲍厚星、颜森.湖南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6(4).

[2]陈建初.湖南冷水江方言的代词[J].古汉语研究,1995.

[3]李红湘.冷水江方言介词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学术专刊,2008.

[4]李亭玉.冷水江市方言纪略[J].湘潭大学学报(湖南方言专辑),1983(增刊).

[5]谢元春.冷水江方言中的“V山V里”:语法还是修辞[J].修辞学习2009(2).

[6]赵翠阳.湖南冷水江毛易话中的浊音清化与阴平分调[J].方言,2009(1).

上一篇:《文解字》形字析 下一篇:翻译的策略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