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不懂装懂

时间:2022-08-04 03:56:43

认真的学习态度与良好的学习效果是成正比的。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需要有刻苦的精神。不懂装懂不但自欺欺人,还会给人留下笑料。

在《红楼梦》里,有一则薛蟠谈画的故事。薛蟠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公子哥儿,故事里说,贾宝玉来到薛蟠屋内,谈话中说起了字画。薛蟠笑道:“你提画儿,我才想起来,昨儿我看人家一张画儿,画的着实好。上面还有许多字,也没细看,只看落的款,是‘庚黄’画的。真真的好得了不得!”宝玉听说,心中猜疑道:“古今字画也都见过些,哪里有个‘庚黄’?” 想了半天,不觉笑将起来,命人取过笔来,在手心里写了两个字,又问薛蟠道:“你看真了,是‘庚黄’?”薛蟠道:“怎么看不真?”宝玉将手一撒,与他看道:“别是这俩字罢?其实与‘庚黄’相去不远。”众人都看时,原来是“唐寅”两个字,都笑道:“想必是这俩字,大爷一时眼花了也未可知。”薛蟠自觉没意思,笑道:“谁知他‘糖银’‘果银’的!”

真是好笑,唐寅正是明代著名书画家唐伯虎。薛蟠为什么把“唐寅”错记成“庚黄”呢?除了马马虎虎没细看,恐怕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这位花花公子根本不热爱艺术,不懂装懂,附庸风雅了。

不仅小说中的薛蟠会念错字,古代的书生和现在的学生也都会念错字。

从前,有个爱读“半边字”的书生,每次遇到不认识的字,既不愿求教他人,又懒得自己去翻辞典,而是看这个字的半边像什么,就想当然地读什么,结果出了不少洋相。有一次,他看了《水浒传》后,兴致勃勃地当众说起书来:“水许(浒)传里,有个好汉李速(逵),手拿两把大爹(斧),一路杀将过来。”话音未落,满室哄堂。

古代的书生如此,现在一些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因为懒惰而爱念错字,结果吃了大苦头。有一年高考,评卷老师在语文答案中发现了这样的错误:把作家曹禺的“禺”字写成“雨”、“寓”、“隅”、“预”;把“莎士比亚”写成“杀士比亚”;把《聊斋志异》写成《聊摘志异》等等。

不能说这些考生不知道这几个问题的答案,但是,因为他们在记忆之初,就马虎应付,致使存在大脑中的知识本身就是不准确的,所以才会有如此“下场”。

学习应该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学习的时候不认真,马马虎虎应付,是产生错误的重要原因。有些同学遇到不懂的问题,既不想自己去查资料研究明白,也不愿意去问老师和同学,不懂装懂,忽略而过,结果到了考试的时候,就傻眼了,甚至闹出不少笑话来。

有些同学对已经学过的知识模糊不清,这与他们思想懒散、作风浮躁有很大关系。当他们在遇到生字时,不是随口念白字,就是得过且过,很少有翻阅工具书查个明白的时候,他们在观察的时候,也只是走马观花,这就使他们的记忆效果更加受影响。

认真勤奋的同学就不一样了。他们一般会把字典、辞典等工具书放在身边,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明白的概念,就随手翻阅,弄个明白。久而久之,到考试的时候,再现的知识就自然精确无误了。那些平时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同学,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无论如何也要弄个水落石出,在追求答案的过程中,自然对这个问题加深了印象,在得到正确答案后,也能牢牢记住,于是考试时就会取得好成绩。

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打破砂锅问到底。学习就是要把不懂的内容研究明白,使自己不断进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要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就一定要改掉懒散的习惯,再努力一点!

上一篇:提炼重点 简化记忆 下一篇:做好动词填空题 紧扣时态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