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教师提问的艺术

时间:2022-08-04 02:51:38

浅议教师提问的艺术

提问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启发学生思考而提出问题来问学生的疑问语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提问始终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有着重大作用的教学口语方式。

在阐释教材过程中,有的知识并不难,学生也看得懂,但是,其中有些具有思考价值的东西,学生不容易发现,或者容易注意到,经过教师的提问,就会引起他们的注意。有的知识较难,学生不易懂,教师就把难点和关键之处用疑问句提出来,引起学生去定向思维,便可以化难为易,深刻理解。教师乐于提问和善于提问,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问,还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有利于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教师向学生提问,要做到下列几点:

第一,要适时。学生的思维涌动大都由问题开始。在整个阐释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处于教师注意中心的不是自己的讲述,而是学生的思维情况。”教师在讲授的行进中必须随时注意课堂气氛的变化,及时捕捉学生神态动静提供的反馈信息,相机提出新问题,把学生引进一个新的思维领域。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要有提问的通盘考虑和整体设计。全课提些什么问题,什么时候提什么问题,遇到偶发问题该如何处理,等等。这样,胸怀全局,目有全牛,就必然问得适时,恰到好处,而且问得全面、系统,能问出效果。那种毫无计划、豪无准备的胡乱提问,是有害无益的,应当尽力杜绝。

第二,要适度。教师的提问内容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不偏难,也不偏易;既考虑“尖子生”、中等生,也考虑后进生。问的过难,会使大部分学生百思不解而丧失答问的信心;问的过易,会让大部分学生毫无兴趣而懒得思索。难易适中的问,才能调动全班大多数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才能让大多学生既感到思维是一种复杂艰苦的劳动,同时又体验到成地运用知识之后的欢乐。所谓“适度”,除了难易适中之外,量也要适当。问题提得过多,学生疲于奔命,产生厌问厌答情绪;问题提得过少,学生没有思考任务,思维活动就会停滞不前,产生被动局面。要真正做到适度,教师必须多做调查研究,既研究教材,又研究学生,把教材和学生的情况研究透了,提问就自然适度而不会过档了。

第三,要有启发性。学生心理上的一种共同的需要就是探索。越是高年级学生,这种探索需要越是强烈。教师必适应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多提启发性问题。首先是善问,根据教材的难点、重点和挖掘教材的广度深度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思考的任务,鼓励学生大胆置疑问难。其次是善导,善于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善于诱发和开拓学生的思路,善于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上进行具体指导,使学生“会学”。第三要含蓄,不可以问得太直,不能老是“对不对?”“是不是”?的一套。提问要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同时还要有耐性,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允许学生自己纠正自己的错误答案,尤其要爱护学生中有求异思维,让学生把话说完,即使说错了,也不斥责,而要多给正面鼓励。

第四,提问要清楚。提问必须清楚:主意鲜明,措辞简练,范围确定,要求具体,声音洪亮,重音明显,语调上扬,让人一听就明白问的什么。

总之,提问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所以必须目的明确,方法得当,通盘考虑,精心设计,适时适度,面向全体。

上一篇:阐述小学德育现状及解决方案 下一篇:浅谈农村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