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衔接引导 提高适应能力

时间:2022-08-04 02:25:08

注重衔接引导 提高适应能力

摘 要:不少初中时语文学得不错的同学一进入高中后却对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反映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现象,影响了学习的质量与效率。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初高中衔接 问题 原因 改进方法

一些在初中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高中后成绩明显下降,对此,家长和老师都感到不可理解。初中会考那么高的分数到了高中怎么一下子降那么多,个别学生甚至对语文的学习逐渐失去信心。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这是由于衔接不当而造成的。

一、衔接欠佳的主要原因

(一)由于初中属九年义务教育,也受学生年龄特点等限制,在能力方面要求较低

这就决定了初中中考语文试题大部分是知识型的,能力型的较少。虽然考试分数较高,但科学的学习习惯未充分养成,应有的能力没有完全培养出来。升入高中后,部分学生仍然延续原有的学习方法和思维定势,过多地依赖老师,掌握知识以机械记忆为主。

(二)初中的考查,尤其是基础知识的考查,还是以课本为依据,文言文的阅读是从课本上的原文截取的,这种考查形式使学生把精力多放在对课本的死记硬背上,考前的临时突击,养成了很不好的学习习惯,这与高中考查注重平时的积累、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相背离;初中的一些教学目标也造成了与高中教育的脱节,如初中的淡化语法,中考不考,致使一些教师和学生不重视,甚至有些教师根本就不讲授这一部分,影响学生对特殊句式的分析。

(三)高中的学习往往时间紧、任务重

教师未处理好初高中的衔接就开快车,抓进度,或者故意出高难度的题给学生一个下马威。这样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挫伤其积极性,必然会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

(四)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似乎人人都懂,但人人都不精通的特点。学生分数往往比较稳定,不像数理化那样松则一落千丈,紧则扶摇直上。因此,学生往往不重视语文学习。

二、优化衔接的基本方法

(一)要注重前引后连,自然过渡

初中升入高中,学生实际是上了一个新台阶,尤其是初中语文学习处于中等的学生更是上了一个大台阶,教师有必要扶一扶,拉一拉。应针对入学新生,注意适时调整教法,引导学生尽快适应新教师、新教材。在教学中前引后连,可以从学生学过的知识内容引出新知识。如教《自序》,不妨总复习一下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七篇作品,借此对鲁迅有个全面深刻地认识。又如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可先复习《春》,以使学生更充分领会不同时期不同思想下“景”和“情”的关系。

(二)注重实践,培养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不是简单的知识容器。即使靠死记硬背记住了所学内容,只能说明有一定基础,往往不能灵活运用。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的学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我认为,除坚持初中养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外,只有多读多写多说多听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语文能力,这也符合新课标的精神。

(三)注重多读,提高感悟能力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的方式要多样化,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兼而有之。读的内容也要杂,课本要读,报纸要读,科技文章也要读。什么书籍都应有所涉猎。高中的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广泛的阅读,特别是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的提高。高中生课程紧,时间紧,没有时间去阅读大部头的名著,老师可以推荐品位高、篇幅又不长的文章给学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品味,增强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四)注重引导多写

据统计,一个人要达到文通句顺至少要写够十万字。显然,初中一学期按规定写六次作文,每次五百字,三年总计约两万字,即使加上小学阶段作文,考试作文等,写作量也是远远不够的。应鼓励学生主动的写作,学生中好的习作要在班内进行交流。还要提醒学生作文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可互相评改,互相启发,拓宽思路。

(五)引导学生多说

传统教学多强调先生讲,学生听。学生明白了,却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换一篇文章,又不知所云。应鼓励学生大胆说,大胆讲,可开展课前一分钟演讲,课末五分钟质疑等活动,对一些问题,完全可以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不要急于下结论,为学生提供说的舞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训练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的同时还训练了听说能力。新课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要把课堂交给学生。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自己尽量少说,把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们说,允许学生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想法。因此,我的每一节课,学生的兴致都很高,发言也非常踊跃,学生的语文成绩也在慢慢地提高。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处处皆生活。通过多读“生活”,多写“生活”,多说“生活”,多听“生活”,加强学生实践,从中激发兴趣,培养能力,语文质量自然会上来。

(六)及时总结,调整学法。

教无定法,学也无定法。高一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其学习语文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作为教师,应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及时指导学生归纳、总结、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也可以让语文成绩好的同学一周介绍一种学法,大家讨论,取长补短,从中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另外,还要教会学生分析考卷,“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从考卷中分析出自己的弱项,弥补之,也是提高语文成绩的一条重要捷径。

总之,语文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是螺旋式上升的,高中语文的有些知识初中已接触过,只不过是高中更深、更广、更复杂而已,初高中衔接应该贯穿高中教学的全过程,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因此,初中教师应该多了解高中教材,高中教师应多研究初中教材,这对引导学生的衔接过渡是极为有利的。

上一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理工作内容及工作要点分析 下一篇: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