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时间:2022-08-04 01:44:50

论新时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摘 要:构建现代课堂教学模式,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是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和目标。文章对新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对新时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新时期 初中数学 优化策略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而传统的初中数学教科书向来以枯燥和乏味令学生望而生畏,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进行了新的定位,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优化课堂教学,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角色,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强调尊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教师要从课堂活动的主体、主角、主宰转变为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在教学方式上,激励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初中数学课堂成了探索和体验知识的场所,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数学实践的舞台。笔者结合多年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主要探讨新时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的策略。

一、教师要转变角色观念,营造师生民主化教学关系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新课标强凋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学生才真正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和主导。由“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进行的数学实践活动,是共同提高的过程。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数学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和学生平等交流、尊重学生人格,允许学生在探究知识中出错,敞开胸怀和学生真诚交流、共同体验、相互促进,使课堂教学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师生融为一体,互为补充,共同发展,注重学生的学,达成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建立一种平等、和谐、合作的教学关系。

二、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传授者的身份出现,通堂课由教师不停地说教,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和观念,数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课堂教学气氛严肃而沉闷。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这就体现了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要求学生学以致用,以人为本的数学教学目标,强调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如生活中有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他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笔者在教学 “轴对称与中心对称”时,首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物体形状,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是轴心对称图形,然后让同学说说这些图形给人什么样的感觉,看谁想得又快又多又准确,同学们挖空心思地想,激烈地互相评议,这时整个课堂氛围便活跃起来。有个同学居然说“还是轴对称好看,因为我们的脸是对称的,不对称就不好看。”这下把课堂学习气氛推到了高潮,几乎全班同学对参与进来,同学们自己几乎把对称图形的特点和性质全部总结和概括了出来:轴对称图形或轴对称的物体给人以端庄、大方、稳重、气派的感觉;中心对称的图形或物体给人以旋转、跳跃、运动、活拨的印象。在这堂数学课的教学中同学们同时得到了美的享受,增加了美学方面的知识,提高了审美的情趣。整堂课和学生一起交流,激发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和对美的追求以及在轻松、愉快、平等、和谐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教师要勇于鼓励创新,使数学知识趣味化

兴趣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学生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可组织各种各样的数学趣味活动,发挥学生的不同特长,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体会数学带给他们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新课程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学生在经验兴趣上探索知识,需要老师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发展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创新思维大有好处,如笔者在教学列代数式和列一元或二元方程时,让学生收集各行业的有关数据,编制不同的应用题。自编、自列、自解,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和创新能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受知识、经验等的限制,难免在创新过程中出错,作为教师应正确对待,因为学习是通过反复思考招致错误的缘由,并逐渐消除错误的过程。因此,当学生在学习上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巧妙引导,并发动学生相互帮助,共同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新理念,注意角色转变,相信学生,认真组织、积极参与,常有创新,引导得法,学智能的火花就会熊熊燃烧,生生不息,课堂教学活动一定会充满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四、教师要善用数学知识,使教育目标多元化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而素质教育并不只语文课或思想品德课等文科学科的任务。数学新课程设计改变过去抽象、严肃而枯燥的模式,而呈现出丰富、活拨多样、贴近实际生活的内容,数学课堂同样是思想品德教育以及素质教育最好的场所。在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数学家的故事、典故,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学习前辈们的刻苦钻研与创新精神。其中的小故事、思考题的设计能发学生深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就会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

总之,新时期要有效的推动素质教育,需要数学教师在观念上不断更新,在实践上不断强化和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利用一切机会和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有效的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蒲元凯.浅析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15期

[2] 王慧敏.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J].青年文学家.2010年07期

上一篇: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 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