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满常和他的棉花产业链

时间:2022-08-04 01:42:09

李满常和他的棉花产业链

“三期工程结束以后,我的炭厂每年能消耗8万亩棉田的秸秆,燃烧过程中回收的液化气,能供5个自然村取暖和做饭……”

刚见面没说两句,李满常,这位第六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高阳县闻名遐迩的“种棉大王”就给大家摆起了“龙门阵”:“我们通过科技手段将棉柴燃烧产生的烟雾液化分解,其中木质酸液可提炼柴油和汽油,木焦油中则含有13种化工原料……”

李满常津津乐道的,是他刚刚投产不久的制炭厂。原本只是用来还田和焚烧的棉秸秆,摇身一变成了可以销售的商品,同时还减少了污染,保护了环境。

李满常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承包土地种棉花,到2002年,他创办的河北省高阳县硕丰农场已经拥有土地7000亩,固定资产80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种棉能手。那年的1月,在第六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的评比中,他被等六部委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4月9日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亲切接见。

6年过去,硕丰农场的土地规模扩大了三倍,棉田遍布全国各地,还有了自己的棉花研究所、轧花场、制炭厂和河北春秋种业,固定资产增长到了2500万。

两万多亩棉花,农忙的时候要雇3000多个临时工摘棉花!可李满常偏偏说,光种棉花不挣钱。

“你想啊!老百姓种一亩棉花国家给补助49块钱,我不仅没有补贴,包着地还得拿租金。我生产一斤籽棉成本是两块八,老百姓连两块也到不了,所以老百姓种出来的棉花,它就是有市场竞争力。”

李满常说,无论干什么,一个企业的产品没有市场竞争力,“那你企业生存的希望就忒小”,“想生存,就得转变观念,转变思路,把农场规模经营的优势发挥出来,才能站稳脚”。

2004年,李满常办起了“棉花研究所”,为农场在不同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下承包的土地提供与该区域土壤、气候、管理模式等相适宜的品种。目前已培育出高产抗病的杂交组合品种8个,超级高产新品种3个。2007年研究所育成的一个常规棉品种经省农业厅有关专家鉴定,平均亩产籽棉425公斤,平均单产铃重8.3克,在国内居领先地位。

2005年,李满常又出资成立了河北春秋种业有限公司,以服务农民为宗旨,把自己研究繁育适合不同生态区种植的高质量种子以低廉的价格销售给广大的棉农朋友,硕丰农场的棉花协会被全国科协评为“全国百强农技协”。

2006年,他投资750万元,引进国内一流加工设备建成一家大型轧花厂,进而成为国家发改委棉花加工定点企业,被中国棉花协会授予“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优秀加工企业50强”称号。

“就说轧花厂吧,过去籽棉摘下来还要送给别人加工,现在有了自己的轧花厂,籽棉进去自动就分成皮棉和棉籽。不说别的,光是脱绒和包衣两道工序,一斤就能增加两到五毛钱的收入。”

“再说种子公司。过去一斤棉籽只能卖到两三块钱,都榨了油了,现在当种子卖。棉花是自己的,厂子也是自己的,不和其他的品种混杂,棉籽的纯度和质量有了保证,价钱也就上去了,一斤能卖到十五到十八块钱。”

“今年刚建的炭厂,目前每天可将150亩棉田上的废弃秸秆变成用途广泛的生物炭,采用先进的技术,制炭只需10个小时,同时由于对烟雾中的有效物质进行回收,不产生任何污染,保护了环境,还顺带解决了棉秸还田过程中导致的枯黄叶病继生和土地恶化的问题……”

“还是原来那一套种地的资金,但是产业链拉长了,每个环节都能增值。”李满常笑着说。

上一篇:海钺铸业:建设华北最大的精品铸件研制基地 下一篇:无限风光在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