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校武术教学课上学生兴趣的培养

时间:2022-08-04 12:55:21

浅论高校武术教学课上学生兴趣的培养

摘要:武术是我国的国粹,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可是经过调查发现,在当前高校的体育课上,学生们对于武术项目的兴趣普遍不高,选修武术课程的人数不多,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如果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这是一个值得每个体育工作者深深思考的命题。

关键词:高校 武术 兴趣

武术又称“国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动作为主要锻炼内容,兼有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格斗运动三种运动形式的体育项目。武术的意识是指让学生对武术的发展特点予以了解;武术攻防含义指在教学中对动作进行用心分析,可采取对练形式;武术保健指让学生对武术的保健知识进行了解;武术教学是师生共同努力,传承武术的过程,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武术技术,掌握武术知识,养成武德精神的行为。武术有着与其它体育项目的共性,都是强身健体,又有着与其它项目相区别的鲜明个性,其动作素材具有攻防属性,并且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和,它是中华民族的国粹。

武术运动有着与其他体育项目相同的共性,都是强身健体,也有着自己的个性特点。首先武术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中国武术萌生于中国,中国的传统文化孕育它成形,养育它成长,促进它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例如武术运动讲究 刚柔相济,搏斗崇尚,攻中寓防,防中寓攻,这些就是我国古代阴阳学的对立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理论在武术技法中的运用;其次,具有攻防再现性和表现性兼蓄的本质特点,武术的动作素材以攻防性能为本质,兼容攻防再现性和表现性。攻防再现是指动作具有格杀价值,实战中能发挥攻防效用,表现性指动作体现攻防意识。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俗称“十八般武艺”,在技法上讲究“内外合一”,效果上讲究“内壮外强”。

然而,在当前高校的体育课上,学生们对于武术项目的兴趣普遍不高,选修武术课程的人数不多,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体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如何在武术课上激发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促进中国武术事业的蓬勃发展,这是每个武术教师都应该深深思考的命题。经过调查,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以增强学生对于国粹武术的热爱,对武术学习的兴趣提高,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

一、形成对武术的正确意识,提高对体育教学的认识

在每学期的第一节课上,将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告诉学生,指出哪些是考试项目,评分标准如何,该项目在学分所占的比例等。学习某一个运动项目时,给学生简略的介绍这个项目运动的价值,使学生了解从事这项运动能从中得到哪些好处。例如:上武术课,运用武术运动本身的特点,培养学习武术的兴趣,如武术是通过攻防格斗的身体练习来改善和发展体能,增强体质的一项运动,它以跌、打、摔、拿、击、刺等动作为运动特点,以套路和格斗为其运动形式,技击乃武术区别与其它体育项目的显著特点。通过武术练习,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上的满足,且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建立起武术运动的直接兴趣。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尽头足,兴趣高,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 注意能力等;培养学生不畏,见义勇为的高尚品质;勤劳刻苦,谦虚谨慎的学风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提高对武术这一民族遗产的认识,激发对武术和祖国人民勤劳、智慧的敬佩之情,激发起学生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最终使中华武术发扬光大,源远流长。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体育与健康课富有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

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力求找到新颖活泼、简单实用的教学方法,在讲解动作时,语言形象生动,示范准确到位,产生美感,使学生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安排和要求上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循序渐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新的难度产生兴趣。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基础较差的学生,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指定一个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这时候特别注意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尤其是那些没有体育基础,协调性差的学生。例如:体育教师要知道影响武术兴趣的四个因素:第一、武术动作繁多,结构复杂,难学易忘,见效慢;第二、生理负担较大,长时间的静力练习和下肢活动,担心会引起骨盆扩张,大腿增粗;第三、个人武术运用能力和运动素质较差;第四、教材和教法缺乏吸引力。这四项是构成学生对武术不感兴趣的主要心理障碍,故在武术教学中要贯彻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合理组织材料,巧妙运用教学手段,加强课内外辅导,培养能力较差的学生的武术兴趣,重视教师的自身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和理论水平。

三、改善丰富教学方法,多进行课堂练习

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满堂灌,在学习的时间、空间上都要给予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练习,把教师所教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敢于突破传统的教条化的教学方法,要勇于探索,大胆思考,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多进行课堂练习,给予学生自己发挥的空间只有通过思考感悟的东西才是属于自己的,要掌握武术基本动作,就必须花一定的时间进行练习 武术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掌握其各种技法技巧,在掌握一定的技法、技巧后,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适当介绍一些难度动作作为平常练习,让学生相互进行讨论,教师作最后的点评或总结,让学生们体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成,从而增加对武术学习的良好兴趣,激发学习的动机。另外,可以多讨论,在某个基本动作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在某环节设置疑问,让学生展开讨论,使其产生探索的热情和欲望,允许各抒己见,教师进行必要解答,师生之间变成交往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引导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中去。

参考文献:

[1]彭洪涛.关于高校武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规律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02)

[2]林月红.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2)

[3]赵永,彭春梅.武术技能形成的心理分析及对策[J].武术科学(搏击·学术版).2005(01)

[4]曹曦东.试论动机对体教班武术技能的影响[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4(04)

上一篇: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下一篇:构建新音乐课堂 提高学生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