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规画圆”对家校合作的启示

时间:2022-08-03 11:39:08

“圆规画圆”对家校合作的启示

摘 要:家长与学校相互配合、分工合作,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家庭教育也需要学校的帮助。因此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方式,进行合理的家校沟通,可以使学生的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家校合作 学生 教育 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家庭和学校,不仅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过程,抑或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可见,家长与学校相互配合、分工合作,才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家庭教育也需要学校的帮助,因此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方式,进行必要的家校合作,才能保证对学生的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将对孩子的教育比作一个用圆规画圆的过程,那么孩子应该始终是那个被环绕的“圆心”。合作的目的不是减轻家长或教师的教育负担,而是为了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地发展;而家长这一“半径”的长度,决定了圆的大小,也就是孩子发展的多少,有了沟通的意愿和科学的家教方法,这一半径才会无限伸展。教师,则是引领“半径”转动的外力。

一、明确教师的态度,赢得家长的支持

借用魏书生老师的话:“坚信每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同样的,我们要“坚信每位家长都是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家长的助手”,既然教师是引领“半径”转动的外力,那么让“半径”心甘情愿、心悦诚服地跟随动力转动起来,就是家校合作的重点,也是最大的难点。

因此,在新学期家长会上,我首先向全体家长承诺“我会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与家长的地位、孩子的成绩无关”,以此赢得家长的信任和尊重。在此基础上,我也会明确告知家长:“您和孩子跟老师的合作程度,直接影响到今后五年孩子的发展程度。”就像薛瑞萍老师说的那句“请跟我来”一样,家长是不是“跟我来”,决定了1+1是大于2还是小于2,以此引起家长对家校沟通的重视。

接下来,我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家访、电话、校讯通、QQ群、短信、博客、致家长一封信、便条等多种方式与家长随时进行沟通,用自身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对家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本来就优秀的家长更愿意与我合作,使部分本来拖拉的家长不好意思不积极配合。例如,班里的小泽一度出现不完成作业的情况,我先是发校讯通告知,没有得到家长的回复;我就变化方式,给家长打电话,起初家长仍是支支吾吾,不愿多管;一段时间后,我请家长来校沟通,并在孩子的每次作业后面认真写下指导建议,为家长辅导孩子提供帮助;在孩子有了点滴进步后,我及时撰写博客记录下来,供其他家长借鉴,让孩子获得进步的自豪感。通过以上方式,小泽的家长终于“不得不”有所行动,而我也终于看到了小泽的可喜变化。

二、发挥榜样的力量,激发家长的效仿

家校合作存在困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这场家长与教师共同参与的拔河比赛中没有形成合力,所以教师才会有种带领大家拔河却只有自己在使劲的感觉。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让大家明白劲应该怎样用。例如,我在家长会上建议家长根据各自孩子的学习能力指导孩子做好课前预习,可许多家长却不知该怎样落实。我就将志豪爸爸指导孩子充分预习的方法推荐给大家,向家长展示优秀学生的预习作业,然后将预习方法分成六步,对不同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有了效仿的榜样,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落在后面。

三、借助孩子的影响,带动家长的行动

正如家长常说的“老师的话对孩子就像圣旨”一样,大部分家庭里,孩子的要求对家长来说同样是不敢违抗的“圣旨”。正因为如此,孩子也是家校合作中最好的剂。家长的意见可以通过孩子传达给老师,老师的要求也可以经由孩子转达给家长,在家校沟通出现瓶颈时,借助孩子的影响,可以更好地带动起家长的行动。例如,小徐在一年级时总是与同学发生冲突,老师几次给家长发短信请家长来校沟通都如石沉大海,我只得发挥孩子的力量,让孩子死缠烂磨地把家长叫到学校来。经过一番交流,发现家长是因为孩子学习不好,以为老师叫来只为了告状,而不肯与老师交流;而通过沟通,家长不仅得到了老师的建议,还对自己的孩子有了全新的认识,摒弃了过去认为孩子一无是处的成见。

另外,在与家长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要始终提醒自己“不要等到出现问题才与家长联系”,不要让家长接到老师电话就以为是孩子又犯了错误。为了让刚刚入学的孩子热爱学校生活,遵守学校纪律,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我把五颜六色的彩纸发给孩子,告诉他们,写下自己最想实现的愿望,然后折起来亲自放进心愿箱;并承诺,每个星期我都会从心愿箱里抽出两张彩纸,只要这一周你的名字没有出现在违反纪律或破坏卫生的小本子上,老师就会和家长一起帮你实现愿望。比如,有的孩子想要妈妈每晚睡前给她讲故事,我就当着孩子的面给家长打电话,告知孩子在学校的进步……家长收到这样的电话和短信,自然会欣喜地与孩子分享快乐,孩子也会更加喜欢学校生活。

只要一切以孩子的发展这一“圆心”为最终目标,以家长的配合这一“半径”为辅助手段,以教师的科学指导为推动力,相信一定能在家校合作的有效配合中帮每个孩子勾画出一个展现精彩的完美舞台。

上一篇:论谢对“永明体”理论的实践及其成就 下一篇: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材《长城汉语》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