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惠州港东江内河港区发展的探讨

时间:2022-08-03 10:16:02

关于惠州港东江内河港区发展的探讨

摘 要:惠州港东江内河港区是珠江三角洲内河运输网络和惠州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立足于惠州港东江内河港区的现状,分析了制约该港区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发展惠州港东江内河港区的对策。

关键词:东江内河港区 制约因素 发展 对策

1.引言

东江从惠州市中部穿境而过,惠州辖区内的东江河道总长168km。惠州港东江内河港区的范围为从博罗县与河源市相接处的观音阁镇至博罗县与东莞市相接处的石湾镇,全长约157km,是该区域对外物质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上世纪90年代,由于东江河道条件恶化、珠江三角洲地区公路运输网络迅速发展等原因,惠州港东江内河港区的货物吞吐量一度萎缩,但近几年内河港区的吞吐量开始显著增长。随着港区腹地内河源市、惠州市和东莞市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既给惠州港东江内河港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对其通过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使惠州港东江内河港区的布局更为协调、提高作业能力、促进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惠州港东江内河港区发展现状

惠州港东江内河港区是为惠州市及其周边地区提供工业、建筑业原材料,以及社会生产、生活基础物资运输的内河水运港口,现包括石湾、园洲、龙溪、潼湖、罗阳、汝湖、水口、惠城、仍图、泰美、观音阁等11个作业区,其中后四个作业区虽然有装卸作业点,但由于其所在的东江航道等级较低,加之公路运输竞争和作业区机械装备较落后,已经无货物可运,基本停止运作。

石湾、园洲、龙溪、潼湖、罗阳作业区位于东江下游,航道整治标准为Ⅳ级,可通航500t级船舶,惠城、水口、汝湖、仍图、泰美、观音阁作业区位于东江中游,航道整治标准为V级,可通航300t级船舶(2007年东江水利枢纽竣工后,该航段可通行500t级船舶)。目前,东江惠州境内已建成的各类公用码头泊位64个,最大靠泊吨级为500t,最小靠泊吨级为150t,除石湾镇的恒盛码头和龙溪镇的宏兴码头比较正规且规模较大外,其余都为简易或自然码头。东江内河港区现有泊位情况见表1所示。

根据惠州市港务管理局统计资料,惠州港内河港区自1990年以来吞吐量变化极不稳定,1993年以前由于“房地产开发热”导致矿建材料需求量迅速增加,吞吐量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每年基本上维持在 60万吨~70万吨左右;从1994年开始,惠州港内河港区的吞吐量快速下降,从1994年的42.9万吨下降到1998年的11.4万吨;1999 年以后情况有所好转,由1999年的23.6万吨上升到2001年的72.5 万吨;2004年~2006年惠州港内河港区吞吐量发展异常迅速,2004 年吞吐量为171万吨,2005年为244万吨,2006年为253万吨。2007年-2012年吞吐量又有所萎缩,2009年吞吐量为198万吨、2010年下降到139万吨、2011年155万吨、2012年为138.5万吨。东江内河港区近年的分货类吞吐量统计情况见表2所示。

3.制约惠州港东江内河港区发展的因素

当前制约惠州港东江内河港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 . 1港区开发缺乏政府的有效监管

长期以来, 政府较多地关注区域内海港的发展, 对内河港区缺乏统一有效的行业监管。惠州港东江内河港区码头布局缺乏科学指导,许多小型码头布点分散、不规范,相当数量的码头没有相关的报批登记手续,严重干扰了正常生产秩序;此外,由于缺乏相应的岸线规划,岸线使用不合理,造成岸线资源浪费。

3 . 2港区承运货物的种类波动大

从历年吞吐量统计资料来看,2006年以前,惠州港东江内河港区运输的物资以砂、瓷土、碎石、煤、水泥、非金属矿石等矿建材料和煤炭为主,而机械设备、轻工业产品、医药产品等价值较高的物资承运量较少,集装箱运量所占比例极低。以2006年为例,矿建材料和煤炭运量为181.585万t,占承运物资总量的71.7%;集装箱运量仅有1.4万TEU,约11.03万t。2006年以后,惠州港东江内河港区运输的物资种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砂、瓷土、碎石、煤、水泥、非金属矿石等矿建材料和煤炭逐年下降,而机械设备、轻工业产品、医药产品等价值较高的物资承运量上升迅速,集装箱运量所占比例逐年增高。以2012年为例,集装箱运量占总吞吐量的56.4%,有5.3万TEU,约78.1万t。

3 . 3部分河段航道条件较差

东江水利枢纽建成后,惠城、水口等东江中游港区的航道条件得到了及大改善,但石湾、园洲、龙溪、潼湖和罗阳作业区位于东江下游惠州大桥至石龙头段,该河段内的“博罗浅段” (惠河高速公路桥至谭公庙)长14km,枯水期最小水深0.8m,一般水深在1.0m以上,是惠州通往珠江三角洲水运的“瓶颈”,经常出现塞(堵)船现象;此外,中山公园、礼村、园洲等零星礁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船舶通航。

3 . 4港区集疏运条件差

惠州港东江内河港区各码头的陆路集疏运方式以公路运输为主,且集疏运道路条件较差。目前,除龙溪镇的宏兴码头有专门修建的进港道路连接码头与城镇道路干线外,其余码头的进港道路基本为乡村公路,甚至有的简易码头直接利用土筑的水利防洪大堤作为进出港道路,路面非常窄且路况极差。

3 . 5码头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惠州港东江内河港区除石湾镇的恒盛码头和龙溪镇的宏兴码头比较正规且规模较大外,其余均为简易码头。存在码头面高程不足、靠船设施过短,造成丰水期码头面过水、枯水期船只无法靠泊;码头装卸作业机械吨位小、作业效率低;不少简易码头港区用地纵深只有50m左右,堆场面积少,码头通过能力小。

3 . 6违法采砂活动严重影响港区安全生产

由于东江中下游靠近经济发达地区,加上河砂质量较好,东江大规模无序、粗放式的采砂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迄今不止。虽经过整治,但“砂霸”横行,乱挖、滥采、超采、偷采床沙的现象仍然严重,违法采砂不仅造成部分河段水位大幅度下降,而且严重影响到港区码头、航道、水利堤防、跨河桥梁和跨(过)河管线的安全。

4.发展惠州港东江内河港区的对策

4 . 1确立惠州港东江内河港区在构建惠州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战略地位

在我国的综合运输体系中,水运发展相对滞后,而水运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是内河航道与港口。长期以来,内河运输由于运输时间长、通达性差、受水文和气象条件影响大而被人们认为只能在综合运输体系中起到拾遗补缺的辅助作用。其实,从社会经济发展对运输的需求来看,各种运输方式都存在相对优势和弱势,只有多种运输方式相互补充和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立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以满足区域内各种运输需求。在资源日趋紧张的现代社会,充分利用珠三角地区密集的河网构建高效节能的综合运输体系更具战略意义。

4 . 2 发展临港产业,形成东江内河港区发展与惠州城市发展相互促进的局面

惠州港东江内河港区腹地的延伸需要以临港工业的发展为基础,港区吞吐量的提高,更需要以发展临港工业作为强大的货源支撑。从国内外发展经验看,依江临海发展货物大进大出的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惠州市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海港区域的临港产业相当发达,而河港则远落后于海港,只有正确定位海港和东江内河港区功能的基础上,才能引导合适的投资项目向东江内河港区临港区域转移。内河港区附近的开发区,要充分发挥自身特有的港口优势,吸引更多的外来资金和先进技术,为港区提供更多的货源。内河港区也须主动配合政府,把自己置身于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之中,通过调整经营策略、拓宽服务领域,使内河港区成为整个区域发展的一部分,形成港、城相互促进的有利局面。

4 . 3 解决惠州港东江内河港区设施与航道、船舶不相协调的问题

惠州港东江内河港区码头基础设施简陋,装卸工艺陈旧,设备落后,部分航道枯水期通航能力有限。为改变目前极度落后的面貌,使港区设施与航道和船舶合理衔接,可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①提升惠州港东江内河港地位,结合整个惠州港的发展需求,从高层次进行内河港区的规划与定位,统筹考虑惠州港东江内河港区的发展。

②提升东江航道通行能力,针对东江跨地级市的特点,协调上下游城市,统筹规划东江航道等级并尽早实施整治工作。

③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渠道筹措惠州港东江内河港区发展资金。坚持国家投入、地方筹资、企业自筹、利用外资的多渠道筹资方针,充分调动政府、企业、社会的积极性,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加快东江内河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港区功能。

4 . 4 引导惠州港东江内河港区的码头企业组建战略联盟

惠州港东江内河港区码头企业众多,虽然同属于一个港区,但实际上在经营行为上各自为政,不仅增加内耗,还不利于提升整个港区的竞争力。组建战略联盟可以给惠州港东江内河港区的码头企业带来如下优势:

①可以发挥各战略联盟成员的自身优势,实现优势互补,提升整个港区的竞争力。②可以提高港区的市场支配力以及议价能力,并削弱作为港口客户的船运公司的侃价能力。③可以有效降低港区的重复建设,减少资源浪费,促使各港口企业利用自身的优势吸引货源,形成错位竞争,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恶性竞争和港口企业经营利润水平下降。④可以使各港口企业分享各种资源,比如客户信息、管理经验和管理手段、技术等,不仅可降低战略联盟成员的客户搜索成本,也使其更容易满足客户需求。

4 . 5 拓宽惠州港东江内河港区的服务功能,发展现代物流

随着港口经济的强势崛起,港口的竞争已经从成本竞争转向质量竞争和服务竞争。在以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竞争中,港口须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把港口发展成为兼具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流通功能的物流中心,全面提升港口的服务功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货源问题,促进港口的快速稳步发展。惠州港东江内河港区可运用现代物流的理念和运营模式,改造港区现有的经营机制和组织模式,全面加强专业化、信息化建设,大力培养物流专业人才,建立完善的公用物流信息平台,提高货物通港效率,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港区辐射能力,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使惠州港东江内河港区逐步跟上现代港口发展的步伐。

5.结束语

惠州港东江内河港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水运资源,是惠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在珠江三角洲内河运输体系及惠州港口体系中均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内河港区的发展将促进惠州港有序、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广东省综合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关于惠州港港口运输及周边物流情况调查》.2010.

[2]惠州港务管理局,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惠州港总体规划(河港篇·送审稿)》.2011.

[3]陈绍新,陈海全.无序采砂对东江下游及三角洲地区水文特性影响分析.广东水利水电,2006(4):57-60.

上一篇:构建内河AIS桥涵标的设想 下一篇:对老年人“情有独钟”的餐后低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