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农村中学教育合力形成的磁石

时间:2022-08-03 09:46:38

班主任,农村中学教育合力形成的磁石

农村教育在义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农村中学教育又是整个教育的关键和难点。要搞好农村中学的教育,必须得注重班级管理。班级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而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要管理好农村中学的班级,必须得分析农村中学班级的现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使农村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与时俱进,走上正规化、系统化道路。

一、农村中学班级的现状分析

(1)留守儿童的比例增大。特别是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孩子一般由的爷爷奶奶带养,这种隔代教育对孩子影响很大,学生们大多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如:生活不能自理,缺乏自觉性,学习马虎、劳动观念弱、纪律松散,甚至学会了打架、喝酒、抽烟、赌博等。父母外出打工,孩子让老一辈教育,教育方式成旧而不得力;随着社会的发展,残缺家庭越来越多,也是孩子的一大障碍等。这就使本来好学的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2)社会上的不良现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上的各种不正之风,一些不健康文艺作品的毒害,也随之而来。如各种电子游戏厅的开放,各种媒体的大肆宣传,各种文化垃圾的存在,毒害着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灵;再加上人与人之间不正常的交往关系等,都对学生的心灵产生着消极影响,埋下了不爱学习的祸根。

(3)学校教育上的偏差和过失。首先,这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教育为了升学,因此就要进行不断的分类、淘汰,致使一些学生丧失了信心;其次,是由于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不同,致使那些需要时间长的学生,不能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时间久之便沦为差生;同时,有的教师对学生期望过高,对学生估价往往脱离学生真实情况,致使教育方法不当,或有的教师言行不一,方法简单,工作敷衍塞责,对学生态度冷淡无情,或过分讨好学生,不敢严格要求,或对学生亲疏有别,不能一视同仁,过分偏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而忽视其他较差的学生的情感等。正是教师这种不按教育规律办事,违背教育原则,不懂教育艺术,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甚至造成师生对立的做法,导致了部分学习困难学生的产生。

(4)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自身没有端正好学习态度,没有培养起吃苦的精神,不知道“瓜儿为什么苦后方甜”,不了解“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真正用意,不懂得“宝剑锋出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同时,学生思想上理解的偏差和误区,对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循循善诱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立情绪,不愿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正面引导,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习惯,而沉醉于低级趣味的东西,甚至接受完全错误的东西,知错不改,胡作非为,破罐子破摔,自甘堕落,成了名副其实的学习困难生

二、农村中学班级管理初探

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核心,对班级的建设和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班主任一个人不可能单独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班主任就要有意识地协调好与任课教师的关系,互相配合,共同构筑教育合力,形成一个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就是一个磁石,把任课教师、家长和学生有利的吸引在一起,集中力量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首先,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和谐相处构成教育合力的骨干力量。班主任要甘当学生,尊重任课教师,主动与任课教师联系,并协助任课教师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班级制度的制定、班干部的人选和学习方式的组织上,要尽量征求任课教师的意见,寻求最佳的方案。在交流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任课教师的一些想法和做法,而且可以让任课教师也了解班主任的处事态度、管理方法,这就为更好的合作奠定了基础。为了使任课教师了解学生,班主任就要主动地向任课教师介绍本班学生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注意听取他们对学生的看法和意见,及时向任课教师反映学生的意见和要求等。这样既尊重任课教师,又能激发任课教师关心班级工作的热情,从而达到互相配合、同舟共济,共同为班集体建设出力。

其次,班干部是形成班级凝聚力的核心。班主任的工作也离不开学生的支持,班主任在班级的管理上必须注意培养班干部的能力,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模范作用以及班级同学整体的影响力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班级的集体意识和学生的合作能力的提高,也是学校教育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一个班集体,肯定要有一个围绕班主任组成的委员会,班委会就是该班的“核心”,是带动全班同学去完成学校的各种任务。实现班集体目标的核心力量;每个委员各施其能、各负其责;如学习委员负责学习方面的工作,劳动生活委员、文体委员…等。但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以下情况:①班主任任用不当,一些班主任任用班干部不经过学生民主选举,而是采取“委任”方式,不是任人唯贤,而是任认为“凶”,或是任人唯亲。这样的班干部信赖度差,得不到班级学生的拥护,导致班级凝聚力不强,就不能有效发挥班干部的作用。②班干部作用发挥不当。一些班主任不能大胆放手,让班干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对其要求刻苦,低估了学生的能力。③班干部职位“终身制”。致使许多学生失去了锻炼的机会,这种做法很不公平,而且也未必能较好地发挥班干部这一职位的作用。④评价不恰当:有一些班主任在评先选优中,凭自我感觉的印象,一言堂,班干部优先。“一奖到头”。过分信赖班干部,以班干部的言论为准,最后造成对其他学生的伤害,直接影响班级管理。

第三,帮助家长树立大教育观形成教育合力。尊重家长,共同努力教育学生。家庭教育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础,家庭教育的好坏不仅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也关系到学校的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完成。加强教师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与合作,不但同教师职业活动的宗旨相一致,而且还补充了教师的活动,从而发挥家长积极作用。与家长合作的过程中,班主任不要伤害学生家长的感情,虚心听取学生家长的批评意见。由于学生是学生家长生活和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对学生教育的看法和了解上,常常比教师细致和具体,甚至在某些问题上还有独到之处。为了共同完成教育任务,每个教师能够主动地、积极地向学生家长提出他们对于子女进行不恰当教育的批评,并且有分寸地、适当地向家长提出教育学生的要求,使他们认识到这些要求的善意与合理性,帮助学生家长提高教育子女的艺术和教育理论的修养,向学生家长说明他们在教育学上的无知对于青少年教育带来的危害。

第四,班主任要善于处理各种班级的矛盾。①调节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可以增进学生与老师的信任。当学生与老师发生矛盾时,班主任不能一推了之而应主动承担责任,深入了解情况。在处理任课教师与学生的矛盾中,班主任首先要考虑的是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需要平等对待与尊重的个体。任何不分是非的呵斥都会在学生那敏感而稚嫩的心灵留下伤痕。在处理学生和科任教师的矛盾时,班主任就要谨慎行事,妥善解决。以客观公正的态度,了解矛盾的症结所在及冲突的经过,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尊重老师的劳动同时征求科任老师对班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在相互理解中化解矛盾。值得注意的是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的同时,帮助老师树立威信,增进老师对学生的信任。②学生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心理和强烈的自尊心,当孩子有成绩的时候很有自豪感。当孩子的表现与父母的期望和要求相差甚远时,父母就会严格要求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这样就会导致矛盾的产生。班主任有义务帮助家长认识到:要信任孩子,让孩子学会自主;赏识孩子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尊重孩子平等地与孩子交流沟通;要适度宽容,但不能放任自流。同时引导学生慢慢学会独立学习与思考,学会理解他人,宽容对待家长的期望与要求。③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观意识增强,学生之间的矛盾发生在所难免。发生矛盾后又碍于自己的情面不肯主动让步和好,此时班主任在调查清楚事情的原委之后,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的情况下妥善解决矛盾。

第五、改变农村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强势地位。“应试教育”着眼于分数和选拔,以考取高分获得升学资格为目地,属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是极端功利主义的产物,这一点在当今很多农村中小学尤为突出。这些学校及其上级主管部门仍以学生考试的平均分和升学率来衡量教师的业绩,以分数论英雄,这样就会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伤害了广大一线教师。因为尽管是同样的付出,但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学生。俗话说“龙生九种,各有不同”由于他们在性格、习惯、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及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成绩仍然有高有低,不能都是教师的错,这也会阻碍素质教育的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规范考试评价,使考试评价机构能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取消升学考试,对教师的评价也不要以分数及升学率来衡量,应采用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多元评价方式,以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班主任、班级教师、家长、应尽量对教育方针都有一致的理解,对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有统一认识,有共同的学生观。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树立共同的目标,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榜样,进而推动共同进步。让家庭的力量、学校的力量、学生的力量在班主任的调节引导之下形成一个整体的教育力量,来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聂爱红转化后进生应注重教师鼓励与家庭教育相结合.2005年 002卷 012期

[2]曹长德著:《当代班级管理引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

[3]魏书生著:《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1993年版

上一篇:幼儿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 下一篇: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外贸英语函电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