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的两大助力: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时间:2022-08-03 09:40:45

大学生就业的两大助力: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一、人力资本及社会资本合作助力的理论综述

1.人力资本理论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人体之中,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技术、能力和健康等质量之和,主要通过在正规学校教育、在职培训或在实践中学习获得。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资本。这种资本一旦被充分利用就会转变为巨大的生产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投资回报。

2.社会资本理论

(1)微观角度下的社会资本。布迪厄认为,社会资本是一个社会或群体所具有的现实或潜在的资源集合体,它主要由确定社会或群体成员身份的关系网络所构成。科尔曼对社会资本给出了解释:在日常生活中,行动者为实现工具性或情感性的目的,透过社会网络来动员的资源或能力的总和。这种持续存在的社会关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资本。

(2)宏观角度下的社会资本。帕特南将社会资本定义为:“社会组织的特性,例如:信任、规范和网络,它们能够通过促进合作行为来提高社会的效率”。帕特南的社会资本,已经不再局限于描述一个人的资源,而是作为全社会的资源而存在。

3.人力资本及社会资本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相关研究

透过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双重视角来探讨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研究发展的一个趋势。大量学者已经从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角度出发来探究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其主流的结论是社会资本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其主导作用。黄敬宝分析了两大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地区分布的各自影响,并得出人力资本的作用会受到生源地状况的影响、社会资本会限制劳动力的合理分布和流动、社会资本的作用大小与学历高低成反比的结论。

二、人力资本及社会资本合作助力

1.人力资本作用的合理性

人力资本通过投资的形式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拥有更多人力资本的劳动力也理应获得更多的回报。人力资本投资的过程具有正外部性,在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发展的过程中,大学生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是国家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最大的动力和生产力源泉。可见,无论是从微观角度还是从宏观角度,人力资本对就业的正面影响都是合理的。

2.社会资本作用的两面性

(1)合理使用社会资本的积极作用。社会关系网可以帮助建立起一个可信度比较高的信息网络,如同搭建一座双方沟通的桥梁,从而降低就业风险,降低就业成本,减少匹配误差等情况,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效率。

(2)过分强调社会资本的消极作用。社会资本分布不均使非生产收益显著,可能通过非竞争行为获得关系收益,关系收益带来的示范使得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把更多的努力投入到“非生产性努力中去”,从而使大学生舍本逐末,花费大量精力去建构和营造社会资本而荒疏学业,这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更不利于能力本位型社会的建构。过度重视社会资本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应用会阻碍人才流动,有悖于社会公平原则,不仅不利于资本增长,还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社会矛盾。

三、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合作助力的建议

1.微观角度――大学生学会“两条腿”走路

(1)提升人力资本。大学生要练好“内功”,争取人力资本收益最大化。政府与学校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大学生知行统一,以劳动力市场为导向,拓宽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形成健全而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基础知识牢、创新意识强、具有动手能力为发展目标。

(2)提升社会资本。大学生要客观地意识到家庭及学校的社会关系网络对就业问题的重要影响,能够积极主动的争取家庭及学校的参与。学校要关怀家庭社会资本不足的学生群体,在学生成长发展中,其家庭的指导和帮助的缺位需要学校通过学校社会资本给以更多的关怀、帮助,可以通过社团活动、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注重社会关系的建立和维持,增进双方的了解和信任,为将来求职打下良好的基础。积极维系人际关系就要求大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完善人格品质也是积累社会资本的重要基础。

2.宏观角度――营造良好就业环境

(1)倡导正确的人才观。用人力资本存量与质量来评价人才层次高低这一标准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是不会改变的。大学生应努力通过提升自身人力资本存量及质量来提高就业绩效。用人单位在“选育用留”的过程中须真正做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才能获得持久发展的人才优势。

(2)构建公开、透明、畅通就业信息平台。信息本身就是一种资源,一种权力,只有让就业信息通畅地、公开地、全面地、及时地让大学生掌握,才能够降低社会资本的运作空间,从而降低社会资本对就业的影响力。更为公开、公平、公正的以人力资本求得更优秀的工作岗位,本身则是对人力资本提升的一种激励。

(3)公平的制度准则。利用强有力的制度意识及规范化建设来弱化权力组织化的作用,抑制地位资源及关系资源的参与,规避因制度漏洞而引发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负面效应,用制度规范和引导社会资本良性发展,让真正优秀的群体能在充分市场化的就业平台百花齐放。

参考文献:

[1]左玲玲.西方教育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嬗变和演进――从人力资本理论到社会资本理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郑晓涛,李旭旦,相正求.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8期

作者简介:

朱娜,四川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晏华,西南财经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高教管理。

上一篇:让智能汽车拥有雄“芯” 下一篇:豫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