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沈从文《边城》(节选课文)的解读

时间:2022-08-03 08:05:23

《现代汉语词典》对“解读”的解释有三:其一是阅读解释;其二是分析研究;其三是理解体会。运用在对文章的学习中,我重点应用其三的“理解体会”之意。在语文学习中,要引导学生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放飞思绪,有创造性地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进发创新思维的火花。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效的解读文意,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和体会,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达到“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解读境界,实为教学的技巧和艺术。

以节选教材《边城》第二段为例,文中这样写道:“小溪流下去,绕山蛆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个小小的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小说故事的背景就发生在这样一个风光秀丽、美丽无比的湘西,从作家诗化的笔墨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湘西边城原始、清新的自然风貌,解读到在这样一个宁静优美的画面中,人物、故事将要次第展开的纯美、醇厚呈现出的耀眼的人性光芒,更深层次的解读可以延伸到作家关于“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以及作品独特的价值尺度和哲学思辨,在联想和想象的双翅上熠熠闪光。单纯而又美好的生存环境无疑也是人性向外的追寻和向往,科技、工业的进步也遮掩不住其璀璨的光芒,对现实的反观会进一步推进对《边城》的新生的理解和体会。

在课文第二段和第三段中这样写道:“管理这渡船的,一面口中嚷道:‘慢点慢点’,自己霍地跃上了岸,拉着铁环,于是人货牛马全上了岸,翻过小山不见了。”“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管船人却情不过,也为了心安起见,便把这些钱托人到茶峒去买茶叶和草烟,将茶峒出产的上等草烟,一扎一扎挂在自己腰带边,过渡的人需要这东西必慷慨奉赠。”

“茶叶则在六月里放进大缸里去,用开水泡好,给过路人解渴。”这样厚道、醇美的民风,想必生活在物质化的今天的人们该是多么的神往,这必定也是身处虚伪、自私、冷漠的都市文化中的人们渴望追求的人性之美、爱和善良。“美在生命”的解读让我们再一次为《边城》击节鼓掌,无疑也是对浮躁、功利、自私的现代人温婉客气的教化。

1999年6月,《亚洲周刊》推出了“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排行榜”,在全世界范围内对20世纪用中文写作的小说进行了排名,遴选出前100部作品。参与这一排行榜投票的均是海内外著名的学者、作者,如王蒙、余秋雨、王晓明等,在这一排行榜中,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位列第一,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名列第二。但如果以单篇小说计算,《边城》则属第一。《边城》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选进大学课本。

“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风日清和的天气,无人过渡,阵日长闲,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或把一段木头从高处向水中抛去,嗾使身边黄狗自岩石高处跃下,把木头衔回来。或翠翠与黄狗皆张着耳朵,听祖父说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战争故事。”在湘西特有的生活背景下,老人、翠翠、黄狗呈现给我们衣服充满乡土气息并洋溢着祖孙亲情的乡村风俗画。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得到表现的,寄寓了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也正是由于这种对以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学”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随,作品在当下也具有跨时代的批判现实意义。

“有时过渡的是从川东过茶峒的小牛,是羊群,是新娘子的花轿,翠翠必争着作渡船夫,站在船头,懒懒的攀引缆索。让船缓缓地过去。牛羊花轿上岸后,翠翠必跟着走,站到小山头,目送这些东西走去很远了,方回转船上,把船牵靠近家的岸边。”“且独自低低地学小羊叫着,学母牛叫着,或采一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如此清新可爱的少女情窦初开的画面,对我们视觉和心灵都是巨大的冲击,特别是对照今天的“郭美美炫富事件”、某校在校生案、某些女大学生“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低俗卑劣的观念等,借对作品的解读唤醒人性尊严的回归,唤起人性心灵的美好追求,“美在生命”的重塑迫在眉睫。

借沈从文先生美丽的《边城》唤醒我们日渐麻木的心灵,让我们再一次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在世纪的时空快意行走,去体悟作品展示的自然美好的生命形态,共同追寻一个诗意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

上一篇:以色列教育 下一篇:浅谈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