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世纪小提琴教学理论的发展

时间:2022-08-03 08:00:46

19―20世纪小提琴教学理论的发展

摘 要:如果说早期小提琴教学理论的发展还仅仅是依附着演奏的发展进行的话,那么进入到19世纪尤其是20纪后,在这个人类文明发展速度达到前所未有的纪元里,小提琴教育理论也同众多学科一样构建了自己坚实的研究领地,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研究学科,它从不同角度对小提琴演奏及其表现手段进行深如的探讨,呈现了许多新颖独到的小提琴教育理念,为指导小提琴演奏、为小提琴艺术的进步同时也为现代人的审美趣味的需要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关键词:19―20世纪;小提琴;教学理论;发展

中图分类号:J62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8-0214-01

贝里奥的论文于1934年在巴黎出版的《小提琴演奏的艺术》或许是这一时期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小提琴论文。因在细节的把握上胜于由贝里奥、罗德和克莱采尔于1803年共同在巴黎编著的《小提琴演奏法》,而很早就被巴黎音乐学院作为教材使用。

一、19世纪中小提琴教学理论

古尔于1831年于德国美茵茨出版的《帕格尼尼小提琴演奏艺术》,该著作主要针对帕格尼尼的演奏艺术风格进行论述,与此同时,斯波尔于1832年著的《小提琴教程》;以及达维德于1863年著的《小提琴教程》的对小提琴教学阐述得更为完整。

可以这样说,20世纪初至1960年是对传统教学理论的总结与拓宽时。这时小提琴教学尚处于一个对传统教育理论进行总结,并在前人的基D上加以拓宽的发展阶段。其中最为世人瞩目的理论家有:约阿西姆于1902―1905年编写的最重要的三卷《小提琴教程》。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他的学生莫策完成的。此外〔匈〕卡尔・弗莱什、〔捷〕舍夫契克和〔俄〕奥尔――他们均对小提琴的表演艺术提出自己的理论体系,对后来的演奏与教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卡尔・弗莱什的理论非常系统地论及了关于小提琴表演艺术的方方面面,因此在这一时期中影响最大。他的《小提琴演奏艺术》一书中所阐述的通论,是指导教学不可多得的蓝本,成为20世纪具有划时代影响的巨著。

此外,他还从各个技术角度深入研究了诸多问题,有针对音阶、琶音、半音、双音、泛音的训练出发的《音阶体系》;有专门对音色问题进行探讨的《小提琴演奏的发音问题》;有对各类指法的应用进行仔细揣摩的《小提琴指法》等。卡尔・弗莱什对小提琴各种应用技巧进行的深入细致的探微,使小提琴的演奏技术从以往缺乏系统的阐述,以及凭借经验和直觉的表达,上升到科学化、体系化的阶段,这无疑大大增强了技巧的准确性,为小提琴技巧的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教学提供了有别于以往全新的思维模式。弗莱什提出小提琴的学习应分为三个阶段:发展技术阶段、应用技术阶段和作品演绎阶段,详尽地表述了训练、认识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逐渐发展的关系。实际上他的立论也就是从这里进行展开的。他分析了各个演奏的技术要素以及训练的方式,论述了演奏应具备的一般的演奏要素和技术要索以及一位优秀的演奏家应具有的个性和心理素养。不仅如此,针对演奏的训练问题,从练琴的目的出发,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科学地分析了练琴的整个过程,区别了练习的质量与数量的关系,提倡主观意识指导下的训练,强调了机械练琴的危害。这无疑是对以往演奏者的思维定势中认为练琴的数量一定会和技术水平成正比的观念上的一次突破。对于音阶的训练,他也在观念和训练手段上提出了新的模式,颇具慧眼地看到了音阶对于演奏者技术全面提高的重要性。

二、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之后小提琴教学理论的发展

进入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之后,小提琴教学理论呈现理性与人性教学机制。一方面仍然沿着传统的理论研究方向更为细致科学地发展;另一方面,研究越来越注重对演奏者主体的潜能挖掘,这其中包括了对人的情感、人的理解力和人的感知能力的挖掘。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先进的科技成果迅速地转化成先进的教学手段,录音设备、影像设备成为必要的教学辅助,它们通过对人体感官(如听觉、视觉)的直接剌激,使演奏者对演奏的方式和效果有一个清晰直观的认识,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与教学质量。这一时期中具有代表性的教学理论有:加拉米安的小提琴教学原则、铃木的爱的才能教育法、洛能德的行动教学法等。

美国近现代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加拉米安,是继卡尔・弗莱什之后,在小提琴演奏的基本原则的研究方面有着突出贡献的小提琴教育家。不仅如此,他对小提琴演奏的研究还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更为符合现代演奏的需要,因而,他所提出的教学原则和关于演奏的观点,对现代小提琴演奏有着极大的指导价值。也正因为如此,他的理论备受世人的推崇与关注,成为现代小提琴演奏者和教师必读的理论书目之一。在其著作《小提琴演奏和教学的原则》中,加拉米安系统地研究了小提琴的各种演奏技术的要领和练习方法,并分成四个部分进行论述:技巧和表现、左手、右手和论练习。在技巧和表现的部分中,他详细论述了技巧的类型和价值以及技巧与艺术表现的关系,认为技巧的实施就是头脑对于演奏控制能力的体现,对技巧的全面掌握是永恒基础,具有的是“绝对的价值”,而音乐作品中对于技巧的选择运用则是会随着时代和风格的变化而变化的,具有的是“相对价值”。在具体地论及小提琴的演奏技术时,他分成左手和右手两大部分进行分述。在左手篇中,他始终紧扣左手的两个根本性的问题:按音和揉弦,依次从左手各关节(臂、肘、腕、指)的姿势到有关手指的按音、换弦、换把、揉弦等动作展开具体的论述,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和教学的方法步骤。在右手篇中,他也详尽地论及了右手持弓的原理和动作、影响发音的基本要素以及各种弓法的演奏方法等问题。

上一篇:社会信任与群众文化互动的伦理辨析 下一篇:高校动画专业美术基础课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