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市场的经济学

时间:2022-08-03 04:37:49

PE市场的经济学

由于PE在资本结构中的位置(股权)以及收益兑现期限(长期),所以注重设定激励机制。PE也因此在融资及资源配置中有其特定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在小企业融资中,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传统的商业银行不愿意去承担这个风险。但是,PE基金由于投资股权,并且设计了利益及风险共享机制,所以更加适合中小企业融资。本文即从经济学角度解构PE,分析其激励机制。

PE投资中的信息不对称

当今的经济学,从研究领域到方法论,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并跨学科延伸至社会学、心理学等。但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几个要素,如“供给”、“需求”、“选择”、“激励”仍然是很多问题分析的要点。这里固然有传统的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影响,如假定一个理性人在限制条件下,对自身的效用最大化。但背后还是人性的相通:无论有什么样的背景、文化或经历,人们总是会对激励机制做出反应。激励机制与博弈原理结合,基本上可以用于解释所有经济活动。

PE通常采用有限合伙制,从投资者(出资人)那里募集资金,然后投入到公司(项目)中去。这里,PE基金就是资金中介方(Intermediary),通常由职业投资者即GP(General Partner)管理。而LP(Limited Partner)则是出资人,通常为养老金、保险公司等。GP则成为LP的(Agent),管理PE基金,将资金投向有成长性的企业(项目)。这样,PE的利益相关方就有GP、LP和已投或备投企业(项目)。

PE基金作为财务投资者,其成立目标就是收益最大化,而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所投项目的企业价值(Enterprise Value)最大化来完成。但是,GP与LP之间,LP与所司或项目之间,都存在着信息不对称。GP作为LP的去进行投资决策,但是GP考虑的是自己利益最大化。而公司(项目)的管理层又是LP的,同样也考虑自己利益最大化,而不是LP的利益。这就是典型的所谓人问题(Principal-Agent Problem)。所以,PE基金在自身组织结构上,以及在与所投项目的协议中,都设计了一系列激励机制,以使GP与LP之间,以及LP与所投项目之间的利益尽量一致。

GP与LP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

LP作为出资人,资金收益基本是其唯一目标。GP作为专业投资人,其目标主要也是资金收益。但是,通常来说基金中GP的出资比例非常低。所以,尽管同样是逐利,GP与LP的目标在利润实现时间点等方面并不完全一致。而且,GP作为PE基金公司的管理者,还有公司管理及其他PE基金管理等考虑。PE基金在激励机制设计上就要考虑通过GP与LP利益共享捆绑二者利益。

在收费上,GP除了收取管理费外,更重要的是“分成”的激励机制。即在完成了预先设定的收益率后,超出部分GP可以按预先设定比例分成,比如20%。这样,GP就有强烈的动机,去尽力寻求有高收益预期的公司进行投资。

PE在分成兑现时点的设计上也区别于其他基金,如对冲基金。PE分成往往要在基金生命周期结束,或者所投项目退出之后,才能够实现。这样相对来说,就较为有效地避免了PE的短期行为。短期行为在金融领域广泛存在,投资者在获取收益时可以拿到高额奖励,但是即使随后投资赔钱,也不用承担责任。

同时,尽管GP自身投资占基金的比例很小,但仍然起到更进一步将GP与LP利益捆绑在一起的作用。

上述机制比较有效地保证了GP与LP在项目期限内的利益一致。但是,项目退出是有时限的,比如5年。那么,GP为什么还会考虑项目5年之后的收益?

这里就存在一个博弈理论。GP对名誉的关注,可以比较有效地防止上述问题。GP之所以关注自身名誉,是因为他们把自己与投资人之间的关系看成是多轮博弈。

在博弈理论中,有单轮博弈与多轮博弈之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接触到的都是多轮博弈。大多数人都有经历,看到身边一些人经常表现出短期行为。这些人往往是在本质上,把周边关系都看成了单轮博弈。单轮博弈中,每个人考虑的只是这一轮中的利益,目标是在这一轮中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但是在多轮博弈中,每个人还要考虑自身行为可能带来的下一轮博弈中对方的反应。

放到PE激励机制中, GP之所以考虑名誉,是因为他们要在未来继续从LP那里融资。每一个GP都希望可以长期做下去。一旦他们只考虑短期利益,比如在项目上市前通过短期手段甚至作假以达到上市目的,那么他们的名誉就会受损,下一轮融资就会受阻。所以GP都有强烈动机去建立和维护名誉,从而主动寻求投资项目的长期利益。

LP与项目管理层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

在面对项目时,GP也面临着激励机制与多轮博弈的问题。PE融资的最大问题是资金成本高。所以,选择去PE市场融资的企业往往都是在其他市场(如银行或股市)碰壁。这些企业在信息不对称上的问题更大。为了保护GP的利益,与企业之间设定合适的激励机制也就更为关键。

GP的利益是所投企业的企业价值最大化,即未来利润最大化。同时,GP和LP实现投资回报的方式是从一个投资项目中退出,这通常需要5到8年。这样,GP利益就是企业如何长期发展。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GP需要通过一系列办法来防止企业管理层的短期行为。

首先,GP要对企业进行直接控制。因为投资占比高,GP通常会在所投企业董事会中占有席位,并对企业的生产、市场营销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约束。GP的目标是引导企业追求长期盈利,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但是,GP通过董事会对企业管理有限地参与,并不能有效消除信息不对称。这里依然存在着典型的人问题——企业管理层首先考虑的永远都是自身利益。

所以,还需要有机制约束,以引导管理层从GP的利益考虑出发。这样,GP就要与企业管理层签订一系列限制性条款。这些协议通常以盈利增长或IPO时间等为标的。如果企业不能在规定期限内达到协议设定的目标,就要对投资者进行补偿。补偿的方式是现金或者股权等。

这种条款作为约束缔约人的机制,在任何投资中都广为存在。但是很不幸,它在中国被冠以一个非常有误导性的名字——对赌协议,并引起广泛争议。

而所谓对赌协议在理论上恰恰是消除信息不对称的一个必要步骤。离开它,PE投资中的道德风险(Moral Hazard)将增大,而PE高效配置资源的功能也将不复存在。在公平公正的情况下,签订对赌协议是“你情我愿”的商业行为,可以有效地解决人问题。其存在是合理的。

保证企业长期行为的动力,还来自于对名誉的考虑。这也是为什么PE所投项目往往会特别注意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等。在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增长的追求超过对环境的关注。因此,国际知名PE基金所投的项目,在发展中国家往往也是环境保护方面的领先者。但是,他们最关心的仍是盈利。因为如果所投企业惹上污染环境的麻烦,也会对企业长期盈利产生负面影响。

GP在与企业及同行打交道时,很重视建立和维护自身名誉。这是因为GP和项目之间是双向选择。GP在挑选项目进行投资时,也要被企业和同行挑选。一个好名声,有助于GP成功获得热门项目的投资机会。

作为一个投资领域,PE已经发展为成熟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以一系列激励机制为核心,针对行业内的特定情况,较为有效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及人问题。尽管不同国家或因经济结构和企业文化的不同,而寻求相应变通。但是,这其中的刺激机制及契约精神,在人性上及道理上是相同的。我们要尊重契约精神。

上一篇:海外并购的PE“功效” 下一篇:并购将成为PE最后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