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绘本导读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8-03 04:17:18

小学语文课堂绘本导读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绘本,已进入小学语文教师的视界,但大多是以推荐课外阅读的形式存在,仅仅以激发阅读兴趣为目的,还没有充分体现其促进多元智能发展的价值。遵循2011版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基本理念,努力探索绘本导读课程的实施策略,借助绘本帮助学生发展语言、提升审美情趣、尝试艺术创想与交流、促进多元智能的平衡发展,是我们的语文课程在“读图时代”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绘本 图文审美 悦读乐写 语言素养

随着传媒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不可逆转地进入了“读图时代”。小学语文课程肩负着培养“读图时代”的学生学会观察、想象、审美、表达的任务,绘本是最佳的媒介之一。新课标倡导我们“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而语文课程的“开放”与“活力”一定是来自于满足学生最真实的成长需求。因此,努力探索绘本导读课程的实施策略,是我们的语文课程在“读图时代”义不容辞的责任。

基于以上认识,依据新课程标准、多元智能理论与绘本推广领域的相关文献,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初步构建了小学低、中学段的绘本导读校本课程体系,并总结出五大针对不同学段、不同绘本的导读策略。

一、探索基于绘本特质的导读课程目标

绘本,是用图画和文字这两种不同媒介从不同视角共同来叙述故事的一门充满创意的综合艺术。阅读绘本,从封面到扉页,到正文,到环衬,都会不断让读者有“眼前一亮,难以忘怀”“看了还想再看,再看还有新发现”的惊喜。比如,《南瓜汤》,封面上猫、松鼠、鸭子一起喝汤时的排列顺序;环衬暖暖的南瓜汤颜色;正文中由“哐啷”两个字的特殊表现效果制造的声音感;鸭子出走后,猫和松鼠在家里等待时透过肢体动作和表情变化所呈现的内心感受;以及最后一幅无字、无结局的开放式结尾画面……无不令人感到是一场大饱眼福又震撼心灵的图文交响协奏音乐会。

这种特质,决定了绘本的导读课程,不仅仅要让儿童读到一个好故事,更要让儿童学会观察、想象、推理;不仅仅是对图像、故事的认知结果,更是引发儿童情感体验与共鸣、冲突、升华的过程。绘本的特质决定了绘本导读课程的目标与新课标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不谋而合”,仿佛“量身定做”。因此,我们的绘本导读课程目标是多元与三维的立体呈现。(详见附表一)

我们的导读课程体系中,在三年级才导读《我有友情要出租》。因为关于友情这个话题,我们发现,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模糊的。到了三年级,学生有了一些交友经历,才开始探索友情的意义,尝试交往的多种方式,并在交友中确认自我和他人的关系。因此,三年级的学生读《我有友情要出租》很容易与故事的主人公大猩猩“共情”,并借由思考大猩猩在走后该怎么找到属于自己的友情,来与自己对话,探寻友情的本质与交友的方式。因此,我们所列的“适读书目”与网络推荐书目差异巨大。

二、针对不同绘本,总结实践策略

1.故事讲述。

这一策略适合画面简约、故事性强、以情节变化取胜的绘本,就像烹一条鲜美无比的活鱼,清水蒸熟了就好吃又营养。适合这一策略的绘本有《爱心树》《我的爸爸叫焦尼》《你看上去好像很好吃》……

2.问题讨论。

有些绘本情节并不是很连贯,但知识性强、画面复杂,在引导学生阅读时,适时停下进行提问、讨论、猜测、想象、求证等等,是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画面的方法,培养学生读中思考好习惯的最佳策略。导读《蚯蚓的日记》《风到哪里去了》《神奇校车系列》等等,都需要这样读读、停停、说说、问问,把引导学生与绘本内容充分互动作为导读的重要任务。

3.艺术创想。

故事讲述之后,让学生进行与绘本内容相关的创意手工活动,就好比给绘本这道主菜搭上合适的配菜,以促进主菜营养更好地被“消化”“吸收”。导读无字书《雪人》之后,找来棉花、胶水、彩色卡纸,粘贴出一个心目中的永不消失的雪人;导读《小黄和小兰》之后,提供蓝色与黄色两种颜料和花纸,让学生开开心心地做手指画,仿佛小蓝与小黄不再是两种色彩,而是我们的两个朋友。

4.主题活动。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借助一个绘本故事,设计帮助学生呈现与发展多元智能的综合实践活动,好比是烹调出了一桌融智慧、乐趣与才艺于一体的“满汉全席”。请看对绘本《卡夫卡变虫记》的教学设计。(详见右上图)

5.悦读乐写。

以导读《南瓜汤》为例。我会在故事讲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看图复述三个好朋友制作南瓜汤的分工、做被子的流程、弹琴唱歌的情景,这便是“悦读”;故事的结尾是开放式的,我便引导学生分组模拟三个角色,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续编不同的结尾,写成一个小故事或小剧本,这便是“乐写”。“悦读”“乐写”的过程中,学生内化了图、文语言,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故事的主题更加清晰地彰显出来。

读《我有友情要出租》写《给大猩猩的一封信》,读《逃家小兔》续写母子对话,读《图书馆老鼠》记录与作家见面的场面,读《活了100万次的猫》分别为虎斑猫和白猫做肖像描写……这样的读写结合训练,学生写得愉快,老师教得轻松,习作品质常常让人惊喜。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

上一篇:以段落训练为切入点,落实年段教学目标 下一篇:谈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