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开“大休闲”的盖头

时间:2022-08-03 02:49:51

挑开“大休闲”的盖头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酝酿历时3年终于出台,强调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高度,统筹解决有钱、有闲之后怎么真正享受“休闲”这一大课题。

“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如此简单的歌词却唱出了当代人真实的状态:尽管旅游市场一年四季如火如荼,但是,享受旅游休闲,却已经成为社会大众可望不可即的,甚至是一件近乎“奢侈”的事情。

2月18日,春节刚刚过去,国务院便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参与文件起草以及相关研讨的中国旅游研究院政策所副研究员宋子千表示,《纲要》是为推动国民旅游休闲发展而,从系统性的高度对未来我国的旅游休闲产业和居民的旅游休闲活动做出全局规划。

从去年国庆期间首次施行的“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措施,以及国家发改委先后公布的两批共280多家降价或免费景区名单,到如今《纲要》的出台,纷纷标志着国家对于推动旅游休闲发展的政策倾斜与重视。由此,对于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的推进之路,国家已经出发,你准备好了么?

“国家喊你去旅游”

如今持续紧张的都市生活使人们在闲暇之时更加向往大自然,渴望身心能得到充分的放松,对于一个户外旅行爱好者而言,深有感触。

对于很多企业白领来说,加班是“家常便饭”,调休的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有。为了生产需要,员工没有可能获得长假去旅游。虽然《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自2008年就开始施行,但人们仍对其可操作性和贯彻力度存疑。

与此前一味强调旅游行业发展以及单向求得经济增长相比,今年国家把贯彻落实《纲要》作为扩大旅游消费的重要工作抓手,开宗明义地提出,到2020年,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制定鼓励居民旅游休闲消费的政策措施。宋子千说,这从国家制度层面表明了政府对国民旅游休闲的支持,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老百姓对改革开放成果的分享。而对社会大众而言,也会逐步进入一个“国家喊你去旅游”的新时代。

“《纲要》最大的作用是将改革开放以来的旅游休闲现象,和民众的旅游休闲行为以及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做了一个总结性的认识和正名,使之能够‘上得厅堂’。”著名旅游专家、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解释道。宋子千也谈到,“现在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国民对旅游休闲的需求强烈。从个人来说,适度休闲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从国家来说,提倡发展旅游休闲,有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国家对旅游市场上休闲产业的调控从未间断过,只是由于过去休闲的层次比较低,不提及并不代表它不存在。而再次提及发展大众旅游休闲产业,表明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之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旅游休闲在人民生活中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而更好地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必须。

旅游≠休闲

旅游休闲需要有闲也需要有钱。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和居民收入的群体差异都很大,有钱也有闲的人的比例不高。而追根究底,重视休闲的心态,是影响人们最终是否出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很多国民和旅行社说的休闲旅游,一般都是指狭隘意义上的观光度假休闲游。即满足了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观光旅游;像海滨度假一样追求放松的度假游;还有一种既不为了求知欲也不是所谓的纯粹放松,而是针对像穿越、高尔夫这样的特殊兴趣的特种旅游,一般这三种彼此是不可替代的。然而,刘思敏说,“旅游和休闲的概念目前被滥用了,时大时小。”

休闲和旅游本是两个具有重大交集的并列概念,无所谓高下、大小。旅游是空间视角,以位移为前提;休闲是时间视角,着眼于工作时间之外的行为。休闲旅游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休闲包括了度假旅游、周边旅游,而度假旅游则属于一种典型的空间位移现象,并要求一定要离开长居地,以发生位移为前提。而狭义的休闲旅游则多代表使大众在劳动时间之余尽可能的享受精神的放松与娱乐体验的周边、短程旅游。旅游和休闲是从两个不同的视角来区分着国民的消费行为。

旅游休闲既是富民产业,又是幸福产业。刘思敏提出,“国民进行大众旅游休闲需满足的条件为:‘有钱、有闲、有冲动’,而当前的状况恰恰是旅游冲动很旺盛,但‘闲不下来’,人民没有更多的假期或者时间出去旅游,何谈‘休闲’?” 无论从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出发,还是旅游经济的发展角度上讲,带薪休假制度如能有效落实,满足消费者对长假的需求,既可以给民众更多的选择,又可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使之发展更均衡。

当前,旅游产业已经进入大众时代。对于旅游者而言,旅游消费有多种方式,而“休闲”与否却迥然不同。面对旅行过后,人们发出“为什么我总是匆匆”的感慨,“休闲”二字尤为重要,它不仅表明人民群众的生活已经达到进行休闲享受的水平,还要求在享受前有更加充分的闲暇时间。

静待休闲

2012年国内旅游报告统计数据显示,从出游目的看,以休闲度假为目的的游客仅占11%,远低于探亲访友(39%)和观光游览(32%),这说明我国的休闲度假旅游市场还停留在初级阶段。面对风生水起的休闲旅游产业,今后中国在旅游市场内如何念好“闲”字经,成为2013年的重头戏。

旅游景点连续多年出现“黄金周”忧患。各地景区人山人海,支出宝贵休息时间出游的人们根本体验不到旅行过程中的几许乐趣,欣赏美景也是摩肩接踵,无法达到真正休闲游的目的,并且使景点超负荷运行。刘思敏分析说,“就现在这种休假制度来说,由于长假供给的短缺,民众出游需求有极大的冲动,一旦实现,必然导致在弥足珍贵的黄金周造成超负荷人流。”刘思敏对于“五一”长假的取消颇有异议,他认为这势必给国庆长假带来诸多管理难题。而恢复“五一黄金周”势在必行。

如今市场内大举进军休闲旅游产业,各大旅行社公司也动作频频,相继推出了“定制线路”、“深度旅游”、“高端旅游”等项目,大众化旅游正在逐渐走向个性化、私人化。市场上旅游休闲产品的增多,一方面折射出我国旅游产业的升级转型,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伴随经济社会发展,旅游休闲已经呈现出鲜明的大众化趋势。然而,这些能否让大众真正实现旅游休闲,还有待观察。

刘思敏分析说,目前旅游行业的投资已经处于过热状态,呈现不理性的特征。全国上下大同小异的山水都在搞度假游,可替代性很强;另外国家对房地产进行调控,使得一些企业“挂羊头卖狗肉”,通过旅游地产突围,导致已经供大于求的旅游地产的真实市场更加扭曲。专家极力建议各级政府和企业个人要正确分析资源特点、市场条件、地理区位与民众的消费需求,合理进行旅游休闲投资。

将旅游产业发展为支柱产业,需要依托的是“普遍有闲”、“人人都能享受休闲”的社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实现会工作也会休闲旅游的新生活任重道远,但我们已经在路上。

上一篇:爱是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 下一篇:浅谈数据库教学中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