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缺一个心眼

时间:2022-08-03 01:31:22

【想为上海辩护】

今年国庆期间一天晚上,我在外滩附近活动后,走到一个公交车终点站,准备乘车回家,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公交车的影子。这条线路是经过淮海中路的,同时我看到马路上另外一路同样经过淮海中路的公交车,照样来来往往,所以我判断我所要乘的这路公交车,可能发生了交通事故,总之我还是选择等下去。同时在终点站上的还有几十个人,而且越来越多,他们当中大多数是外地人,有的还是“大包小包”,显然是利用国庆节假期到上海来旅游或者投亲靠友打工的。他们开始骂骂咧咧起来。

我被牢骚和骂声所包围,身为老上海,我义不容辞地向他们解释了我的判断:“可能出了事故,车队应当马上会派车”,希望他们能够平息火气,耐心等待。

【到底谁应当知道?】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还是不见公交车的影子,我这个老上海也上火了。于是就用手机向114问知公交车、出租车“运管热线”号码是962000。我打过去时,对方说要问管这路公交车的公司,于是我再与该公司通电话,值班员说:“我也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应当要问这路公交车的调度员。”

最后总算与调度员通上了电话,她说:“没有车,是因为从下午4时就不运营了,节前上级就是这样安排的。为此,几天前已经在报纸上登过了,你为啥不看呢?”

我说:“请问,你们刊登在哪一天、哪一张报纸上,又是哪一版上?”

“不晓得!”

“连你也不晓得,一般人怎么会晓得呢?即使是上海本地人,也不全部订报的,即使订报,也不会全看到这则通告的,看到这则通告,也不一定会认真记住你这条公交车提早收线的消息的。因为人们出行坐车绝大多数都是即兴的,很少有人会事先做计划!再说,刚刚来到上海的外地人,他根本无从订报、看报的,你能怪他吗?你们为什么不设身处地地为乘客着想呢?”

【似是而非】

终点站上几十号人,听到这里,知道我刚才的解释全是自以为是的“谎言”,他们只好打的的打的,转乘的转乘,“自找出路”了。真不知道,这条公交线以及所有封路、提早收线的公交车沿途各站,究竟有多少乘客都被“忽悠”了。

国庆期间,公交系统能够想到事先登报通告,当然要比不登报高明了。但这并不能算是工作做到家了。从上述对话程序中,明眼人已经看到端倪了:

既然登过报了,为什么吃公交饭、专门负责投诉的权威部门“运管热线”不知道呢?而且连该路公交车的公司负责人也不知道;只有该路公交车的调度员知道提早收线、不运营了,但她也不知道通告究竟刊登在哪一天、哪一张报纸、哪一版。

那么你凭什么,一定要普通市民、特别是外来人员知道相关信息呢?这不是典型的“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吗?

【解决之道举手之劳】

今年是上海创建公交整整100周年,有关方面已经庆祝过了。1908年3月5日,第一辆有轨电车从静安寺开到外洋泾桥上海总会(今广东路外滩),行驶6.04公里,这标志着上海近代公共交通的诞生。这在中国是领先的,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当中也不算晚。

100年了,理应经验老到,足智多谋,但像上述这样提前收线的简单小事,却显得十分粗糙,造成众多乘客的不便与尴尬,哪里像一个“百年老店”呢?

也许,公交行业要责问我了:要是你,你有什么办法?我是外行,不拿公交的薪水,但我可以马上作答:“在终点站及沿途每个车站的站牌上,贴一个小通告,所有乘客都会一目了然。即使你不登报,问题照样得到解决!”其实,我当时就是这样回答公交人员的责问的,他们无言以答。

由于节假日,公交车提早收线今后还会经常发生,特别是1年多后还有世博会,想必总会有类似的事要做。那么,请贴一个小通告,如何?这绝对是一件小事,但作为公共事业,不要再缺心眼了。

上一篇:《狩猎》:女猎头亲传职场攻略 下一篇:异域:各国刮起节俭风美国的减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