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中小学上下学停车问题调查研究

时间:2022-08-03 01:17:26

长春市中小学上下学停车问题调查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长春市中、小学放下学时段停车问题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并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总结中、小学停车问题的现状以及其产生问题的原因做出一定的分析,并对长春市中、小学所处周边环境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分别从问卷调查和停车空间环境给出一定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上放学、停车问题;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1.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收入的稳步提升,机动车的保有量也大大超出了政府的预期。这种现象导致中、小学校学生接送比例居高不下,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尤其是自立能力尚未成熟的小学生上放学家长接送这一比例高达90%以上。在上放学的短时间内所产生了高强度的交通流主要以私家车为主,因而在学校门前形成了大量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等混合的复杂交通问题,给学校门前的交通带来巨大压力,甚至在一段时间内导致学校门前交通瘫痪。加之学校门通组织不利,停车设施的不完善、停车数量的不足,机动车、非机动车占用学校周边道路随意停放使得问题更加突出,严重影响了中小学校周边道路的通行能力。只有避开上放学时间段,学校周边道路的通行能力才得以恢复。

2.长春市中小学调研

2.1 中小学类型

笔者对长春市的中、小学的周边交通、住宅类型状况进行了分类归纳,共得出四种类型的学校分别是:位于城市主干道,处于繁华区的学校(吉林省实验中学);位于环岛边缘的学校(长春市解放大路小学);位于住宅家属区旁,周边道路比较窄的学校(汽车厂第4中学);位于城市开放空间旁的学校(吉林大学第一附属小学)。从众多中、小学中抽取典型的四所学校进行现状调研,并对接送孩子的家长发起问卷调查。

2.2 停放车辆

通过调研分析,针对于接送学生上放学的机动车停放的车型主要包括四种类型,占大多数的私家车约为85%,微型面包车占7%,还有一些家长采用电动车和自行车接送学生上放学。笔者发现,私家车的停放主要以停放在道路两侧为主,为方便接、送学生上放学,大部分的机动车以学校门口为中心呈放射状停放,甚至出现长时间占用非机动车道等现象。而非机动车的停放方式较为随意,占用人行道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2.3 交通结构特征

由于在早晚高峰时段交通流量大,所以中小学上、放学时段的交通结构特征是相对特殊的。小、中学学生上放学出行方式存在差异体现在小学的学生上、放学以家长驾驶私家车接送为主,而中学生上、放学以自己乘坐公交车为主要方式。调查显示:重点小学其中私家车出行比例占40%~50%。而一般小学主要以非机动化出行方式为主,比例约占80%,其中步行交通约占70%,自行车交通约占13%;其次是公交方式,约占10%。中学生的出行方式与小学生有明显的差异,公交车是主要出行方式,占50%左右,自行车是辅助出行方式之一。家庭经济条件、出行距离、年龄、公交服务水平是影响中、小学生上放学出行方式的重要因素。

2.4 出行时耗特征

接送车辆在学校附近停放时间受两个因素影响:等候学生放学的时间和周边交通状况。由于学校附近停车位有限,许多家长为了抢占少有的车位,不惜提前很长时间到达学校,这样做法虽然方便了自己,却给城市交通造成了更大的阻力。16 :30-17: 00这30 分钟时间段是城市各个中、小学门前道路交通状况最差的时间段, 基本上一直处于拥堵状况,外面的车进不去,里面的车出不来。经统计,接送车辆在接送时间段内的平均延停时间为23分钟。

3.目前中小学周边停车存在的问题

3.1 周边严重缺乏停车位

通过对这几所学校的调查发现,每所学校周边都极少存在对外停车位。大部分来接送孩子的家长都将车随意的停在马路上,甚至车流量相对较大的路段,这对接送时段的车流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位于城市主干道交汇的学校情况相对较为严重,由于附近缺乏相应的停车位,接送车辆大多就停在主路段上;位于居民区附近的学校由于学校周边的道路较窄车辆停放之后使得行驶车辆难以通行,也会对主路段的车流产生影响;而位于城市公共区域附近的学校则相对较好,接送车辆可以借助公共区域停放车辆。

3.2 高峰期间接送方便与否调查结果

①公交车

认为公交车不方便的主要是由于公交车站换成不方便以及等候时间太长,又由于北方冬冷夏热也造成长时间的等候不方便。另一方便现在公交系统不健全,公交车不准时也会导致迟到等现象,以及在行走等候过程中的不安全等因素。

②私家车

私家车接送孩子不方便是因为路段拥堵,停车困难。校门口高峰时期接送人员较多秩序比较混乱,车辆到达容易但是离开困难;还有一方面因素学校周边严重缺少停车泊位,车辆无处停放。

③自行车

认为骑自行车接送孩子不方便的主要原因为安全和天气因素。五成的家长认为酷暑和严冬等恶劣天气是造成骑自行车上放学不方便的最大因素;另外,在校门口自行车与机动车混行,骑自行车缺乏安全保障也是原因之一。

2.对中小学停车问题的建议

4.1 对学校出入口的调整

通过调查发现学校出入口对交通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应尽可能设置在次干路或支路上,并加强出入通管理。中小学校大门一般设置在支路上,少数设置在次干路上,该类道路不承担重要的交通功能,一般存在机非分离不足、混行严重的问题,需要在学校附近段加强交通管理设施。还可采取一些管理机制,包括在学校道路增加指示标志,限制机动车仅能在校门附近设置的固定临时停靠点停车等。

4.2 对学校周边的停车场地进行优化

1.加强中小学周边停车场建设。

附近的非机动车停车场,因为中学非机动车辆很多,除利用学校用地外,有条件的还可在校门周边闲置地块或人流量较小的人行道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场,学生停车后步行入校,使门口周边交通以步行为主。

小学与中学差别较大。小学学生年龄较小尤其是低年级的,所以机动车出行量大,所以小学应以加强机动车停车场建设为主。在学校,结合公共停车场建设,鼓励车辆停放后学生步行入校;在学校周边,适当设置路内临时停靠点,并保证车流出入顺畅。交通繁忙的小学门口应设置人行信号灯,并施划人行横道。一般小学可利用校内用地,少量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场,学生步行或推行入校,使校门口周边交通以步行为主。

2.充分利用周边道路停车

学校周边道是即停即走车辆停靠的最普遍的方式,所以应该合理充分的利用周边环境与道路。目前大部分家长会选择在离学校门口最近的位置来接送学生,这样不但造成学校门口的拥堵也为其余正常出行车辆带来不便,所以可以建议接送家长停在附近停车场或者较远的车少的支路,以确保车流在经过学校门前路段时能保证一定的通行速度。

4.3 结语

本文主要先通过对长春市的整体城市规划特征和以及城市路网交通状况的了解,对长春市区内中、小学校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出现存长春市中、小学校所在位置的特点以及周边道路现状,掌握长春市内各中、小学上放学时段停车现状与车辆停放特征,并对其中典型中、小学校进行抽样调研,找出现存的长春市中小学临时停车问题。并结合对问卷调查,分析了中、小学生上放学不方便的各种原因,最后从学校出入口设置、停车设施设置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缓解中、小学生上放学出行问题的建议,以此来提高中、小学生上下学出行质量,改善学校周边交通环境。

参考文献:

[1]吴良镛. 广义建筑学[ M ] .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9.

[2]扬・盖尔. 交往与空间[ M ] . 何人可, 译.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3]何峻岭.中小学生出行交通特征调研报告[R].武汉: 武汉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2006.

上一篇:GPS测量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下一篇:八角炭疽病防治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