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初中历史“问题式”教学

时间:2022-08-03 12:33:56

试析初中历史“问题式”教学

选用最佳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之一。历史教学方法的设计,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状况、课堂类型,以及教师的素质等,对己有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或发展创新,从而使用最适当、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带着问题学,启迪学生思考,课堂气氛活跃,一个问题如巨石投水,激起千层浪,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教材的具体内容,恰到好处地设置问题,合情合理地解决问题,对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对“问题式”教学的认识

很多人把“问题式”教学理解为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为一系列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单向或单调的问与答,即只由老师口头提问,学生被动作答。这样就失去了教学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未得到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未得到充分应用,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

现代意义上的问题式教学,应该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运用投影、录音、录像、电影、电视,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最新的教学技术手段,多种方法交替使用,互为补充。更好地发挥各种方法的优点,使整个教学过程有机衔接起来,通过问题的展示和学生的质疑问题,形成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进行的师生双向交流,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概括等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素质的新型的教学方法。

问题式教学改变了教师“以讲为主”的教学格局,使学生能在疑问的引导下探求和思考问题,进一步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教师更要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解答所设所疑的问题,并在对所设问题有一定的理解基础上,进行讨论,让学生发表他们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互相启发,共同提高。最后,老师要组织学生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理解难度较大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再进行重点讲解,以确保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而不能理解为一节课都提出问题,一问一答就算是完成了一节课的教学任务。问题式教学的实质是一种现代启发式教学法,是老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尝试、学会质疑、学会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老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学生不但处于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处于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的过程。因此,初中历史采用问题式教学法是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有效方法,是体现教育本质的极为有效的手段。

二、紧密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创设问题情境

历史的特征之一是它的过去性。这种特征决定了人们已无法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进行直接的观察。使学生觉得历史与自己生活太遥远、太陌生。提不起学习历史的兴趣。作为历史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使这种矛盾统一协调起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学生对历史有一种亲近感"那么如何使死去的历史活起来呢。我认为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紧密结合实际进行问题教学。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使学生获得信息迅速而广泛。这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必须及时捕捉当前的社会热点;另一方面要及时把这些热点、焦点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进行问题教学。如日本教科书事件、中日领土争端、北非西亚剧变、反恐行动等等。这些社会热点多数可以从历史课本上找到解释,因此。一方面教师可以以这些社会热点、焦点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联系历史进行思考。另一方面教师在学生讨论时选择恰当的时机。采用正确的方法。予以正确的引导。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用视角变换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

谈起历史。学生就感到枯燥无味。究其原因,在于历史教科书叙述的历史与结论是固定不变的。不管你喜不喜欢接受。你必须照课本记忆,学生学起来累,教师教起来也累。如果能采取视角变换的方法去创设问题情境。就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如。中国古代史上把垦荒多少作为评价封建王朝经济发展的标志,毋庸置疑,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是正确的,但是。学生看过这个知识点后。激不起任何思维的火花。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我让学生学会用怀疑的眼光审视问题。提出:“同学们,请你结合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提倡环境保护的实际。用与时俱进的眼光分析一下这种垦荒的做法是否合理”。问题一提出,学生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经过大家的讨论,形成如下观点:这种做法不合理,这是一种竭泽而渔的做法。会带来水土流失。会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不盲从别人及书本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四、是抓住思维兴奋点和情感融合点设计问题

如新旧知识间的差异处、认知结构中的空白处、史实的不确定处等,都可以用之设疑。如在讲授《鸦片战争》时,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既然鸦片输入对中华民族带来了如此深重的灾难,清政府为何还有人反对严禁鸦片呢?”“中国的禁烟是引起鸦片战争的原因吗?”在讲授《辛亥革命》时,学生提出质疑:“同盟会的纲领没有反帝的内容,孙中山对帝国主义仍存幻想,怎么能说辛亥革命具有反帝性质呢?”这些问题的提出,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这些问题,对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清朝的腐败、鸦片战争的性质、辛亥革命的性质非常有用。

初中生的情感很丰富,也很直白,老师易于知晓。应当预计在他们被教材内容感染时、遇到问题困惑时、个人自学有悟时、与他人合作成功时、被老师赏识愉悦时设疑,不要放过这稍纵即逝的机会。如讲授《长征》时,作为这一课的结束语,“长征中红军战士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大家学习?”结合当时的情境讲授:的围追堵截,自然环境的恶劣,红军战士缺衣少食。创设的问题必须具有思考性、新颖性和针对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制造教学兴奋点。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唯有新鲜的事才能给人刺激、令人关注和兴奋。提问有新意、有针对性,可很快使学生处于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的状态中。

五、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

历史过去性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无法重演。后人只能根据当时留下的众多材料来演绎历史。因而对历史的阐释会有无限的想像空间。历史及人们认识历史的这种特点。恰好给我们提供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广阔空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考虑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当事件的主角,让他们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情境中。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深层次地认识历史,还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其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谈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下一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拙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