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成绩与素质和谐发展浅议

时间:2022-08-03 11:45:21

新课程背景下成绩与素质和谐发展浅议

【摘 要】在国家不断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对学生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实行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的新课大背景下如何实现学生成绩与素质的和谐发展,共同提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与大家共享。

【关键词】新课程 成绩 素质 浅议

在古代,我国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后来似乎形成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定论。今天,我们如果把它用在“成绩”与“素质”的争论中,不防问一声“鱼和熊掌”真不可兼得吗?通过近年来我的一些教学实践和体会,我认为只要做好以下几点,“鱼和熊掌”未必不可兼得。

一、理性思考分数。

分数,作为一个晴雨表,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长期对抗中扮演了不置可否、左右不是的尴尬角色。今天,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分数又将扮演什么角色呢?在新课改的教育评价标准中,我们又将如何对待分数?很值得我们思考。

首先,新课程背景下的素质教育同样需要分数。不得不承认分数作为学生学业考试评定的量化标准一直扮演着公正者的角色,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使得许多特权都得在它面前三思而行。分数,这个当今社会的超热点,一直吊足了媒体和公众的胃口,每年到了各类考试的季节,似乎整个社会无人不谈分。真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一分之差,天壤之别。虽然我们一直倡导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但只要高考不能抛弃分数的束缚,我们就不能把分数打入冷宫,也就不能把是否追求分数作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评判标准。不能简单地说谁追求分数,谁就是应试教育。谈素质教育不能不谈“分数”,也不可能绕过“分数”去谈素质教育。

其次,不管什么样的教育,分数始终是教育评价的重要手段。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育价值观念根本不同的两种教育思想,对如何看待分数,如何取得高分数自然也是不同的。但这并不代表二者在具体分数的认识上有差异。分数作为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是客观存在的,在其许多具体行为的操作层面上却仅有度或量的区分。我们要用分数来引导我们走素质教育之路,改变分数的构成,让它更多地体现和代表着能力、知识、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情感、价值观,这样在新课程背景下分数就可以光明正大地登上教育评价的大雅之堂,追求分数则是名正言顺的事了。

二、实现成绩与素质和谐发展的途径

(一)成绩与素质和谐发展的关键是考试命题。要实现成绩与素质和谐发展一定要使考试命题能全面完整地体现能力,体现学生的创新和实践,体现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这样的要求难是难了点,但可以解决困扰我们关于素质教育和应试考试多年来争执不休的问题,才能把成绩与素质统一起来。这个问题的解决主要是靠有关部门的命题思路和对学校过程评价的导向。

(二)成绩与素质和谐发展的基础是德育。德育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顽强的毅力和远大的理想,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形成。教师应致力于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加强学生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勤奋刻苦、毅力恒心等个人心理素质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学校要积极组织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三个主旋律的教育活动,每学期都结合教育形势和学校实际开展专题活动,为得育教育提供动力和保证。

(三)成绩与素质和谐发展的着力点是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和教师角色的转变。只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转变教师角色,因材施教,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变革,提高学习的效率,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探究式地学习,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学生的学习成绩必定提高,而且是一种全面素质提高基础上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课程改革的理念、素质教育的宗旨只有通过教师内化为教师的信念,转化为教师个体的教学行为,通过教师向学生的传承才能真正实现。因此,教师首先要树立面向素质教育新形势的八种意识,即:奉献意识、责任意识、创新和科研意识、规范和法制意识、合作意识、服务意识、精品意识和危机意识;其次,教师要做到“六心”, 即:做一个有爱心的老师,做一个有耐心的教师,做一个细心的教师,做一个有热心的教师,做一个有诚心的教师,做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

(四)成绩与素质和谐发展的助推剂是研究性学习。实施好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要将研究性学习切实落到实处,因为只有研究性学习才能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新教材注重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所以,从学法改革意义上讲研究性学习是实施新教材的突破口。各学科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想想做做”、“想想议议”、“动手做”等材料,设计研究性课题,并作为对学生学习评价、考核的重要方面。学校要通过“学分制”的形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定期公布可供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各教研组负责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通过组织好学科活动小组,用好自编的校本教材等手段,拓宽研究性课题的内容。

综上,以新课改为背景的素质教育给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和评价手段带来了严峻挑战,但只要我们潜心钻研和探索,用素质教育的办法取得高分,“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

定西市教育教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DX2012GHB94)

上一篇:浅议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一体化 下一篇:用友NC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大型国有企业中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