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金钗石斛不同栽培品种特征特性分析

时间:2022-08-03 11:18:36

赤水金钗石斛不同栽培品种特征特性分析

摘 要:赤水金钗石斛从自然野生,通过人工驯化栽培发展到组培育苗仿原生态栽培,最终形成仿原生态集约化栽培。经近年深入种植基地开展调查、分析研究,赤水金钗石斛有4个品种:鱼肚兰、蟹爪兰、七寸兰和竹叶兰,其中以鱼肚兰为主要品种,栽培面积约占金钗石斛总面积的90%左右,辅助品种有七寸兰、蟹爪兰和竹叶兰,种植规模较小,约占金钗石斛栽培面积的10%左右。鱼肚兰不仅种植面积大,分布广,适应性强,株型适中,而且叶片和茎杆干物质积累较多,可以得到较高的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赤水市;金钗石斛;品种特性

中图分类号:S567.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006

金钗石斛(Pendrobium nobile Lindl.),[别名] 金钗石、扁金钗、扁黄草、扁草,属兰科(Orchidaceae)石斛属(Pendrobium SW.),多年生附生常绿草本植物[1],主要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原始森林及相类似的温暖湿润环境中,不耐霜冻和35℃以上高温。赤水市是金钗石斛的原产地之一,据《赤水县志》记载人工栽培已有100多年历史。赤水金钗石斛是国内最早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石斛品种,也是贵州地道中药材品种。目前,种植规模已近4467hm2,占国内种植面积90%。栽培品种以鱼肚兰为主,栽培面积约占金钗石斛总面积的90%,辅助品种有七寸兰、蟹爪兰和竹叶兰,种植规模较小,约占金钗石斛栽培面积的10%左右。为了选育金钗石斛优良栽培品种,针对现有4个不同栽培品种的特征特性进行了调查、观察、分析和研究。

1 分布及生长环境

1.1 分布概况

赤水金钗石斛分布于赤水市森林植被较高的14个乡镇,鱼肚兰赤水市境内金钗石斛种植区均有分布,七寸兰主要分布在官渡镇,蟹爪兰主要分布在旺隆、长期和复兴等地,竹叶兰主要分布在旺隆镇富顺村等地。

1.2 生长环境

赤水金钗石斛4个品种生长环境基本相似,喜温暖、阴蔽、湿润环境,要求正常生长环境海拔800m以下,附生在丹霞石或树上。生长期年均气温在18~21℃,1月份平均气温在8℃以上,无霜期250~300d,年降水量1000mm以上,空气相对湿度以80%以上[2]。赤水境内绝大多数区域均能满足金钗石斛的生长需求,因而,赤水金钗石斛被国家列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 植物学特征特性

2.1 植物学形态特征

2.1.1 共同形态特征

赤水金钗石斛4个不同栽培品种均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根为气生根,附着在石头表面和树干上,1a生气生根为乳白色,根尖浅绿色;根生长到1a以上变为黄褐色,根长1~30cm不等。金钗石斛茎为假鳞茎,叶片互生,长椭园形,叶鞘包被茎节基部向上3/4处,花蕾仿锤形,浅紫色,花为总状花序,腋生,花大;果实为蒴果,长椭圆形或纺锤形,石斛种子微小。

2.1.2 不同品种形态差异性分析

赤水金钗石斛不同品种,在株高、茎节数、茎节长、茎粗、叶片形态、叶长、叶宽、叶片厚度及花的颜色上有一定的差异(见表1、表2)。

从表1中可以看出,蟹爪兰株高最高达到37.18 cm,其次是鱼肚兰,株高35.25 cm,再次是七寸兰株高26.24 cm,竹叶兰株高最矮,仅23.10 cm;茎杆长度和株高一样,依次是蟹爪兰33.33cm,鱼肚兰25.40 cm,七寸兰21.40 cm(农户习惯称之为七寸兰),竹叶兰18.40 cm;茎节数仍然是蟹爪兰最多,为8.60节,其次是竹叶兰8节,再次是七寸兰和鱼肚兰,两者相差不大,分别为7.40节和7.33节;从茎节长度上看,蟹爪兰最长达3.88 cm,其次是鱼肚兰为3.47 cm,第3是七寸兰,为2.89 cm,最短是竹叶兰只有2.30 cm;从茎节形态上分析,蟹爪兰形状似螃蟹爪节一样(农民称之为蟹爪兰),七寸兰扁园形和竹叶兰相似,鱼肚兰不仅扁园而且形如鱼肚(称之为鱼肚兰);从茎粗直径来看,鱼肚兰最大,直径达1.40 cm,说明鱼肚兰杆壮,蟹爪兰茎粗直径0.94 cm处于次之,七寸兰和竹叶兰茎粗相差不是很大,分别为0.82 cm和0.75 cm;从叶片分析,鱼肚兰叶片最长,宽度最大,分别是9.47cm和2.46cm,说明鱼肚兰进行光合作用基础强,能合成比其他3个品种更多的物质,能获得较高的产量,蟹爪兰次之,叶长为9.25 cm,叶宽为2.45 cm,七寸兰和竹叶兰叶长相差不大,但叶片宽度差异大,七寸兰为2.12 cm,竹叶兰只有1.32 cm;叶片厚度相差不是很明显,无差异性;再从叶尖形态上看,蟹爪兰叶尖有明显的缺裂,以叶片中脉为分界,叶尖两侧不对称和整齐,七寸兰无明显的缺裂,鱼肚兰有缺裂但不太明显,竹叶兰无缺裂,叶尖两侧对称,形如竹叶一样,所以称之为竹叶兰;花瓣颜色蟹爪兰和鱼肚兰均为浅紫色,而七寸兰为浅红色,竹叶兰为浅紫色。

2.2 生物学特性分析

2.2.1 生物学共同特性

赤水金钗石斛物候期表现:调查区域海拔在280~500m之间,海拔越低物候期较早,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推迟延后。一般叶芽膨大期在3月中下旬;叶片初展期在4月上旬;分蘖期4月上旬~5月下旬;花蕾初现期4月中下旬;开花期4月下旬~6月上旬;结果期5月下旬~6月上中旬,果实成熟期10月中下旬;休眠期从11月下旬~翌年2月底。

生长习性:赤水金钗石斛常附生于密林树干或岩石上,并常与苔藓植物伴生。野生石斛繁殖很慢,自然更新能力差;其生命期可达20a,一般约12~15a。种植第1~2a为幼龄期,3a后进入分蘖盛期。赤水金钗石斛的根一部分固定于附主,起固定和支撑作用,并吸收水分和养分,另一部分根在空气中,吸取空气中的水分。分枝的基部茎节上可产生不定根,从空气中吸收水分。金钗石斛茎杆直立丛生,有节。 金钩石斛移栽3a开始开花,植株下部的花发育较早而首先开放。金钗石斛1个枝条一生中只开1次花,且开花后一般不萌发新叶而于茎基萌发新枝。金钗石斛的分蘖是群体增大的主要途径,并能使新、老枝得以更替。若剪去老分蘖枝,新分蘖枝生长更旺,并能产生更多的新分蘖枝。

2.2.2 不同品种特性差异分析

从表2来分析,单窝分枝数蟹爪兰最多,达到26.3个,其次是七寸兰为23.6个,鱼肚兰处于第3位,为18.3个,竹叶兰最少,仅15.4个;从叶片干鲜比来看,蟹爪兰为1:10.21,也就是叶片干物质占7.9%,水分含量达到92.1%,七寸兰为1:10.97,叶片干物质占9.1%,水分含量90.9%,鱼肚兰为1:5.88,叶片干物质占17.0%,水分含量占83%,竹叶兰为1:5.95,叶片干物质占17.3%,水分含量占82.7%。茎杆作为金钗石斛药用产品,茎杆与产量形成有最直接的关系,同时,茎杆的干物质积累也是衡量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表2中茎杆干鲜比分析,蟹爪兰为1:8.03,也就是茎杆干物质占12.4%,水分含量达到87.6%,七寸兰为1:7.46,茎杆干物质占13.4%,水分含量占86.6%,鱼肚兰为1:6.93,茎杆干物质占14.4%,水分含量占85.6%,竹叶兰为1:9.24,茎杆干物质占10.8%,水分含量占89.2%。而且叶片和茎杆干物质积累较多,可以得到较高的产量和品质。上述分析表明,鱼肚兰不仅株型适中,而且叶片和茎杆干物质积累较多,可以得到较高的产量和品质。

3 小结

通过对赤水金钩石斛4个不同品种特征特性的综合分析,虽然蟹爪兰在在某些指标上优于鱼肚兰,但最终表现在茎杆产品干物质积累上去不如鱼肚兰,两者相差2%,而其七寸兰和竹叶兰绝大多数考查指标达不到鱼肚兰,种植面积也相对较少。因而,鱼肚兰不仅种植面积大,分布广,适应性强,株型适中,而且叶片和茎杆干物质积累较多,可以得到较高的产量和品质,至于有效成份含量情况有待进一步检测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康正等.石斛属药用价值研究进展[J].中草药,1997,28(10):633-635.

[2] 唐德英,杨春勇等.金钗石斛生物学特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2856-2857.

作者简介:姜朝林,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植保技术推广及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

上一篇:吉林省松茸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分析 下一篇:时尚与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