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文言文的学习―诵读

时间:2022-08-03 10:55:15

浅议文言文的学习―诵读

长期以来,古文教学常侧重于字词的理解,以至于忽略了对文章意境、主旨及语言艺术的品味,因而古文教学很容易被异化为古汉语知识教学。事实上,记忆中的中学古文教学――诵读,也就是出声音地读,历来是学习文言文行之有效的方法。鲁迅先生笔下三味书屋中那位以寿镜吾为原型的私塾先生,“大声朗读”“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那种陶醉于诵读的情态,至今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我们今天不一定要像他那样读文言文了,但是,诵读并没有过时,掌握诵读方法,养成诵读习惯,对于提高文言文课文的学习效率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在教学中等职业教育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诵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时对此感悟深刻。

学习这篇文言课文,要先大致了解一下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意思,为诵读做好准备。

诵读,当然首先是要读准每个字音,看注释、查字典,务必要把每个字的音读正确。“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其中的“”字不认识,不能想当然地读成“shī”,要查字典或注释,读准“yì”这个字音。遇到多音字,要弄清楚在这篇文章中,在这句话中读什么音。“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这句话中的“长”要读“cháng”,不认真就会读错。遇到难字、冷僻字,就更要用心了。读准每个字音,看似简单,真正做到绝非易事。需要我们具有认真的学习态度,需要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字音读准了,还要多读几遍,牢固地记住。

诵读,要把文章中的句子读“通”,读“顺”,不能把句子读“破”。假如有人这样读《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开头:“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就是把句子读“破”了。为什么会读成这样呢?句子的大概意思没有弄懂。如果弄懂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容貌漂亮”,自然就会读成“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或者读成“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这样读,就是把句子读“通”,读“顺”了。选入教材的文言文,都加入了标点,一句话的起止位置很清楚,短句子可以一气呵成,长句子可以分成若干个短句,练习读“通”、读“顺”。把句子读“通”,读“顺”,是诵读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一句一句地把意思疏通,一句一句地出声音读;意思明白得越透彻,诵读的语气、语调拿捏提越有分寸;语气、语调拿捏得越是恰到好处,把句意表达得就越是明白、透彻。疏通句意的时候,要弄懂重要的特别是对理解句意起关键作用的词语的含义,要能够把每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假如你和同桌,你“翻译”一句,他诵读一句;他“翻译”一句,你诵读一句,效果一定特别好。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句子,为读通读懂全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诵读,要把文章读“通”读“懂”。联句成段,联段成篇,现代文、文言文都如此。在读“通”,读“顺”句子的基础上,进一步就要在读好段、篇上下工夫了。是不是每个句子读好了,段和篇自然就读好了呢?不是的。读好一段话,需要梳理清楚这段话中句与句的关系,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段,先介绍邹忌身材高大,容貌漂亮;接着写一天早上一边穿戴一边问妻子:“我与城北徐公比,谁漂亮?”妻子自然夸赞邹忌漂亮;再问妾,妾也说邹忌漂亮;又问客,客也说徐公比邹忌差远了。再接着写第二天徐公来访,邹忌亲自见到了徐公比自己漂亮,于是分析了众人赞颂自己的原因,找出了答案。经过这样一番梳理,句与句的关系弄清楚了,段落的行文思路和语言脉络也弄清楚了。这时,诵读一个段落,绝不会是孤零零一句一句地拼凑,而是意思连贯的若干句子有机的组合。把一个段落流畅地“翻译”成现代汉语,是诵读好段落的前提。同样,梳理清楚段落与段落的关系,是诵读好全文的基础。

可见,诵读可以而且应该贯穿文言课文学习的全过程,没有琅琅的诵读声伴随,真正读懂文言文是不可能的,即使懂个一知半解过不了多久也就忘了。扎扎实实的诵读,带来的是真真正正的理解,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积累,读懂了,读熟了,背诵下来是瓜熟蒂落的事情。

上一篇:浅谈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过程性困境的成因 下一篇:当代中国的佛教回潮及其影响